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60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2436|回复: 0

“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2-3-22 11: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全中国课改人联合起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立项课题(编号:BHA110412)
《“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国教师报总课题组
依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 c+ s9 {3 P- r, O# j6 n      ■推动以“杜郎口经验”为核心的课堂教学验证+ J% w  i8 q8 E( v  {
      ■组建以“高效课堂”为流派的“课改共同体”: ]8 d# q# o" c: L4 O0 ^
      探索以“课题导引”为形式的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操作
( X/ W$ R: K- ^9 f+ J5 L3 N6 h      总结、组织、交流、发布“四新”成果
9 c6 _' J( t% o9 ~% x) s
一、指导思想
' H6 S  `# F3 L! w( Z# S1.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课题——依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
! d% I- S. n( I* C放眼今天中国的教育,存在太多的问题却难以找到突破口。基层教育工作者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没人能给出答案。如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课改的希望在于基层和一线。9 I% h& k! ]" r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需要全新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专家学者”,而应该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进来,行动起来,做“行动研究”。研究结果再也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成果”,更应该依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变成落在课堂中实实在在的“效果”。# H! `6 i" I/ b) r' ^$ Y
2.以课题为平台,“聚义”课改——相互借道、共同成长8 @0 N' R8 S, Z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份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教育专业媒体,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力推中国课改进一步向纵深化发展。“高效课堂”是发端于“杜郎口经验”的教育概念,致力于课改的途径与方法的行动研究,主张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抓手,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和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的成长。
8 D( M5 S" @8 `  u1 D7 P本课题,旨在把我们已有的成果进一步推广,组建以“高效课堂”为流派的课改共同体,探索以“问题导引”为形式的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操作,总结、组织、交流、发布“四新”成果。: e7 o2 X8 V' U  p* K+ C  s
3.一个目标迥异的课题招募——全中国课改人联合起来1 B" z: m# ?0 p( T7 |3 Z5 e$ J/ x+ s- B
本课题研究开媒体研究课题之先河,媒体没有强大的“专家”资源,没有雄厚的研究实力,但是我们拥有30多万的发行量和数百万读者,可以借助课题搭建一个广泛而开放的平台,发现和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课改先行者,让大家相互认识、共享资源、交流经验,进而深度配合。; U& ~' Q$ Y2 J( U% J6 ^; _7 W
本课题尊重学校的草根原创课改实践,倡导“行动研究”和“田野研究”。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研究者。在实践中,逐渐吸引和招募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形成“智囊团”,帮助学校发现和梳理问题,集中研究,推进研究,形成一批更好的学校和成果,以引领更多教育者行动起来。9 p* F6 H' N2 v7 e6 C$ m8 f
二、研究目标
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让课堂学习快乐相伴高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而催生新的教育模式。
具体研究的内容:理念,观念,方法,文化(评价,管理、培训等)。
1 x4 L3 T. @7 h6 B研究的假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地活着,并享受快乐的成长。让教育变成真正的“人”学——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长为教育的唯一目的。  L' x2 a* c& _7 W) _6 e( m8 F
该课题拟创新点: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创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和操作环节;创建与“问题导引”教学模式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5 ~/ |/ G9 R; g1 x5 T2 I- g

