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60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2680|回复: 0

关于快速高效阅读法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1-11-18 1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永定一中     苏锦清3 S; B. e) g: l- W/ [, s

& A. b# w, e7 U9 O0 O5 Y" i    快速高效阅读法,是北京铁路二中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肥市我国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而成的一套阅读方法。它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入手,以规律化和量化科学训练为主要手段,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的目的,也就是读得快,读得好。 7 T0 g5 s) J1 B: k
  一、快速高效阅读的时代性
7 U) u- A" u+ r  t  1、快速高效阅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6 m1 q8 T" C. W( Z/ _: J) j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推动着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开始步入了一个以快节奏、高效率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新的知识信息呈几何级数的速度急剧膨胀,当今世界的知识总量在迅猛增长。所以,信息时代向人类原有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人类固有的阅读方法亟待改进,阅读能力亟待提高。3 x) T# v! g7 C/ G! ^% u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许多工业化国家的专家、学者们都在探索着高效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早在20世纪60年代,快速阅读法已经盛行于美国和西欧。1985年1月5日—1月8日,《参考消息》连载了《快速阅读法》简介。[编者按]指出:“快速阅读法是人类广泛掌握知识、大力开发信息资源的有效方法,快速阅读法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快速阅读法必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快速高效阅读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为语文教改,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改革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x' w- N! i  c
  2、快速高效阅读是语文教改的结晶 0 B+ r* K% J9 z; c" F& U) @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正如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的,存在着严重的少、慢、差、费的问题。他提出“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叶圣陶先生也提出:“以往少、慢、差、费的办法不能不放弃,怎么样转变到多、快、好、省必须赶紧研究,总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进。”快速高效阅读法把效率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攻目标,抓住了语文教改的根本方向性问题,以科学理论为先导,在“快”字上搞改革,以效率上寻规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快节奏、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阅读训练程序。可以说快速高效阅读是语文教改,特别是阅读教改的具有方向性的变革。 ! v+ y( ]0 o/ B- g5 U0 I0 k# m
  3、快速高效阅读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 ; T5 `5 B9 C0 `0 [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积累与整合”,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高中生“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五部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 s- n3 {) k6 ]+ Q, t' A  R" G
    快速高效阅读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能激发学生课内外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外阅读总量。这点与新课标的要求,能有助于完成新课标中关于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指标。
2 G% x& q) J/ h& q6 B$ }- ^# v8 c, }3 ], i* \: q1 c6 [
  二、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理论基础 ; e. X' L0 H6 s. t3 x2 ^' o- l
    快速高效阅读法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三条: 1、规律化是快速高效阅读的重要途径。规律化就是条理化、系统化、好学,容易理解,普遍适用。只要掌握了语文阅读的规律,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 J) j5 E# k8 n  B7 {) v  2、量化是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的有效手段。利用青少年好胜心理强的特点,把阅读训练变成竞赛形式,增强学生的时间、效率观念。
/ F$ p& ]3 H$ Z; I5 ~6 P8 H: v  3、系统化是快速高效阅读的保证。整体性是系统化的基本原则之一。研究快速高效阅读问题,也只有对阅读能力有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才有可能在这个“整体”中去把握其中一个个具体的能力。 ; R0 z2 |6 k0 |+ S
     快速高效阅读源于教学实践,但它不是经验型的教改总结。它是建立在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之上的教学科研成果,它是这些理论综合形成的边缘科学——阅读学的一个新生的科学分支。快速高效阅读是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生科学理论指导之下形成的阅读教学训练序列,它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比较完整的教学结构体制。
0 I  w. c! q. c- m+ X' g; w三、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结构体制
  g9 S, \0 `) C/ O$ o0 A) P  E较之其他语文能力训练,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有着更为严谨的训练程序和模式,也有相对固定的课型。其基本训练程度按照所谓“四步训练法”进行:速读,质疑,精读,讨论。在训练学生速读能力的配套课本中,每一课包括“速读测试”、“激疑质疑”、“精读导引”、“疑难讨论”四个部分。上课时教师先要求学生速读并计时,然后做“速读测试”,对答案并评分;在此基础上对文中的难点或不同见解质疑,最后带着问题去有选择地精读有关章节、段落。快速高效阅读训练较之以往的语文教学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易于操作且行之有效,体现出一种与传统语文教学迥乎不同的面貌。' ?' W. B! R3 q) ?
