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英语工作室

 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历次课改展示12月有效教育课改培训2024年中考英语研讨三年级英语集体备课室

关于印发《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规划(2013 -2020年)》的通知

2013-12-9 14: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2| 评论: 0

摘要: 各设区市教育局:现将《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教研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研工作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指导性文件。 ...

各设区市教育局:

现将《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教研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教研工作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并实施《教研工作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提高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当地教研部门、中小学校认真学习《教研工作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江西省教育厅

20131129

 

 

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规划2013-2020年)

 

为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特制定《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规划(2013-2020年)》。

一、成绩与基础

教学研究是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教学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专业引领作用。

()以三级教研网络为支撑,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教研机制

构建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教研网络。研制出台了《江西省各级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工作条例(修订稿)》、《县区教研室能力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各级教研机构规范管理,有效履行了“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各级教研机构工作有序、持续地发展。

各级教研机构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入基层,走进课堂,指导教学,与一线校长、教师一起开展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形成了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上下联动的教研机制,建立了与基层学校、教师直面对话、务实高效的教研共同体。

(二)以专业机构和学术团体为依托,推进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充分发挥各级教研机构研究和管理作用,加强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同时依托省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省课程专业委员会、省特级教师分会等专业团体的优势,指导基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以创新教研方式为抓手,引领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积极推进以校(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调研教学视导等制度。形成联片互动,整体推进的教研机制,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坚持重心下移,聚焦课堂,聚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聚焦农村、关注薄弱学校、关注薄弱学科,通过教研员蹲点指导、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网络教研、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方式,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与县区、学校进行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尝试,积极构建有效教学机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上升。

(四)以实验基地建设为平台,发挥了样本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校本教研基地和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至今,已建设3个国家级、9个省级校本教研实验基地;66个中小学教学研究实验基地、26个省级“内涵发展”实验基地; 67所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以基地为抓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内涵发展、有效教学等专项研究,以点带面,发挥样本学校示范辐射作用。

(五)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载体,提升了广大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开展现场教学观摩、网上互动教研、课例教研、学科基本功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展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广泛调动了一线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

二、主要任务

健全现代课程改革和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指导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研队伍,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教研,形成全面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任务。

(一)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程实施与研发水平

1.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德育基本规律、主要途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合学科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指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深入挖掘课程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课程及有关活动独特的育人功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2014年起,各学科要科学运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教学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

2.强化课程实施的研究指导。指导学校加强课程规划,落实课程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及课程改革在新阶段的任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评估与监控,强化体育课和校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关注综合类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高中选修课等课程实施中薄弱环节的研究与指导,保证国家课程方案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全面落实。进一步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立足当地课程建设基础及课程资源优势,帮助学校开发、建设、实施地方课程、校(园)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各普通中学、乡镇中心小学都要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多措并举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服务于本地区的课程实施,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应用、交流、共享、管理机制。县区以上教研机构充分依托自己的网站建立资源库,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推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

1.加强课程标准的研究。抓好《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贯彻落实,引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转化为教学行为。大力推进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开展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改进课堂观察、分析与评价方法。

2.加强学习方式的研究。分别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各学科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指导,形成有效地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合作、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加强教学手段的研究。充分利用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设施设备,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指导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

4.加强学习评价的研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建立灵活多样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三)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开展教育质量标准研究。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研制《江西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将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的评价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科学运用质量评价标准。优化全省中小学校实施学业水平抽测与监测机制。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科学使用测评工具、监测数据,建立数据分析、问题诊断、反馈与指导教学的制度。

3.积极参与综合评价试点。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指导作用,积极参与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试点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专业支撑和技术保障。

(四)下移教研工作重心,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加强与高校研究人员的联系,强化以校为本教研的行动规划、行为跟进、激励评价等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2.加强教研文化建设。各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指导,培植校本教研的文化土壤,大力加强学校教研团队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实现教研文化区域化、多元化的发展。创建一批具有浓郁“课堂文化、合作文化、研修文化”的学习型组织。

3.加大农村教研力度。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寻找适应农村学校校本研究的新路子。建立教研员、骨干教师定点联系农村地区的基本制度,支持农村地区开展区域教研、联片教研,推进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与互动。通过典型引路、学科会课、专题研讨、送教下乡、携手行动、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通过指导和营造课改氛围,加大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专业支持力度,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实现基础教育服务均衡化,逐步缩小城乡教研差距。

(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研究实验基地的作用

1.坚持内涵发展。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内涵式发展研究的意见》,采取“目标驱动、特色带动,点面结合、联盟推动,过程跟踪、分类指导,动态评估、整体发展”的工作推进策略,全面推动我省中小学校内涵式发展。

2.强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内涵式发展研究与实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研究与实验基地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先导性、试验性、典型性和示范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研究与实验基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使中小学校内涵式发展研究与实验工作取得更多实质性的突破。

(六)加强教学科研,提升研究指导服务水平

1.规范教学成果立项管理。尝试推行教学、教研成果认定式的新型评审制度,总结、推广一批质量高、影响大、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科研成果,并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

2.提高调研课题研究能力。紧紧围绕全省教育中心工作,对 “幼儿园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义务教育师资及课程资源均衡发展”、“高中教育选修课”、“中小幼各学段衔接教育”、“学生课业负担”等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前瞻研究和实证研究。对省级以上重点立项课题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提高重点课题的研究力。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要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推广,指导运用于教研教学之中。

3.加强学科基地建设研究。在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一批新的学科基地。进一步明确基地的内涵、责任和目标,加大学科基地建设力度,强化对学科基地的指导,定期开展基地学科研究经验交流,使各学科基地在学科建设、校本研修、课改实践等方面继续发挥示范、辐射及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教研工作持续发展。

(七)加大研修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创新教师研修方式。通过课题研究、学术沙龙、课例教研、主题论坛、远程互动等多种研修形式,提高教师研训、研修的成效,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大力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创新型教育教学专家。定期开展“培训者培训”活动,提升名师、学科带头人等指导青年教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

3.积极搭建工作平台。构建省、市、县(区)各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网络系统,积极依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名师的工作室,围绕课堂教学、考试质量评价等专题开展微课教学、专题论坛等网络教研,充分发挥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组织与保障

全省教研系统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江西教研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团结队伍,凝聚人心,形成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教研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教研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明确职能定位,优化组织结构  

进一步明确教研机构的职能定位,突出公益性和服务性功能。根据职能定位和主要任务,增强顶层设计,合理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突出研究、指导和服务等职能,建立完善的与职能相适应的各项制度。

(二)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提升专业化水平

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形成教研员规范、有序的流动机制。建立和健全各级教研员的选聘机制,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员的职责定位、工作任务和岗位分工,尊重教研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保证教研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工作;注重教研员研修和培养,不断提高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通过承担重大项目课题、项目推进、在职进修和蹲点调研等措施,整体提高教研队伍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教研事业发展

根据教研事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契机,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要把教学研究和教研人员培训经费全面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预算,确保教研机构的正常运转。要根据工作的特殊需要,设立专项工作经费,确保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当地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承接上级有关部门的重大研究项目,争取项目经费。密切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

(四)建立评价监督和宣传机制,提升教研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教研部门要形成定期交流机制,并积极与当地高校密切合作,形成研究合作共同体。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教研成果、报道教研活动,提升各级教研室的行业知名度,提升社会影响力,争取全社会对教研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主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机构的评价和社会各方的监督,不断促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王建华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4-5-14 12:23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