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英语工作室

 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35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2301|回复: 0

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 (转载)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3

admin 发表于 2013-10-11 20: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中文实名)

x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对我来说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于这个理论的学习,建构的基础就是建构主义了,因为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了解到认知分布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是相通的,所以尝试着从这个角度建构新的知识。以下是关于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p1 y; _# b8 f/ [+ L
一:什么是分布式认知理论  C# }" E' O& i; `! M# k7 h% f
    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是包括认知主体和认知环境以及所有参与认知活动的事物的一个多分析单元系统。
1.认知在个体内的分布
    就知识本身而言,有其外在表现形式和客观存在基础,对认知个体而言, 它内在于人脑之中, 而且, 知识在每个个体头脑中的分布是非均匀的,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模块理论支持这一说法。模块理论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由一些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地结合,是实现复杂、精细的认知功能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例如,抽象逻辑思维分布于左脑,直觉形象思维分布于右脑)。外在知识只有经过大脑的信息加工、整理、转换,被赋予个体的意义理解,才能被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才能进行提取和应用。
2.认知在个体间分布
    各个个体的大脑发展是不平衡的,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环境、教育、对刺激的反应度、动机、风格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每个个体(即使是在同一班级成长起来的)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即知识在每个个体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千差万别。这样,个体间就有一个交流的需要。因此,Münsterberg 认为,认知不仅发生在脑中,而且发生在个体间交流的客观元素中,即在认知任务完成过程中既有个体的认知,也有多个个体间的交互作用。这就是认知在个体间分布。
3.认知在媒介中分布
    认知在媒介中分布。如图所示,认知活动可以被看成是主体在媒介间传递表征状态的一种运演过程。这里的媒介可以是内部的,如个体的记忆,直观感受,也可以是外部的,如书籍、图表、计算机媒体,还应包括教师的暗示、解释(理解)、动作表情等。知识借助媒介存在而得到传播。
4. 认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分布
   认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分布。社会-文化是指规范、模式化的信念、价值、符号等人们所共享的东西。社会-文化需要在面对面的实地交流中才能被体会或感受到,它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认知过程(对不同的个体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为个体的认知活动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得以实现的,而社会共同体(特殊地为教育共同体)对个体认知活动的重要影响就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因此,就个体的“意义赋予”而言,即包含有“文化继承”的涵义。
5. 认知在时间上分布
     认知在时间上分布。认知横向分布于每个认知主体特有的时间维度上,如人体生物钟理论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认知纵向分布于特定认知主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成人常常根据他们自己过去的或文化上的经验来解释儿童的一些行为。因此,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有一个时间上的累积过程。
二:分布式认知的两种模型
) t8 l7 u' L, ?$ z9 p: r1 {8 x+ L
    20 世纪80 年代,由Hutchins 等人明确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的概念。其理论和方法主要来源于认知科学、认知人类学以及社会学,并成为重新思考所有领域的认知现象的一种新的基本范式。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在人类的智力活动中,认知任务的完成既有个体的认知,也存在着多个个体间通过媒介的交互作用;个体认知不仅与社会-文化环境有交互作用,而且就是存在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认知不仅是存在于脑内的活动,而且也依赖于认知的临场和情境。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Salomon 提出了一个个体认知的分布式交互模型,如图:

. [, M" D3 R% _' k
    该模型认为,参与认知的多个元素既保持自己独立的身份参与认知活动,同时它们之间也交互影响,甚至还可能赋予意义与其它元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变化,自身最终要受到变化结果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即其自身也将受到影响而发展变化,认知是一个相互依次促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递进过程。Hath 和Cardner就教室认知活动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的同心圆模型,如图所示:
# Q4 e6 R/ n) y2 c1 s
     在该模型中,最外层是文化力,包括信仰、惯例、活动等,它们超越于具体情境,潜在地影响各个认知个体。中间是地域力,指直接影响个体认知行为的、在一个特定的本地情境中的人物、资源和其它媒介。最内层是个人力,是分布式认知的核心力。在这一层中个体带有许多具有本地情境中的经验和倾向,从时间序列上看,智力、兴趣等在与同伴、老师及其他成员交往中接受影响而发展、变化,并受到资源的限制,受到文化价值和期望的影响、约束。这些力对不同的认知个体的影响作用程度是不同的。
三:分布式认知的应用
    其中一个观点是:分布式认知理论影响了教学,具体表现在:1. 认知活动的系统性;2. 个体是认知的内核;3. 个体认知的社会性;4. 认知介质的工具性;5. 个体认知的发展性。
    第二个观点是:与认知分布理论密切相关的概念有: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分布式知识(Distributed Knowledge)、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8]、情景认知(Situated Cognition)和外部表征(External Representation)。它们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第三个观点是:对于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1. 传统认知强调个体认知,而分布式认知提出了一种考虑到认知活动全貌的新观点,给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2. 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大脑内。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社会性。基于大脑的学习是以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3. 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间。这已被应用于家庭建设中;4. 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认知分布于媒介、环境中。分布式认知的思想在人机交互领域有广泛的应用;5. 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认知分布于由多个个体、工具、环境组成的较复杂的系统中。分布式认知被认为是连接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和人机交互的桥梁中的重要组件。
四:个人的一些认识
    分布式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的,它是适应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理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资料:
1. 分布式认知理论及其在CSCL 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任剑锋, 李克东;电化教育研究 
; S3 L, z, X4 h2.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周国梅 傅小兰;心理科学进展) D9 d/ \% W- p! x4 v
3. 分布式认知与教学改革,周友士;教学研
9 j2 q/ O1 e- u8 Y/ Z* h9 Y: @) j) ^" s2 Q4 c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王建华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4-5-7 07:1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