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60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2909|回复: 1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理论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1-11-25 15: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具体体现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个字上。 $ u- J9 G- |7 w7 {  R
: D' }- Y. o1 w" C5 s9 l1 G
一、适当集中
. l1 E& _! P" u  y, F. o
2 }  }7 N5 S+ P$ E这儿所讲的“集中”是指集中教学。集中教语音、集中教词汇、集中教语法、集中教知识,集中训练听、读、说、写的能力。在第一章“我的成长中”,在第二章“我的教育观”中都分别的叙述了“适当集中”。这儿想集中系统地阐述什么是集中教学为什么要集中教学怎么集中教学:
, l4 n! a( \4 N* v
- V  _' z1 F/ I' Z" O& `(一)什么是集中 ' x4 y3 V, B% N: @1 i
集中教学就是强化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求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方法等强化有意识记,加深有意识记。使识记长久保持;如把分散的语音教学中的国际音标集中起来按对称法排列,一节课就教好印象深刻久记不退。如把单词原先分散教学按重读音节发音相同归类集中教学,一节课可教50-100个,一次可攻下几百上千个单词,突破了英语的难关。语法教学也是一样,集中起来按规律教,短期速成,集中教学好处多啊! 4 u! X3 X3 d2 }0 U) {: @1 g

, P. ?8 V6 N  ^& P(二)为什么要集中
2 g- \' H# G( U+ D1 d, E- c/ ~3 b$ q因为集中起来容易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教学效果就是好。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单词难记,因为英语已经几百年没有进行文字改革了,读和写极不一致,尽管英语是拼音文字,可是还要依靠各种拼音方案,如韦氏音标、国际音标等帮助标音。如果英语单词这个关能被突破,那学起英语就容易多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单词总是一个一个地教,每教一个单词要求正确发音,记住字母的拼读,都是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还要背词性还要记住它的用法,词与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因此记得很苦。而现在我们把单词集中起来,发现单词与单词之间有许多天然的联系,把有联系的集中起来就可以一串串的记。如单词之间重读音节发音相同的、词性相同的、前缀后缀相同的、词根相同的、词形相同的、词义相同的、词义相反的等等,按照有联系的规律集中学,一次可轻易得记住几十个、上百个单词,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好多老师把单词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比作吃核桃与吃葡萄,分散教一个一个教好比吃核桃、又硬又难吃到、边敲边剥边丢不能全吃到咀。而集中教学好比吃葡萄,一串一串吃又甜又好吃。 5 s! u" \$ N0 A3 S
     国际音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好多人到高中到大学都发不准音,可是我们一集中就发现国际音标中有许多小规律,按照规律一讲就懂一学就会,几年的困惑我们一节课就解决了,这就是集中起来容易发现规律。
* P- t! i0 @& Z     不规则动词顾名思义是不规则,学一个记一个。每个不规则动词要记它的原形动词、过去时、过去分词、汉语意思。一百多个不规则动词越记越糊涂,死记硬背很苦啊。如今集中起来发现不规则动词也有规律可循。归纳起来不过四大类如:A、A、A式、A、B、A式、 A、B、B式、A、B、C式、就是A、B、C式中还有规律可分如 :A、B、An式、A、B、Bn式、i→a→u式。多少年解决不了的难点,我们仅用两节课就教好。
- R9 }- o% k- _7 A6 ?- k      看,一集中就容易发现规律,按规律集中强化效果就是好! % R0 d; P8 y* q; t
      以上所讲仅举几个例子,到下面讲操作法时再看,一目了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集中教学一出来立即冲出重围,势如破竹走向全国啊!
