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英语工作室

 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35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2428|回复: 0

葛文山成长案例对英语教师发展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3

admin 发表于 2017-9-25 19:3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中文实名)

x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17年前,葛文山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既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也没有学过系统的英语课程。他唯一的奢求就是能站稳讲台。17年后,他成长为全国优秀外语教师、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副校长,“原点教学”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

他的35名高二学生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8人优秀。他的近百篇论文在《中小学外语教学》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其中十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他的个人专著《做最好的英语老师》在当当网上畅销,一年之内,印刷两次,得到《中国教育报》的大力推荐,被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选为研究生“英语学科基础与前沿”课程的教材。

他开始走出去传播自己的教学思想,应省教研室、北京教育学院、徐州师大、福建师大、苏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单位的邀请,在全国各地做近百场原点英语教学讲座。主动上门参观学习的人也络绎不绝,30多位上海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70多位福建省英语学科带头人等单位或个人纷纷来张家港上门与葛文山老师研讨学习原点英语教学。

葛文山老师从一个“门外汉”华丽转身成为英语教学的行家里手。这一路,他是如何走过来的?葛文山老师用“三堂课”概括了这其中的心路历程:达标课、评优课和展示课。这既是三种公开课的名称和类别,也是记录葛文山教师在专业化发展历程中不断进步、逐渐攀高的三个里程碑。



教师人生的三堂课

——葛文山成长案例对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启示



达标课、评优课和展示课,既是三种公开课的名称和类别,也是记录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历程中不断进步、逐渐攀高的三个里程碑。回望我的成长之路,发现自己就是这样一路且歌且行走过来的。



一、走向合格教师的达标课

1997年大学毕业,随着女朋友一起来到张家港教育局来报到,一位领导跟我开玩笑:“你女朋友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英语专业八级,是我们张家港最想要的大中华香烟,而你像一包顺道搭过来的火柴。”人家说的话入情入理,我既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也没有学过系统的英语课程,更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况且还是一个专科生。

赌气,不如争气!我给自己提出了第一个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如何站稳讲台,让学生接受,家长认可,同事肯定和领导信任?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这盒“火柴”擦出火花,去点燃闪电?

好的外科医生靠的是一把刀,合格的教师需要上好每一堂课。当时,张家港教育局规定,新分配教师必须练就教学基本功,上好课堂教学达标课,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观察、思考、行动和总结,是一个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行走方式。

一开始,我就学其他老师,把教学参考书视为圣经,备课就是把教参上的教学设计转移到备课上,只做备课的“搬运工”。过不了几天,我就发现这种备课方式不对路,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根本没有什么实效,纯粹是在应付学校教导处的检查。

要想早一点走好路,就得早一点扔掉拐杖。

一咬牙一狠心,我就把教学参考书给扔掉了。为找到备课的真材实料,我就厚着脸皮走进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一边听,一边拼命地记录,回来后再整理,“仿制”成自己的教案,第二天再到课堂中去实践,教学效果大有改善。

可是,不多久,心里又犯嘀咕了,这样去听别人的课,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自己的课堂里,感觉自己就像一支录音笔,还不是一样在做一个搬运工的活?

在接下来的听课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受益终生的听课规矩:多想少记。不允许自己把上课全过程一字不漏的记下来,而是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思考上,在听课的过程中,要不停地换位思考,我要是上课老师,我会怎么办?这种教学设计适合我和我的学生吗?听课笔记上呈现的全是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路摸打滚爬,朝着课堂教学达标课的标准靠近。

工作第二年就被调入江苏省重点高中塘桥高级中学。由初中到高中,感觉自己肩上的胆子更重了。为了能胜任高中的教学任务,我利用当年暑假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先是认真研读所有的中学英语教材,做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整理出高中阶段的主要英语知识点和考点。

正式开学后,我把大量的时间泡在学校图书馆里,去了解学生与学法,研究教材与教法,琢磨试题与做法。在那里,我接触了对我的成长影响巨大的两本杂志《中小学外语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为我开启了两扇窗,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案例中的精神营养,一笔一划地去临摹优秀教师的课堂。

关于课堂教学的想法,在心里越聚越多,有一种喷发的冲动,特别想上公开课,展示给其他老师看。市里面举行的公开课对评职称和骨干教师有用,想上的老师趋之若鹜,当然轮不上我这种小字辈的新老师。然而,学校里举行的研讨型公开课往往是一个“烫手山芋”,没有人愿意接。但是,对于一个急需展示和交流平台的新老师来说,却是一个香饽饽。