3 y4 H* j' `3 q  n7 e
三、研究方针
立足生本,立足模式;立足田野,立足草根;立足行动,立足团队。! m6 ^2 x/ h$ G1 n7 K/ F
立足生本,重建新的教学观。即“以学为本”。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质之一。立足生本,重建新的教育观。教育首先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其次才是满足成人对学生的要求;立足生本,重建新的学生观。学生是有生命力的、需要呵护的、有水分与阳光即可生长、成熟的人。
7 B  n; |8 q8 ]) ]- n1 L立足模式,即通过可供操作的课堂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教育模式,包括考试、评价、管理、培训、区域推进等一套完整的改革模式,把“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具体的模式加以固化,从而有效落实在课堂中。4 P5 k: ^* K( T8 D0 q+ g5 \7 I/ w
立足田野,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所有的研究必须服务于课堂。要关照具体的课堂实际,进行广泛调研,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解释,运用观察、比较、反思、生成、验证等方法,不断推进课堂变革。; R. ]7 u: D) f- y" @
立足草根,一线学校不是专家云集的“学院”,参与课题研究的多为普通的校长和教师。当然,我们不排斥专家引领,但是,只有草根我们依旧会自成主线。本课题主张:相信草根,依靠草根,发展草根,成就草根。7 m+ K" i$ ]+ ^- j% _, k
立足行动,倡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积极参与课堂研究,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大胆进行反思与重建。' j; }3 L. N. f' l
立足团队,借助中国教师报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课改名校共同体两个团队,紧密团结子课题研究学校,相同子课题研究学校组建同题共同体,整合全国研究力量,合作攻关,实现经验共享。- O7 k5 ?. R% r3 u; u: @
、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
9 B0 r* L) J/ Y0 ^8 p. s  w( t+ r本课题研究扣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试图为课改学校提供课改路线图和说明书。研究范围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生、新学校为主要内容,按照教师、学校和区域在课改推进过程中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设置子课题如下:
4 v# t0 U  m; H5 ]一、思想研究类(7项):9 u2 U& ?: M; |. y; q
SX—1.中国当代课改史
  S4 {9 f" v& J+ X) ISX—2.西方“人本”教育思想研究
' M* f+ C3 i( u$ \. ^SX—3.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及实践对中国新课改的启示
0 z' t8 \* A# w; e2 f' j# USX—4.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于中国新课改的理论指导意义; x# J$ X0 d9 i( n
SX—5.美国的合作学习理论对中国新课改的借鉴价值
% R; n; C6 ~9 L7 `7 |# m& MSX—6.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在新课改中的运用
: |( H+ c/ }5 C. R* i4 M0 ?SX—7.新课堂教育教学思想研究
2 M, C" d- @) D% j( K9 `- R & n5 i6 Z, W( g
二、观念研究类:(8项)
! L' Z: k- o* \3 `GN—1.“新教师”评价标准1 F3 {/ v; S! H7 H6 f% d
GN—2.“新课堂”评价标准
# o6 v6 ^1 p, Z: B/ WGN—3.“新学生”评价标准, O8 m% Q4 o$ v* Q$ L  }6 U: t9 z2 ^
GN—4.“新学校”评价标准. C- e- t. \) _. @1 n8 t# k  @! N
GN—5.课改的机制与动力研究8 F' _( f# i5 n1 o6 G6 C8 o
GN—6.教师专业化与学生发展
- O8 z/ V! d8 [! c1 y0 N  IGN—7.教育的艺术与技术+ [1 j0 U4 o# X  ^: X/ h1 ?  R; F
GN—8.课改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9 o3 e; l# Z1 a% R
& n+ l% M$ P6 W% w9 Y( j& [三、方法研究类:(10项)
' y( ]  g( @3 c0 {% j, ~! w# x0 z. `FF—1.小组建设与评价8 z' b/ u% Q! N3 _5 q0 `
FF—2.导学案编制与评价
2 L$ d+ J+ V9 {& VFF—3.新课堂流程与操作3 d8 ^/ n4 S) o
FF—4.新课堂管理与评价
* D5 F, Q4 {4 O; VFF—5.学科教学特色与模式研究7 W6 j) t) ?6 K* A: O- D, U" S1 u2 d2 n
FF—6.课堂小展示与大展示
6 o; `0 t, C7 t# [FF—7.学生兴趣、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5 w. t( u7 S" P
FF—8.独学、对学、群学操作与理论研究/ W4 K$ v+ N2 C- k( S# m- D
FF—9.主体与主导权益的界定) O1 C9 b6 S6 t0 g: W1 _
FF—10.教师文化的形成与教师角色的研究9 u7 e5 j5 H) s8 O% U

6 ]& K2 p/ d8 I/ p$ m1 B" C四、文化研究类:(5项)
0 u+ q: L6 f5 x6 o+ C$ ~XKT—1.教师作用与教学生态的研究
2 P5 O) l! h8 OXXX—2学生文化与班级生态的研究
3 S0 L) Z' {8 F! [XXX—3.校长与“校本体制”的研究
" u6 X, h6 |; G  r& RXXX—4.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研究
! P5 j+ m4 k8 W* b1 R4 t. b2 BXXX—5.区域教育协作组织的研究# |! F# _, r3 _  V( a! T& O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9-14 14:1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