7 l0 ^( J* a0 X& ]5 l5 n
+ x' Z/ {6 m3 a; r4 ^" O(三)为什么能集中   t3 S+ u3 f! C- R$ W" j
      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是母语已经过关的学生。(母语未过关的小学一二年级生不适用),我们是在课堂里教外语,是通过文字教语言,这有别于婴孩、幼孩在家呀呀学语。婴孩从吃奶开始就教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称呼,但为什么叫你爸妈爷奶概念不懂,是死记硬背。到大了才知道爸妈爷奶的含义。到六七岁才入学识字学文化。学祖国语言是先学语言后学文字,再加上智力发育较慢,所以婴幼孩学语言时间很长,他是在语言环境中模仿是“习得”。而今天国家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外语课,是学生学外语,是在母语过关基础上学外语,是在学校课堂上老师教外语,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可模仿,是通过文字学外语,所学的都是常用词日常生活常识,他只是外国文字符号不懂,语言符号不懂,不是概念不懂。这是与婴幼孩学母语最大的不同。我们知道外国的文字符号、声音符号也都是有规律的,按规律教学,学生完全能接受。所以我们主张外语入门教学完全可以采用集中教学,学生完全能接受。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是强化教学,有些人错把语言中学母语的规律“习得论”硬套到外语教学上,所以长期造成我国外语入门教学象婴幼儿学母语那样慢吞吞的,而我们恰恰相反,利用学生已有母语的基础,利用学生已有生活常识的基础,已有文化的基础进行外语强化教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快速入门。 " u' t2 \* B( s# n2 }
1 ]; C- x9 B3 V6 r* M- F  m
(四)怎么集中
, Z4 Z2 g. s; Z3 b! J2 y1.按时间顺序分 + J5 T' _+ A! u3 X( \( o9 D
a.超前集中
% T+ W1 a& K- f' R     把教材中有规律的、重要的常见的单词和语法在教课文之前集中起来先粗教一遍。使学生有个总体上的初步了解,发现规律,抓住特点。超前集中教学应当鼓励学习,奖励学习,能学多少学多少,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关键是把他积极性调动起来。不要强迫学习,因为以后还要反复循环。超前集中一般采用演译法,一讲就练,容易掌握,记忆深刻。注意超前集中必须避开特殊的内容留待以后处理,必须分散难点。超前集中教学是本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不同,因此特别注意操作法。 ! G* l2 h  L, |1 g' I
b.随机集中 0 k% Q9 Q' K( U( l+ T7 d) S
     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对单词和语法进行第二次教学。所以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完整的甚至包括特殊的都讲。而且要求学生全部掌握。由于有了第一次学习的基础,所以第二次学习比较好讲,它是超前集中的继续与深化,随机集中与传统教学基本一样,主要是学习基础不一样。现在就比较好讲,容易讲。随机集中一般采用归纳法。把前面出现过的一些现象归纳起来揭示内涵,剖析深化。
# T/ B& h4 ?5 X/ w$ \- rc.综合集中 0 R3 a8 u* M$ j. D) H5 N8 f" |0 F
     综合集中一般是总结性、复习性、检查性的放在后期讲解。归纳总复习,补缺、补漏、补差,使学过知识系统化、完整化,重现、再认。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 % r6 ?! P0 q* J
2.按内容分: 4 I* L5 A# c+ f5 I) y' n
a.纵向集中或叫单项集中 9 B' I2 x# s( z" d( ?
