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区六中英语教研组历次课改展示英语组长及八九年级教师培训
2025年中考英语研讨四维英语名师工作室三年级英语集体备课室

江西省初中阶段各学科学业评价命题指导意见(试行)

2009-10-26 13:37| 发布者: 王建华| 查看: 576| 评论: 0

学业评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的变化信息,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实施学业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如作业(纸笔作业,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纸笔测验或考试、成长记录袋等等,其中纸笔测验或考试为基本形式和主要形式。

为了指导教师做好学业评价中纸笔测验或考试的命题(以下简称学业评价命题)工作,使日常性学业评价命题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水平,符合教学实际状况,更好地发挥评价在激励、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积极功能,特制订此学业评价命题指导意见。

一、学业评价命题的指导思想

学业评价命题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科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和效率,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既要重视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力求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所获得的相应发展。

二、学业评价命题的基本原则

(一)激励、发展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强调学业评价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上进,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评价中不只关注结果,而应更重视过程,在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学业状况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知道怎样可以做得更好,激励学生追求进步。

发展性原则是指命题者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指导,既重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更关注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加注意学科自身特点,抓住主干与本质,突出思想与方法,重视理解与应用,体现内容的时代性,渗透试题的教育性。具体操作时,即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设计题目,题目要有适度的挑战性,以让学生通过思考而不主要是靠记忆来取得成功,发展自信。

(二)一致、有效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测试题目应当在理念上、内容上、教学目标或教学要求等方面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所有试题求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水平要求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随意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题目的立意、设计、表述、题型选用等应与考查目标保持一致。

有效性原则是指试卷应当有效地反映学生本学科的学习状况,应当关注对学生学习各个方面(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能力、思维水平与思维品质等)的考查,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使得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评价目标相一致,使得试题的求解过程反映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推理等等,而不能仅仅是记忆、模仿与熟练。

(三)基础、现实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是指试题应首先关注《课程标准》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突出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评价,即所有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本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技能。

现实性原则是指试题背景应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例如,应用性问题的题材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等。

(四)科学、和谐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确保试题在科学性上准确无误,在语言叙述上简明易懂无歧义,在图文上匹配无错漏。这是测试命题最基本原则,离开这一原则,评价试题的价值与功能无从谈起。

和谐性原则是指作为成品的试卷从整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上看是和谐的,从每道题内部的关系上看也是和谐的,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全面的,表述是简明的,问题的设计是自然的而不是牵强附会的,难度分布是合理的,题型搭配是适当的,等等。

(五)规范、恰当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指成品试卷应符合试卷的规范,题头、登分表、说明、页尾标注等应正确不缺漏,在题目的表述上应符合本学科的规范,语言应简明流畅易懂,标点正确,字母的斜体、正体使用得当,图文匹配,题目不跨页等。

   恰当性原则是指评分标准应制订得科学,全卷试题分数分配恰当,对于封闭性试题,给分点、给分位应当合理,对于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应当具有开放性,即应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回答给予不同的分数,以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学业评价分类

学业评价从功能性区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意义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即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更有效地而进行的评价,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制订教学计划和改善学生状况的计划;另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以诊断学生近一段时间内学习状况为主要目的评价,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调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达到目标的情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基于对这三类评价的基本认识,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测验,为便于表述,这里约定: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指随堂测验(不含随堂性的一般练习),或节段(如数理化等科的一个小节,语文、英语等科的一篇课文)测验;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章段(如数理化等科的一章,语文、英语等科的一个单元)测验;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指期中、期末考试。

 


四、各学科学业评价命题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

(一)学业评价命题的基本理念

    1.体现评价的核心理念。评价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内容上应包括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就评价领域而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注重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可根据考试目标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开卷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等考试形式。

(二)学业评价命题的基本要求

1.关于诊断性评价

    初中语文学业评价中的诊断性考试主要有随堂性的诊断性考试和一篇课文教学完成后的诊断性考试两种。

    随堂性的考试一般用于考察学生某一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某一项语文能力的形成情况,与教学内容紧密切合,可以及时地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以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时间在10-15分钟;难度不低于0.8。

