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中文实名) 登录
四维英语工作室 返回首页

江新华的个人空间 http://www.jxyyjx.com/?1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人生的第一课

已有 1265 次阅读2015-1-16 11:50 |系统分类:教学论文| 国内外教材, 比较

我这人不务正业是由来已久。十多年前始,我就读什么《论语》、《孟子》、《周易》、《老子》、《淮南子》等。说实在,这些书我根本没读懂,浮光掠影一遍,雪泥鸿爪都没留。

当然,我读书绝无功利,当时仅仅是为了挑战我的智力,因为我学外语的。记得当年为了评职称写了些个所谓论文,如今看来纯属孩啼,羞愧自己就这么评了个中学高级教师。

我读书虽然没功利,但是有指向:那就是提高自己,使自己免于成为现代社会的文盲。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前不久,微信中发现有个十集的有关中国教育改革报告的电视纪录片《盗火者》,它触发了我对教育的些许感动。我于是一口气看完。对于其中的角色,我是舍“大家”,看“小家”—浙江的青年语文教师郭初阳,从中知道他们无私地做了个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报告——《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其中有些观点我是保留的,但是这个报告的颠覆精神我是绝对点赞,一个人唯唯诺诺,只废了一个;如果一个民族都唯唯诺诺,那么这个民族是没希望的。人类的科学文化成果来源于人类的不断求异和质疑。

该书通过对国内三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所选的有关母亲和母爱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批判,大抵说来有四:1. 经典的缺失;2. 儿童视角的缺失;3. 快乐的缺失;4. 事实的缺失。(蔡朝阳,2010)对母亲的塑造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如圣母。(蔡朝阳,2010)让孩子们去接受个虚假的母亲形象,孩子如何释然?

出于好奇心,我搜罗了四套的教材,比较它们各自是如何选材,如何编写,基于什么教育目的。这四套教材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2001版)一年级上册、《美国语文读本》(The Eclectic Readers)第1级(威廉.H,麦加菲 编写)、《英国语文》(The Royal Readers)(托马斯-尼尔森公司编)第1册和新目标七年级《英语》(Go for it)2012版)上册。前三种教材是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编写。本来前三种教材是为母语儿童编写,新目标《英语》为中国中学生编写的外语教材,两者性质不同,可比性就不强,但是外语借鉴母语的学习未尝不可。

我想就四种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内容作个感性的评判。

一、编写体例

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是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组成。这样的编排体系这么个认知规律:先学拼音,再认字,最后阅读。也就是对汉字要掌握它的音、形、义。不掌握语音无法进行口语交流,不掌握形无法进行书面交流。汉语拼音分17课时授完(包括4个复习课时)。识字部分共8课,课文共30篇,各分成2单元,其间共插入6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兼具综合训练、知识拓展和复习巩固的功能。从整个编写结构看,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体例是严谨的。可是我认为入学教育这部分是多余的,因为儿童的习惯,校园生活的体验,纪律的遵守靠一节课承担是不现实的。空洞的说教是没效果的,所有这些是要在儿童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和感悟的,是慢慢积累的。

2.《美国语文读本》第一册是分课时(lesson)编写,共115课。每课包括字母或字母组合、单词和课文,每四课有个复习课,只有课文。字母或字母组合是为了认儿童学会直接拼读单词,而不是借助国际音标。课前有26个字母的大小写印刷体和书写体以及数字的书写体,其目的是让小孩学会书写字母和数字。新授课配有黑白插图,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英国语文》第一册也是分课时(lesson)编写,共71课。每课都有课文、插图和单词。单词没有音标,要求学生学会直接拼读。

    4.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分预备篇和正式篇。预备篇分三单元,26个字母分别在三个单元中教授,每个单元分4页,每页呈现一个主要内容。如第1单元:第1页为听说,第2页为字母学习,第3页为听说训练,第4页综合训练。正式篇每单元一个话题,每个单元为两部分(section),每部分围绕主话题分别展开单词、句型、功能、语法等方面的学习,每单元都涉及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教材编写纲张目举,体例完整严谨。

   二、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的入学教育的图片是家长送小孩、老师欢迎同学的场景,他们有礼貌的向老师问好,向父亲道别,母亲对小孩的叮嘱和同学间的快乐交谈,紧接着是课堂教学场景,黑板上写着马、牛俩字,还有马、牛、羊三幅图。我琢磨着编者为什么呈现“马”、“牛”俩字,大概是希望刚入学的孩子就要有“快马扬鞭”的赶超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耕耘精神。因为没这两种精神,在今后的种种考试中,就会落后,就会败北。在教学中培育学生昂扬的进取精神和励志精神是非常有必要,但是入学的第1天,就让小孩接触中国式 “残酷竞争”的学习方式,对于6岁的孩童是不是涉入过早,是不是消蚀了他们的学习快乐。

儿歌的入选教材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轻轻地》的作者是郑春华,儿歌这样写道:

小兔小兔轻轻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了小草,

我就不跟你们好。

这首儿歌旨在教育小孩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但是最后两句,中国式的小心眼跃然纸上,“不跟你们好”胁迫他人去爱护植物,而不是正面引导,我想这样的胁迫会导致逆反心理,你不跟我好,拉倒!另外,这首儿歌的节奏感实在不敢奉承,前两句还有点味,后两句就没了。

来看看《英国语文》第1课:

MY CAT

1

I have a cat,

Its name is Tit;

And by the fire

It loves to sit.

2

From off the rug

It scarce will stir,

But there will sit

All day and purr.

这首诗从韵律上看,韵式为ACBC,音步是抑扬二音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这首儿歌描写一只爱睡懒觉的猫,插图上的女孩还抱着它。这种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捕杀动物的动机从何而来。

《美国语文读本》第1课是:

A cat and a rat.

A rat and a cat.

英美国家把猫作为宠物,这点大家有共识,rat可不是什么宠物,《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的释义如下:

Noun, 1. a small animal with a long tail, that looks like a large mouse, usually considered a pest(=an animal which is disliked because it destroys food or spreads disease.)

从释义可知rat是害物(pest),非宠物(pet)。编者把两者放在一起就是让孩子知道是非,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另外这两词发音口形大,声音大,相当于汉语中的开口呼,适合学生朗读。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预备篇第一单元第1课时的入选内容一些有关招呼的日常用语:

A: Good morning, Helen!    B:Hi, Bob!

开始学英语,学会打招呼,懂礼貌,在有必要的,“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竟其上册,都没有儿歌(rhyme)入选,外语的工具性极为突出。人文性极为缺失。“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好的儿歌或诗歌能熏陶小孩,启迪他们幼小的心灵。这点人教版小学《语文》就入选些经典诗歌,如宋朝易学大家邵康节《一去二三里》,唐代王维的《画》等。

国内教材比较重视体系的编织,内容上说教的成分较多,“卫道士”的形象着实让人觉得不可爱,不平易。教材的开放度有限,教材承载功能太多,对小孩的个体关注比较少;而国外教材注重选材,内容多为人和动物、大自然的相处,多以儿歌和小故事为主,教材的开放度和自由度都高,内容契入小孩的内心世界,教材无需背上沉重的教化包袱,它只要开启小孩心灵的窗口就行。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中文实名)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王建华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4-5-4 20:33 ,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