     对所要集中的内容分门别类集中训练。或一项一项的集中复习,如听力训练、阅读训练、集中识词、时态教学、介词教学… 4 W8 k' X+ _5 C3 A+ ]! l8 R" Y& p
b.横向集中或叫多项集中。 # B$ G  E# i8 C: @4 b) E( W
     把一项或多项内容综合训练复习巩固,通过对比弄清项目之间的关系。如单词与语法通过阅读进行复习巩固,时态与时态之间的综合训练、复习弄清各时态的异同等。
( \2 O4 ~# Y9 ~$ ^! }7 v; v2 W1 _* c! A9 j
(五)集中的度与量。 ( M0 a5 a" O( y
    集中必须做到“适当”,集中教学不是随意可集中,想怎么集中就怎么集中,想集中多少,就集中多少,这是认识错误。干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度与量,谁违背了这一点不管你动机有多好,可能其效果适得其反。为什么有些老师集中教学会碰丁子呢?原因就在集中的度与量的不适当而造成。集中教学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 a9 `! x6 x0 m
1.学生的实际水平。
- s* O& R% r0 k    首先必须考虑你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千万别照搬别人的经验。例如我曾经冒险一节课教过100个单词,一星期五节课教500个单词。如果你照搬肯定会碰壁的,因为我教的是俄语,学生是重点中学择优生,我有多年的集中识词经验,你和我一样吗?你的学生和我的学生一样吗?你也是俄语吗?俄语是怎么读就怎么写,英语呢怎么读并不这么写,读与写不一致呀。你初期没有经验,千万别想创造什么识词记录,必须老老实实根据你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度与量,正式开始之前最好先做个试验,摸摸学生接受能力的底,然后确定第一堂课的度与量,希望你第一堂课就成功!
$ D" V" W! j, a2.时机的选择、时间的长短。 # M6 @: J5 f: P' `8 O
    集中识词选择的时间是开学初,还是学期中间,是课内还是课外,是上午还是下午,是第一节课还是最后一节课其效果都不一样,都要认真考虑,课堂上的一节课往往并不等于一节课啊。如果你放在别科测验课的前后或体育课之后,那一节课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学生首先要照顾测验课,保证测验成绩,势必影响你的外语课。体育课也是这样,如果体育课是跑800米,一下课就累坏了,那有心思背单词?如果你天天集中学单词连学一个月不作调整,看看你能坚持下去吗,所以集中教学尤其是集中识词,因本身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与负担,除度与量外还要考虑时机的选择,都要一一照顾到。
0 f. g4 x+ b& W) q- f1 N( C7 \, t    最好选在学期开学初3个星期左右,期中考试之后2个星期左右,在各科还没有开始测验时进行集中识词效果最好。打个擦边球,速战速决。周期不宜太长,最好2-3周,不得超过四周!
8 I+ F' v# z5 \9 O, H7 K3.内容的难易。
' b; @; b# E. k! e   内容的难易直接影响到效果。内容难的集中的量就应当少点,相对内容容易点的量就可多点。容易的先集中,难的放后面,难易交叉都可以。千万别一刀切。每节课都集中一样的度与量。就集中识词而言重读音素[ei]、[i:]、[ai]、[[U]、[ju:]的单词都比较简短、常用好记,可以多教几个。放在前面。学生有了集中识词经验之后再学那[e]、[?]发音比较难的元素单词。其它量少的单词可搭配到前面容易的元素单词中一块学。
$ R5 a. d- f& p* T    所以度与量一定要“适当”。“适当”是集中教学中的难点。这就要看教师本人的水平\科研的能力,来确定度与量。而且要随时随地调整度与量,就是平时不搞教学改革的课也要考虑适当的度与量啊!
, M# o' u' K  W) d. y# ]" q8 M0 f3 M1 m" w. p
(六)集中什么?