    针对一篇课文教学后的诊断考试应着重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反思教学效果,更好地设计后续的教学方案。试题的设计应关注学生阅读感受和个性化的理解,关注不同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试题一般包含课文中重要字词的积累与运用、语句的理解、精彩段落分析、与阅读相关的片段写作等方面。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片段)为主;考试时间一般在30-45分钟;试题难度不低于0.75。

2.关于形成性评价

初中语文学科的形成性考试主要指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的测试,考察学生对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基础知识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在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语文活动中所形成能力。在命制试题时,应充分考虑单元特点、单元教学中所呈现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学习困难和认知水平。要根据“口语交际写作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确定考试内容的侧重点。考试时间一般是2课时(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题型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以主观题为主;题量宜控制在16-18题之间,难度值不低于0.7。试题结构可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三个部分。

3.关于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考试主要指学期中和学期末的考试,目的在于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为总体评价成绩提供资料,也为后续学习提供诊断性评价的作用。命制总结性考试试题应以《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评价的理念为指导思想,把握评价的总体要求,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并突出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察。

    总结性考试的时间一般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试题以主观题为主,题型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试题题量宜控制在23-26题之间,整卷难度值不低于0.65。

    总结性考试试卷结构可包含积累与运用、阅读(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三个部分,分值一般为积累运用30分左右,阅读40分左右,写作50分左右。

 积累与运用包括积累和运用,主要是考察古诗文积累和语言的

实际运用的能力;阅读包括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阅读古诗文,要求能理解内容,并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现代文阅读应重在“综合理解能力”的考察,关注阅读者的“感受”、“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写作是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重在考查关系学生写作发展状况的思维、兴趣和表达等方面的品质与能力。写作试题应有利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写出新意。

 

数学学科

(一)学业评价命题的基本理念

1.数学学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而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自信。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3.数学学业评价应以测量学理论作指导,努力使测验卷的信度、效度、难度等符合课程标准的同时,亦符合教学实际,以有效发挥测验的测量、评价、改进教与学的作用。

(二)学业评价命题的基本要求

1.关于诊断性评价

    对于诊断性评价,一要适时,二要命好诊断性评价试题。对于随堂性的诊断性评价,试题通常以基础知识、技能基本技能为主,应较好地体现基础性、全面性,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10分钟之内;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单解答题等;难度应不低于0.80

    对于一个小节学习完后的诊断性评价,应与随堂性的诊断性评价略有差别,除了要较好地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外,还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以及数学能力的发展上不同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以便制订后续内容的教学方案,促进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测试卷的解答时间可控制在1045分钟内;难度应适宜,难度值应不低于0.75;内容应紧扣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重点内容,乃至所有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不能有超越所学范围;试题应从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可预计的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2.关于形成性评价

在设计形成性评价卷前,应对本章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技能点有清晰地了解,对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较深刻地把握,对哪些地方渗透了培养能力的因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渗透了培养能力的因素有较充分的研究,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较深刻地把握,对学生学习本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学习困难、认知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感受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构思设计试卷,所设计的试卷应满足如下要求:

1)有较高的信度,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数学能力能得到有效地考查,覆盖率要高(其中对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主要能力的覆盖率应达到100%)。

2)试卷结构应和谐融洽,试题类型应比较丰富,设问应灵活多样,对核心知识的考查应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多角度性,试卷的结构应能实现对本章内容的全面、合理考查。

3)应让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题量要适当,时间要充分。一般情况下,应基本保证80%以上 的学生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

4)应控制好评价指标。提供给学生的答题时间一般为一节课,或两节课时间;因而题量要适当,题数一般在1218题之间;难度值应不低于0.70;满分值一般设为100分。

测试完成后,应及时阅卷,算出平均分、及格率(满分为100的,60分及其以上的为及格)、优秀率(满分为100的,80分及其以上的为优秀)、分数分布(满分为100的,分数段可设为0202140416061707180819090100七段),并对学生的优秀解答情况、错误情况有所记载与分析。之后,要上好讲评课,讲清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方法,让出错学生更正错误,使形成性真正成为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3.关于总结性评价