不论公开课的层次高低,不论听课教师人数的多少,不论别人是否边听课边做杂事,我都认真对待每一节汇报课,因为我和孩子们在乎每一次展示的机会。

一个学期不到,我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每逢我上公开课,来听课的同行越来越多,教室里挤得满满当当的,边听课边做杂事的老师越来越少,课后大家也争相借鉴我的教学设计。

我在课堂上一些“稀奇古怪”的做法,引起了争论,有人觉得新鲜别致,也有人觉得哗众取宠。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想向专家咨询求证。

于是,我就想到写教学论文,如果得到报刊杂志广泛读者的认可,那么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就不是无稽之谈和瞎折腾了。

就这样,在参加工作第二年,我的第一篇论文《浅谈课文教学中的任务设置》诞生了,并刊发在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上。这篇论文的发表,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肯定,让我迷恋上这种教师行走方式:先想,后做,再总结。

三年后,我任教的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了这所学校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英语成绩也在全市名列前茅,还有一个学生史无前例地获得苏州李政道奖学金。在整个张家港引起不小的轰动。

这时候,一种欣慰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的课堂教学达标了!



二、通向优秀教师的“评优课”

教学质量是高中教师的生命线。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但是,如果只有分数,却永远到不了明天。老实说,我工作前几年确实是为了站稳脚跟,千方百计向课堂要效益,教学目标只停留在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上,但这不是我理想中的英语教学。我又该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上谋求更多更新的突破呢?

机缘巧合,就在这时候,组织上把我调入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这里是一个更大的全新舞台,有许多挑战在等待着我:上课班级变小了,只有20多个人,该如何有效开展小班化课堂活动?教材难度远远高于普通学校,我还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吗?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表演和辩论等方面的能力,我能胜任吗?

思考过后,我马上就付诸行动。为提高课堂口语表达能力,托人购买《走遍美国》、《老友记》等英语教学和原版电视剧VCD,一遍又一遍的观看和模仿。为保证课堂上英语表达的准确性,事先把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写在备课本上,然后背下来。在上课前,还会跟着录音机临摹课本上的单词和课文,直到发音准确背诵下来为止。

为使我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符合语言教学规律,我还去上海外文书店购买和研读杜诗春的《新编心理语言学》、束定芳、庄智象的《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黄国文的《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等英语教学书籍。此外,还订阅《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等面向大学教师的杂志。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不满足于停留在专家引领和教授指导的被动层面上。作为一线教师,我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研究素材,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研究的主体呢?

于是乎,我就给自己树立了“教师即研究者”的新理念,开始行动起来,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去研究学生和课堂,让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导、考试和试题等教学过程都成为我的研究对象。

在接下来的五六年中,思考、行动和总结,再一次成为我的行走方式,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陆续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课堂教学论文。这时,我又发现一个新问题:我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么零零散散,犹如一个个断篇,缺乏贯穿始终的教学主张;要么浅尝辄止,形不成合力,感觉像一个游击队员,东打一枪西放一炮。

新问题带来新机遇,为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从县市级课题,到国家级课题;先是参与别人的课题研究,再到自己独立申报主持省级课题的研究。

我的教学研究没有浮于“坐而论道和纸上谈兵”,而是注重实效,这对我的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我独树一帜提出了“语篇信息转换”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把文字形式的阅读篇章内容转换成简单完整的视觉表象形式,将文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关系、分类关系、事件的发展过程、戏剧场景等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从而利于信息的加工、保存和提取。

语篇信息转换教学模式在苏州英语评优课上公开展示后,引起了同行的巨大反响,该课获得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后来又获得全国外国语学校评优课一等奖,根据本节课整理而成的教学论文《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其中的核心理念被其他的论文作者大量引用。与之相关的教学论文先后两次获得江苏省“五四杯”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

评优课凝聚了一个教师平时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实践。这两次大型评优课的成功预示着,在某种程度上,我已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潜质。在这期间,我被学校先后提拔为教导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和校长助理,还被张家港市教育局评为英语学科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带头人。



三、迈向知名教师的“展示课”

随着荣誉的增多,被邀请上展示课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我的内心却是越来越有一种“江郎才尽”的忐忑不安。我反复地问自己,该拿什么来奉献给充满期待和花时间来听我课的哪些老师呢?