( Y, I. m) A1 u7 j  [  v% q1.知识集中教学。有语音集中教学、词汇集中教学、语法集中教学和课文集中教学等。
/ w. b5 E7 ]0 i) r/ J- M2.能力集中训练。有听力集中训练、阅读集中训练、对话集中训练和写作集中训练等。 % k" ^/ J7 f( H2 ~# s
后面要重点阐述知识集中教学操作法,而能力集中训练将穿插在知识集中教学中而不专列章节讲解。
% v) l* B8 [5 C4 N- h8 f6 B, v# S4 ^! w
以上内容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张思中与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张思中教学法的“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三个部分的内容从略。# ~- K5 ~, ^. o) ~. X2 f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1-11-25 16: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教有“良法”9 b& `% V+ r. w

4 t6 F0 a/ J8 I5 P大家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这第一个“法”是指规律。任何学科教学,任何教学工作者都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教语文的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教外语的必须遵循外语教学规律。教小学生的方法拿到中学来就不适用,把大学的教学法拿到中小学来也不适用。谁能遵循教学规律,谁的效果就会多、快、好、省;反之,势必少、慢、差、费。所以说“教学有法”指的就是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具体某一个班级某一个学科时,张老师能教,李老师能教,王老师也能教,都会有成绩的;一个老师同时教同年级同教材的甲班、乙班、丙班、丁班,都能教,也都会有成绩的;讲某一个概念,可用归纳法,也可用演绎法,都会有效果的,所以说“教无定法”。几位老师教同一班级,必定有一位老师最受欢迎,因为他的效果最好。同一个老师教同一个年级的几个平行班,如果都用一成不变的教法势必只在一个班级最受欢迎,因为这个方法最适合这个班级。如果要使每个班级都欢迎你,你就必须根据不同班级适当改变教法。这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教法,可称“教有良法”。- [+ q, W" m# `0 [! v$ I

) f3 `& [$ L: k" u3 B! U* O二、如何判断“教学良法”# q3 t; d8 A" }" p& V- j
# o2 f& t: {8 ]: a5 C6 X. _
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填鸭式教学法”是不是“良法”?一般老师都回答说“不是”。为什么?因为领导们都是这么讲的,书上也是这么写的,《辞海》上也是这样写的。是个贬义词。是教师人人见怕的棍子。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真按“填鸭式”那样来教学生的话应当说是好的很!为什么?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填鸭”,“填鸭”好不好?《辞海》上写的:“填鸭”是北京郊区农民几千年来总结的喂鸭好办法,它起着“催肥”作用。听说每填一次可长肉二三两,所以北京填鸭味道鲜美,闻名遐迩。“填鸭”为什么好,关键在“填鸭”是怎么填的。第一选择最佳时机,选鸭子长肉长膘的时候填。第二,填的内容是“精品”,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填的,要用精饲料填。第三,是按大小不同对象分别对待,不是大鸭小鸭填一样多。
( U$ f4 u2 X4 z' y* x8 j& @6 K; ]) ]1 X+ |" q
如果我们教学真按“填鸭式”那样做:选择适当的最佳时机,选择最好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可接受性分别对待,适当多给学生一点,那么其效果肯定很好。既然“填鸭式教学法”是好的,要不要给它正名,来个提倡“填鸭式教学法”。不,不必!因为这个比喻本身是形而上学,对师生带有侮辱性,把学生比作鸭子,把教师比作鸭农,不可取,让它自生自灭吧。“填鸭”是好,而“填鸭式教学法”是贬义词。一个词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应当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概念是不能存在的。至于“满堂灌”、“注入式”,那是不讲法是无法,怎能与“填鸭式”等同?我们中国人谴词造句都非常严谨,所以“填鸭式教学法”这个词不能成立、不能用。但是像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个很时髦的名字,大家都愿意接受,这就是“强化教学”。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一来希望大家都应当有独立思考能力。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认为大家都这么讲,书上也这么写,一定都是对的,希望有点哥白尼精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坚持真理,不要怕“权威”,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0 F) y$ D  n; H6 P$ J' q
: G8 X4 T" ?- t9 T) R# X
什么是“良法”。一切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凡是教学效果好的,凡是费时少、收获大的方法就是“良法”。