1、计时阅读训练! n; `# s; j3 a- N8 i! e
中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进行计时速读测试可以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6 g9 S1 l8 M( N6 N* e2 j阅读测试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G. X: R* I% G; N5 E0 a. A
(1)训练前,学生先不要看书。
7 i8 n/ a) W. J6 X3 O* }: V(2)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的命令之后,才开始阅读;同时,老师在黑板上随时记下阅读的时间。
) M$ a: {& B$ Q8 r(3)当某位同学读完文章后,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 T2 [( T$ s! B; v6 m(4)读完文章后马上把文章收起来,学生凭记忆笔答测试题。
0 ~# |7 \5 z8 \" B; ?$ ^(5)答完题后,老师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和判分标准,学生互相评判。每个人所得的分数就是自己的理解率。用“%”来表示。
  q0 j" Z" N0 G8 N(6)每个人计算出自己的速度(所读文章字数除以所用的时间)和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 J$ W6 g& u8 `2 P(7)每人将本次训练的数据准确地记在阅读训练本上,老师将全班训练的数据登记在记分册上,以备将来总结分析之用。( K! T5 J+ b  E. X4 N
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习惯,增强时间观念;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积极思考加强记忆,所以思维活动空前活跃。由于这种训练强调的是阅读效率,所以只追求速度或只追求理解率的做法都不适宜,应当在保持一定理解率(一般以70%左右为宜)的基础上,力求高速度,从而使自己的阅读效率得以提高。
7 [+ J7 j$ Z! A4 J, @8 F2、量化的阅读训练) R* c4 G' f  x: d- P. I/ v/ z
要进行计时阅读训练,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实现训练的量化。没有量化,就难以竞赛。所谓量化,就是在训练中要有量化的统计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往往是在开始阶段,只是对事物的经验型的估计,进一步是定性的研究和描述,最后研究它们的量的规定性,转入科学的定量分析。只有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高效阅读训练实现量化,一则可以通过反馈数据,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二则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根据需要和可能,定量地确定出最优目标,更好地控制训练过程,在训练中协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训练目标服从总体的最佳目标,以达到以总体的最佳训练效果。
) O  @1 W9 H2 O- j7 T/ N( B9 y* _为满足快速高效阅读量化训练的要求,把中学生应有的阅读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点,使每个能力点的训练都得到量化处理。这样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就实现了快速高效的量化训练。7 U0 c& n. Q/ C% q5 P
由于实现的量化,每次训练都可以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读”(计时阅读)、“答”(笔答测试)、“判”(根据统一标准评判分数)、“算”(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四个步骤,严密而精确地掌握每个参训者的有关数据。参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采取措施,力争上游,使竞争机制在阅读训练中充分发挥威力,极大地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H3 [+ A5 O5 a5 c# H/ [
3、规律化阅读训练* `5 t+ L7 |+ b+ z
规律化就是条理化。知识结构就是归纳为定理法则、定义公式,有条理,有规则,就越好学,越容易理解,就越能闻一知二,举一以三。有了规律化,若再加以系统训练乃至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技巧,当然就可以在阅读中如同用公式解数学题一样。有了规律,再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将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 ,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就可以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I- s6 Q5 r) N3 o) h( o6 D% J
第一,以迅速捕捉信息为目的的速读固定程序9 O1 I: e. `6 J# N7 L& Z0 E. V9 D7 B
根据定势理记,把阅读的过程固定为七项内容。每次阅读时,都是顺着这七项内容来阅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看书,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固定程序的七项内容是:. S# [* D% y1 T
(1)标题;1 g' u: N0 Z% J  k. h0 k8 r
(2)作者;
; w' X4 f! p% u( z  y( A9 i(3)出处和发表时间;( `* i* {& K" l7 R/ t' O) }
(4)基本内容;
% s3 L6 Q* V) Z7 Z(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9 C' t' y7 g  x5 @
(6)文章特点及有争议之处;* F0 W: d. T7 q8 ^. a: y
(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k" h7 ~7 x4 ^) ~7 k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读书,甚至搞科研读书时要寻找的内容;同时这七项内容中,不单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思考,要边读边思考,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略过其对已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P9 G' r& d) _
第二,快速归纳段意的规律* _& X( ^  O5 S
一般段意的概括过程是,首先对全段内容有一个直觉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抽象,将综合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进地提炼;最后将得出的段意参照原文,尝试对段内各句句意进行覆盖,检验段意概括得是否准确。但是如果找出归纳段意的一段规律和特殊规律,让学生掌握,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则其归纳的准确率与速度将大大提高。
6 J+ k( l( t- K( ?' Q/ ]* c其实,段落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中心句的,一种是没有中心句的。有中心句的,其中心句就是段意,其它语句都是为阐述中心句服务的。对这样的段落,找到了中心句,就找到了段意。中心句的位置在哪?有无规律可循?中心句最多出现在句首,其次在结尾,少量的在段落中间。对没有中心句的,则要进行概括归纳。而有的段落虽没有中心句,但有对段内各层层意概括的句子或词语,那么将能概据层意的句子或词语归纳起来也就是段意。此外,还可以借助语言形式,帮助归纳段意。比如,可以利用段中的提示性语言标志(如“总之”、“一句话”、“因此”、“实质上”。“综上所述”等)很快地找到中心句。因为当作者阐述某一问题用了较多的篇幅后,往往要小结一下,这时就常有提示性语言标志出现。另外,在记叙段落中,如果夹有议论和抒情语句,则这些抒情句、议论句,往往是与段落表现的中心有关。2 q1 y" I% W* i" t4 w9 W# w" t
