|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现代教育报记者 邓丽
$ u2 N4 i- f6 r3 F2 O
* n$ n$ f: M; E. b8 H8 n3 z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发布后,引起了教师对课标变化内容的广泛关注。为了让教师把握好新的变化,做好一线教学工作,记者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陈力老师,让他从专业角度解读新课标,为教师们找准英语教学定位。
" F8 m) w, r# s6 B0 F. Q+ J/ e$ L( C; ?8 u0 D6 J, d
记者:此次修订版英语课标的总体变化是什么?' m: I2 h; b7 J6 w/ M* e: W; `
7 v0 A% t& ^4 u, \: ]
陈力:此次修订的英语课标只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即英语课程标准的一至五级),不再包含高中学段内容(六至九级)。据中央有关文件,对标准中涉及德育内容的标准进行进一步修订。
+ D$ `+ {7 w' G2 D$ ] [7 H1 f
/ ]& H! H* a+ U& Y0 d 修订版课标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主要方面基本延续了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对某些具体内容做了微调: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课程评价等意见比较集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了部分细则的先后顺序;提高了对不同学段和不同地区差异情况的适应性,特别是对小学阶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附录部分分别提供了二级和五级参考词表,课堂教学实例和评价案例也更加丰富具体。4 q0 C! ~& D4 s: X' u- j- J& ?
7 Z% o- s% B; ]* o ~1 n6 H
记者:英语新课标修订内容的具体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 {. e- s% b) b* {
7 {' I- [: ~1 Q7 R7 e5 g9 O* d 陈力:英语新课标在“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0 w) q% t' o5 c* J
5 U$ o* l+ s4 B" r& T' ?' M “前言”部分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课程性质”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 v/ @, S5 U9 w3 a4 J: z7 f# y! m7 ?2 X+ v% c. e
“基本理念”部分调整了各项基本理念的顺序安排,使六条基本理念更为紧凑、连贯。 “课程设计”部分将“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变化后的要求给各地根据具体师资条件、环境条件情况调整实施课程安排和教学预留了更大空间。
- [2 W8 |/ e$ p% r8 y- O, A% Y- M2 ?7 n3 q# M# E, n$ B: p3 @
“课程目标”部分将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删除,其余部分略有调整。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内容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分级目标上,分目标中一至五级的整体目标有微调。初中三四级的总体教学目标内容更加具体明确,要求稍有提高。五级初中毕业要求内容不变。' d. F" ^' Y) m: Y1 z H8 B d6 S/ O
. r: A+ F- [& H4 b/ ?) p; N* W
记者:小学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变化有哪些?1 I1 g9 l% M: Q4 N. j! r- ?$ B
; Z4 E8 ?. L8 B% ~$ P9 i 陈力:语言知识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方面,变化也都体现在这些方面:具体到语音上,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从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对要求学生了解的语音语调现象,明确提出了句子重读、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具体内容(原初中三级的要求)。对关注度很高的音标教学问题,此次修订仍未提出具体教学要求和建议,留了点儿遗憾。% o& T$ J d& |) _( t5 D" e' x
% f% J. _$ z4 t& P; i 此外,修订课标首次明确了小学阶段的词汇表,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423个核心词汇。这样,日常教学和评价检测等就都有了更明确的依据。语法方面,原实验稿课标对语法教学无明确说明,教学中老师们普遍反映很难把握。修订课标明确了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范围。有了这个范围之后,小学语法教学就有了基本依据,有利于减少教学中的极端做法,比如完全忽视语法,或者把语法讲得太多太深等。& x z3 W: ^" V) B8 b
' f3 {% P- u& ~0 q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修订课标圈定了小学语法教学的五项内容,初中部分的语法项目也进行了整体精简和限制,但具体学哪些、学到什么程度,还得由老师们自己来把握。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在具体语境中结合意义学语法,对初中学生,在必要的阶段对某类语法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对小学生要以理解意义为主,捎带关注一下词和句的结构和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就可以了。二是要控制内容的量和深度,不必在教材中见到所谓的“纲内语法”就一个都不放过。
0 g% x+ i% h) \/ O1 Z# u
' k# Q& e/ E; E# X9 h5 \ , Y p& P# d6 Y3 m* V7 c
: H7 a [6 g- K' {8 i$ ?
1 r1 B, a0 X! P8 z# I+ U5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