3 K$ O; }7 l- W, Y
: n, }6 X, @" e' }6 v7 s三、寻找“教学良法”" p: w0 r/ y( O9 P3 A' u

& T: e5 b) N* Y/ k我们是怎样寻找“教学良法”的呢?古今中外已经积累了不少“教学良法”,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良法。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吸收和创新。我们根据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参考农村的复式教学,创造出外语同堂分组复式教学法。我们从我国语文教学中有二千多年历史的集中识字教学中得到启发,结合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和清华大学的“俄语速成识词法”,总结出外语集中识词法,并将集中教学单词的方法迁移到语音、语法、课文教学中,进而概括出“适当集中”的原则。我们借鉴吸收国外的情景教学和句型教学,创立了“俩俩分级对话训练”,每堂课开始的5至10分钟坚持俩俩对话活动,从初一到初三,直到高三。对话内容由易到难,由100句问答到小情景对话到创作对话。长期坚持,学生就敢于开口、善于开口,大大提高了听说能力,是治疗“外语聋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v! C5 I' X; I% b% `) s9 M3 h$ E
& V: G8 I; v; l& w7 h" e2 ^
我们通过继承、吸收以及创新,不断地试验总结,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也可以用一段话来表示:“在一定条件下,集中适当的时间,运用一定量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科学地反复、循环强化,以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大的效益。对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组复式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防止与克服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而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成功的把握,建立心理上的优势。”这种教学法被大家称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2 x" b+ Q" `, T/ |3 y; b1 H" _0 p* x/ A' V& ?/ v/ S
(一)适当集中8 M6 |- F. R/ y
+ c1 {) ~8 A6 k5 }) p! Z) O- E
集中教学是强化教学,是有意识记。它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环境、气氛和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语音、词汇、语法、语篇都可以集中教学。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1)超前集中,把教材中有规律的、重要的、常见的单词和语法在教课文之前先粗教一便,使学生有个总体上的初步了解;(2)随机集中,根据教材需要,对语法和单词进行详细的、系统的、完整的教学,是超前集中的深化;(3)综合集中,把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再次集中教学。有了词汇,有了语法,就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语篇教学。我们从语篇集中教学出发,探索出比较成功的初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和高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各地的实验表明,采用这些教学模式都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提前完成教学计划,而且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创设的各种交际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 d: Q. W8 y4 Y/ `

  Y0 X1 d/ ?0 U集中教学便于学生发现规律,从而使机械识记变为规律识记。例如,用传统方法教单词,通常是课文出现几个就教几个,学生每学一个,都要记住音、形、义,单词之间联系很少,难学难记,一节课教不了几个单词。将单词集中起来教学,就可以发现单词之间的各种联系:发音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反等。按照单词的内在规律集中起来,就易学易记,就可以一串串地教,一节课可以粗学几十个单词。0 D5 o! a, N, |0 S7 t& p

3 P' |+ g( R0 w4 W: `3 T4 y适当集中难在“适当”二字,要把握好集中的度和量。8 @+ d3 i. w, l; c! p% @. e) A" B

% `% Z1 V: T3 e, }/ `(二)反复循环) D; P) l2 J0 O" f
0 r* J5 f6 I( U  C6 S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人的遗忘速度与时间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刚刚记住的内容在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若要防止遗忘,必须针对遗忘规律安排重现、再认。一般说来,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晚上就要复习,以后每隔2、4、8、16、32天都要重现再认。我国学生常感到外语难学,花时多,收效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有效地与遗忘作斗争。我们采用反复循环的方法,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巩固。