综上所述,可以把归纳段意规律归纳为如下几条:
$ |* w& Q+ ?$ f( p(1)有中心句的,中心句就是段意,中心句多数在段首,其次在段尾,少数在段中;
# M$ N0 ^1 c. y" j, J* v8 [% W' e(2)无中心句的,需概括或利用能概括层意的语句进行概括;0 i/ p; s. y4 H
(3)可以利用提示性词语或记叙段中抒情句、议论句更快找到中心。! k$ Y7 l6 _8 }' ?- S/ ~
第三,辩析篇章与段落思路的规律
+ \, ^, Z3 m' u& M" C% ~$ O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我们知道,文章的构架是文章思路的外在形式,构架理清了,思路就自然理清了。因此,要解决快速准确地辩析思路的问题,首先要掌握文章的结构规律。尽管文无定法,文章的构架也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如同一切事物一样,文章的构架也是有其基本结构模式的,模式就是规律。: ~* G$ a" L6 x% y2 U
以议论文为例,其基本结构模式有以下四种。! t4 Z% n2 }6 X3 H8 c3 K1 ~
(1)“总论——分论——总论”型。先提出文章总论点(或只是提出问题),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例如《理想的阶梯》第一部分提出总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第二部分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①理想的阶梯属于勤奋刻苦的人,②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③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激励青年为实现光辉灿烂的理想而斗争。
; n! O% j! G( \+ c5 S& P9 q. F7 R(2)“总论——分论”型。先提出总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例如《怀疑与答问》,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然后用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和极方面建设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r) H% L7 y0 y0 Z. U6 F) d
(3)“分论——结论”型。先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归纳出结论来。例如《说虎》,文章先分析了虎能吃人的原因——虎力大于人,虎爪利于人;又分析了人却能寝虎皮的原因——人用智,用物;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用力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者,与虎同类。
1 S8 {$ `; p7 m) S6 E(4)“分论——分论”型。全篇的前面既无“总论”,后面也无“结论”;而是把题目分为两个以上的论题,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类型。例如《论求知》,文章前面没有“总论”,后面也没有“结论”只是分别论述了三个问题:①求知的正确目的,②求知的方法,③鼓励人们去求知。
% b, R' T( x8 M1 N5 o* f同样,议论文的段落(自然段或意义段)也是这种种基本结构模式。8 I1 I. a2 f% x! R! ~
根据以上规律,可以清楚看出,一篇议论文,无非就是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无数个基本模块排列组合而“塔”成的。只要学生把握住了文章的构架规律,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准确的辩析其构架与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研究讨论其他问题。( m: a+ b/ L$ D* ]# F
4、系统化的阅读训练
: L# V0 r! P4 Q- d# J+ N' T) k0 K从系统论观点来看,要实现高效阅读训练科学化,必须搞清楚阅读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具体能力。整体性是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之一,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事件、进程都不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的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组成其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各组成部分孤立的特征和活动的总和,不能反映整体特征和活动方式。同样,“学习也不是盲目尝试而偶然获得成功,而是由于对整个情况有所顿悟的结果。”(德国的心理学家格式塔)研究高效阅读,也只有对阅读能力有了整体了解和认识,才能在“整体”中把握其中一个个具体的能力。
: x$ ^! ^/ d6 f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 z- \* u6 @+ W" b* m(1)提要和概括能力。即归纳段意的能力,提炼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从复杂长句、段、篇中提取要点的能力,按照阅读需要从读物中选取材料、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3 l. F1 A* T& q: n/ K3 b! w
(2)划分层次,辩析思路的能力。即分段分层,理解段落篇章结构的能力;对段落层次的辩析能力;理清线索,理清句与句、层与层的关系,从而把握段落或篇章思路的能力。
; L9 n' t* q) i  ]" F3 t(3)准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能力。即对关键性词语、句子的准确理解的能力。
9 z6 M* L/ {8 m, h( q(4)评价和鉴赏能力。即分析鉴赏作品选材、剪裁艺术特色的能力,领会鉴赏作品结构艺术的能力;辩析、体会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体会鉴赏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理解文章形象特征,体味优美意境,理解作品中的景、事、物的表现作用,以把握作品主题的作用。
+ y: \3 [3 q0 D  y* _' j- V( h(5)快速阅读能力。初中要达到每分钟500字,高中要求达到每分钟600字。9 _: H7 s; G4 h6 N8 L6 C, Z
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构成,快速高效阅读法为此设计了9项单项训练:  # [" v( ]. ?6 ]7 n6 |8 f' c
①快速阅读训练;
# h- R( Y( B. m②快速归纳段意训练;
% i  Q5 l% g% K* B2 P③快速提炼中心训练;. m" y9 U5 n& m# ]
④快速辨析段落思路训练;
5 w' |1 Z$ A1 b% U2 H' c3 t5 ~⑤快速辨析篇章思路训练;
9 k. L: v: @$ U6 ~: a- Q⑥快速理解文中句子训练;
, G' b/ K9 k. g7 B3 O0 X- i$ A4 r' s⑦快速理解文中词语训练;8 I1 C9 W8 ^$ Z; Y5 Z5 o% F% M
⑧快速鉴赏文学作品训练;
8 p1 D9 ?) p6 j8 {& Z) K  Z+ N! t⑨快速评价文学作品训练。8 _- ~( \% u1 {1 b/ ?- G
  3 l* F& H. S' N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5-1 00:12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