经过深思熟虑后,我的答案是读书,读更多的书。正如《人民教育》杂志总编傅国亮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阅读史。我认真研读了大量书籍,从读国内英语教育专家的书,到尝试直接接触人民教育出版社引进的《Seameo Relc Portfolio Series》等英语教学原著,再到读人民邮电出版引进的《Social Psychology》等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实践,把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巧妙地接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2011年,在苏派教育研究中心与张家港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苏派名师”展示课上,我借用大量漫画、简笔画、视频和音频等手段,从形式、意义和功能等三个维度来呈现语法知识虚拟语气,精彩展示“三维语法”教学模式,取得与会专家和老师的高度赞誉,被大家誉为“三声课堂”:课上有学生愉悦学习的笑声、听课教师赞叹的掌声和课后教师排着长队拷贝课件,此时无声胜有声。

由于上课效果好,社会反响大,2012年,我再次受邀参与第三届“苏派名师”展示。在本次展示课中,我独辟蹊径,首创英语作文“目标分析法”,指导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如何把大的写作话题先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去构思语篇和发展段落。新颖独特的视角、行云流水的呈现、轻松高效的方法再一次引起轰动,下课后,马上又收到去多个学校讲课的邀请。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我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我被教育局提拔为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副校长,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被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评为江苏省高中英语课改先进个人,被苏州市教育局评为苏州市英语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和苏州市政府姑苏人才。我的教学成果“原点教学”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我的展示平台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有了更多的外延含义,我的教学主张通过博客、著作和讲座等更多的形式展现出来。

2008年,受省教研室的邀请,参与编写《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回顾总结江苏省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经验。2009年,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邀请,编写《外语之友》(模块五)。2010年,受译林出版社委托,主编《初中英语课标教材阅读精华文库》(第四卷)。2013年,浓缩自己教学实践精华的新书《做最好的英语老师》也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当当网畅销,一年之内,印刷两次,《中国教育部》大力向全国英语教师推荐本书。

多次受华东师范大学、西安教科所、苏州大学、徐州师大等单位的邀请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上做相关讲座。我把每一次讲座都视为公开课,认真备课和上课,用朴素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诠释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先进理念,受到了一线英语教师的热烈欢迎。每次做讲座时,许多老师对我的年纪惊叹不已,看文章,听介绍都以为我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学究,没想到却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人。

一直以来,我主张“把英语当成语言来教”,建议英语教师多去听小学语文老师的课。我的论文《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发表后,在中学英语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文章指出,我国现代英语教学所倡导的理论和方法过于理性化、技术化,强调分析、分析、再分析,以理代悟。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听、诵读、模仿等这些方法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却是最朴素、最生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给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会他们领悟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此外,我还积极主张英语教学应该做到“目中有人”,体现“大英语教学”的理念,英语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转播。

在许多场合,我都大声呼吁,“目中无人”就是当前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学及其研究的通病。英语老师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把自己当成一个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人,注意力只停留在如何呈现语言知识,如何进行课文语篇分析等这些技术层面上。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要忽视,所有这些理性关注和分析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前提之上,那就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态度端正且认真配合教师及其教学的。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的英语教学,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教学效果肯定没有趋于最大值。



结束语

三堂课,三个台阶,三种境界。

源于课堂的行动研究,让我从一名对教育一知半解的非师范生,慢慢体会到“为人师”的快乐,感受到“像花儿一样盛开”的教育幸福,立志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我想对正走在专业成长之路上的青年英语教师,提三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1.进行“储钱罐式”的主题研究

青年教师在做行动研究时,切记贪大求全。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小问题,作为最近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在电脑内新建一个文件夹。在接下来的备课、上课、研讨、读书、听讲座等日常教学活动中,一碰到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就多加思考,并留意收集起来。你的这个“研究方向文件夹”就是一个“储钱罐”,一有机会,就往里面投一两个“硬币”。日积月累,不到一个学期,你就成了这个小专题的专家。解决好一个小专题之后,接下来就另选一个方向来研究,各个击破。

2.用英语去触及学生的心灵

我们要认识到,同汉语一样,英语也一个承载着文化的媒介,而不仅仅只是文字本身;英语教学不仅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更重要的是,英语也能够、也应该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浸润其生命,丰厚其精神。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用英语体验生活、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所以,我建议青年英语教师要树立“Teach English through the content”的教学信念,教授知识,传播文化,体验情绪,注重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关心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到“英语是我们看世界的一个窗口”,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考大学。

3.懂得“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我注意到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相关度。但是,当英语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教学效果就不会跟教师的知识水平成正比。这时候,能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了。英语教师要培养情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有没有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学生调皮时,有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去处理问题?学生学习倦怠时,有没有经常换个思路去激励学生?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时,有没有做到分层教学,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王建华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4-4-20 07:3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