* ^8 z) b1 P- o8 U1 W7 n# x6 ~5 c# X6 _' ~) U2 G) S( \$ m
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并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例如,我们向学生介绍循环记忆法、卡片记忆法、排列组合记忆法、分析结构记忆法、形象化记忆法(对比、联想、谐音、口诀)等。还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听力训练、口语训练等活动,在应用中记忆,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 l" G; K8 T( M$ t( c" I
/ V! ?. U6 Y, n: g此外,我们采用多种反复循环方式,使学过的知识重现再认。如圆周式循环,即把学过的知识反反复复地重现再认。开始密度大,随着巩固程度的加强而逐渐减少次数,使瞬间记忆转化为暂时记忆,暂时记忆转化为持久记忆。再如螺旋式循环,每循环一次或几次,就提高一层要求。以记忆单词为例,先只要求会读,继而知道词义,再要求会拼写,最后才要求会用。又如语法教学,先超前集中,只要粗懂就行,随机集中,要求会面掌握,再综合集中,要求会用,由粗到细到精。课文教学也是如此,先理解阅读,继而会背诵、会操练,再而会用、会复述、改写等。
! `% h: ]/ P$ a' b- I" E  U: g/ L$ a+ ?+ a0 ^8 e) I5 q
(三)阅读原著/ ]: C" u- p" p; a* \
0 w; \! r  n& e8 _# D& i
阅读原著既是学习外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大量阅读,不仅能使学过的知识巩固、拓宽和深化,培养语感,而且能熟悉外国人的思维模式、文化习俗,从而提高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集中识词与超前讲语法之后,必须组织学生大量阅读,一方面粗读教科书,可给学生一两个课时通读整本教科书,另一方面筹备阅读原著。要引起学生读抄件趣,就要选择浅显的、有趣味的材料。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的难度可以逐步加大。刚开始是,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要求做适量翻译,平时每周译500字的材料。假如鼓励学生多看多译一些,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为学生共同学习、互相切磋创造条件。
" ?0 z: S. L  i
$ ?9 B, y  ?  p(四)因材施教5 U1 s' b7 I/ r: j
! U: S% r1 `3 j: S& }( f
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成为外语学习的成功者。然而,“差距”是客观存在,也消灭不了,老的“差距”平衡了,新的“差距”又会涌现出来。我们对待“差距”:一是欢迎,二是正确处理。
. t! M0 @# r6 @
# k( p% M: ]* {# H  H个体差异:当班级中出现外语学习个别好的和个别落后的学生时,我们组织课外解决,为好学生组织“课外小组”,为他们“开小灶”,提供兴趣材料,发展其兴趣爱好;对落后的学生组织“辅导小组”,热情帮助不歧视,或组织优等生帮助他们尽快赶上集体。4 S" x2 K) x& T' d5 t0 n) _
% Z, s  ?3 L. i2 Y4 w9 F. |$ E+ T( y
群体差异:如果班上出现一批人学得很好,一批人学得很差,同一课堂无法满足他们要求时,就采取课堂分快慢组或快中慢组的复式教学来处理差距问题。老师一会儿给快组上课,一会儿给漫组上课,使好的能够吃得饱,差的能吃的了,大家都能吃的好。这样课堂能互相干扰吗?干扰多少会有点,但不大,因为外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应当让学生自己操练,老师没有什么可多讲的,只要课堂计划周密,各种水平学生都会有所得。我们主要掌握这个窍门:一静一动、一讲一练就行了。给快组讲课时漫组就进行书面作业,反之亦然。但注意步骤宜粗不宜细,每个教学步骤时间不能过短,每个步骤少则10分钟,多则20分钟不等,这样可以从容地上课,每个老师都会运用复习式教学上课。  p$ q' |- L1 G) i
( I3 b$ C/ ^9 }1 g5 Q; L
复式教学是处理群体差异的最佳方案之一,它不影响其它学科,不影响学科本身进展,使好的学生在学识上遥遥领先,超出教学大纲与教科书,使困难学生,克服厌学弃学的现象,使大家都能有所得,有所长进,使班级出现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生动活泼景象。
" i5 W1 e& W: I( M( g1 u
; g3 ?" v; o) E4 J综上所述,“适当集中”是关键,是强化教学。低年级、启蒙阶段多些,高年级少些,由少到多,多不等于全部、少不等于没有。“阅读原著”是目的、手段。低年级少些,高年级多些,由少到多。“反复循环”是保证。利用各种循环方式不断的同遗忘作斗争,使学过的知识不断重现、再认。“因材施教”贯穿始终,既适用于城市学校,也适用于农村与边远地区的学校,好教师运用它如虎添翼,一般教师也能得心应手,明显提高教学质量。9 T6 m) \4 p/ W" p& C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9-18 05:29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