在设计总结性评价卷前,应对有关内容进行仔细周全的研究,了解《标准》对此提出的相应要求,了解它与前后、左右知识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哪些是主干性、核心性、必须要考的重要知识与技能,涉及到了哪些重要思想方法,包含了哪些数学能力,要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概况,等等。具体出卷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1)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卷应体现基础性。应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教材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既包括基本概念和常用技能,也包括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不仅要重视数学双基的考查,也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不能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

2)试卷应当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即要关注对数学学习各方面的考查,既要有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考查,也要包括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查;既要有对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考查,也要包括对学生数学思维特征的考查等等。

3)应当有效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即应当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题、应用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使得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评价目标相一致,如技能性测试不宜用于评价对概念的理解,单纯的计算性试题不宜用于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等等。应当使试题的求解过程反映《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而不能仅仅是记忆的、模仿的.

4)试题的素材对每一位学生应当是公平的。要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试题素材,试题背景应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例如,应用性问题的题材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

5)制订评分标准时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合理的但没有预见到的解答,要尊重不同的求解方法和表述方法。

6)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考查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相应的数学计算问题和从事有关探索规律的活动,但不能以计算器来代替必要的心算与手算,即要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控制计算器的使用,以科学更有效地发挥计算器的作用,同时也能对其它内容实施更全面合理的考查。

7)试题难度应不低于0.65。难度分布应当合理。题目数量一般可在20题左右,其中,选择、填空题14道左右,解答题6道左右。


英语学科

(一)学业评价命题的基本理念

1.要凸显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评价要有益于保护并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凸显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做事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了多少英语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目标。

3.要凸显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某一方面的能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但各阶段有所侧重。

4.要保证试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合适的难度和对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评价结果要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从而为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正确的导向。

(二)学业评价命题的基本要求

1.关于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测试一般用于考查学生某一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某一项语言能力的形成情况,与教学内容紧密切合,用来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诊断性测试可以用来考查单个语言项目,如某个时态、某些词的用法、对一篇文章的理解等,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考试内容只限于近期教学内容,内容应紧扣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重点内容,不能有超越所学范围,因而考试时间不长,大约15-20分钟。考试题目由任课教师设计,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是正式的考试题型,也可以是填空、完成句子、单词拼写等等,还可以是更加灵活的综合型活动等形式。诊断性测试不应采用正式期中或期末考试,甚至是中考全卷,否则达不到检测学生近期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得分的平均值应能达到80%左右,或者更高一些。如果出现平均分数很低的情况,应考虑是教学失误,教师应认真查找原因,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计划,并采取补救措施。

2.关于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考试主要指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的测试,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同时要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在设计形成性评价卷前,应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词汇、语法、结构、功能、话题、文化和学习策略有清晰的了解,对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有较深刻的把握,同时要对学情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本单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学习困难及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构思设计试卷。

考试题量要适当,考试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之内。考试内容基于本单元的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但可进行适当的扩展。考查要有层次和梯度,既有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考查,还要有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同时要渗透本单元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考查。考试包含听、读、写方面的内容,主、客观题比例要恰当,题型包括完成句子、时态填空、选择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学生平均成绩不能低于75%。考试后,对学生的试卷要进行分析,对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找出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根据学生的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明确今后的教学方向,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建立自信。

3.关于总结性评价

应用于课程的中间或是完成时,通常为学校的期中或期末考试。考试的内容覆盖课程前半程或是全程的教学内容,因而考试时间比较长,大约100-120分钟。试题一般由学校组织命制,但是任课教师应当了解考试的内容,至少是试卷的组成部分,以便让学生知道考试的方式。考试试卷比较正式,可以包含听、说、读、写以及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口试,没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试卷采用补全对话等题型对学生进行间接口语测试)。题型可多种多样,如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表达题等。主、客观题比例要恰当,试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以考查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学生平均成绩不能低于65%。命制试题时要充分考虑命题技术,保证试题的效度、信度和对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参照《英语课程标准》对不同级别提出的相应要求,并适当结合教材。

2.要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4.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形命题。

5.听、说、读、写以及对语言知识的考查比例要恰当,并控制题量。

6.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5-1 03:0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