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区六中英语教研组历次课改展示英语组长及八九年级教师培训
2025年中考英语研讨四维英语名师工作室三年级英语集体备课室

四川师范大学MTI研究与教育初具特色

2012-4-7 19: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12| 评论: 0

摘要: 四川师范大学MTI研究与教育初具特色 范一川 四川师范大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在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下面开始招收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方向研究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翻译人才培养,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翻译 ...

四川师范大学MTI研究与教育初具特色
                                                                                                  
                                                                                       
范一川
 
      
 
四川师范大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在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下面开始招收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方向研究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翻译人才培养,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翻译人才,一部分毕业生已经在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领域崭露头角。但是,由于偏重学术性,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培养受到极大制约,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翻译人才培养也缺乏应有的特色。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翻译人才培养重学术轻实践的现象,国务院学位办2007年决定在传统的学术型翻译硕士外增设专业型翻译硕士学位(MTI),出台的《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到2010年,国家分三批批准全国158所高校进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这是我国翻译人才培养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川师范大学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在2010年获得举办MTI资格。

       新生的MTI研究生培养必然要求有先进理论作为指导。但是,由于国内举办时间太短,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川师范大学的学者们较早开始了MTI人才培养研究。早在取得MTI培养资格以前,四川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孔令翠利用在西南大学兼任MTI与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研究生导师的机会,依托重庆市社科规划课题《网络与中国翻译思想的跨文化传播研究(2009SKZ0916)》开展研究。迄今为止,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0
年,孔令翠教授应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外国语文》编辑部邀请,在重庆市中青年学者高端论坛上作了《MTI,美丽未必温柔》的大会主旨报告。报告在充分肯定MTI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对学科建设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其大跃进式的发展态势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强调了应未雨绸缪,厘清学术性与专业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关系,从多个方面精心进行有针对性建设。2011年,孔令翠、王慧教授(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合作研究成果《MTI热中的冷思考》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CSSCI期刊《外语界》第3期上。该文认为,翻译专业硕士随着国家专业学位政策的调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发展热潮。然而,强大的热潮背后难掩师资队伍的捉襟见肘与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实践基地和生源等的差强人意。因此,迫切需要在MTI发展的起步阶段和关键时期对影响和制约MTI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冷静理性的思考与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解决办法。同年,这两位教授的论文《翻译硕士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8期上。该文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十项措施。2011年,孔令翠教授还与金黛莱教授合作,在《译苑新坛》发表论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问题、思考与建议——兼论区域性师范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特色》。针对部分培养单位课程设置简单重复《方案》、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不彰、与培养目标内在关联性不强的现状,作者在深入探析各培养单位课程设置利弊、广泛借鉴港台与海外MTI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课程设置问题的办法与完善《方案》的建议。作者还认为,区域性师范大学的MTI应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和服务面向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特色,尤其是课程设置特色,旨在为我省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高层次教育翻译人才,从而使我省的MTI人才培养在全国师范院校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引领示范性。该文在四川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1年年会获得一等奖,并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有助于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

       
在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引下,四川师范大学的MTI教育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初具特色。首先,依据行业特点、师资实力、所在区域情况确定了面向四川和西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教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课程设置模块化,将课程主要分为语言文化提升模块、教育专业知识模块、翻译理论模块、教育翻译技能课程模块和与翻译产业接轨模块,注重课程之间的完整性与循序渐进性。第三,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教育翻译人才培养涉及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和信息科学乃至图书情报科学等多门学科。第四,送培、引进与聘任相结合,除了安排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尤其是利用假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校培养,还大力引进人才,聘请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译家担任实践型导师。第五,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成立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系统开展MTI培养研究,本年度申报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位老师将代表学校参加国际翻译大会并作大会发言。整合研究力量,将外语教师教材教法研究中心与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结合起来成立教育翻译研究中心。在教学组织与教研活动上,成立了翻译教研室,研究解决翻译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第六,多方合作培养翻译人才,充分发挥省译协的组织优势、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邀请了省译协的领导和专家前来指导并举办学术讲座。在北京、成都等地的翻译公司建立实习基地。与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大中小学合作,确保翻译活动的行业性质,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对教育行业尤其是外语教育行业的理解,有助于他们以后走上教育翻译与外语教育岗位。

       虽然探索的时间还很短暂,但四川师范大学依托师范院校优势的MTI教育已出具特色,不但有利于弥补教育翻译人才研究与培养的空缺,防止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促进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多元化,而且有助于我国教育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使我国教育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郑重申明:本文来源教育界杂志社官网www.jyjzzs.com,教育界杂志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5-1 02:4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