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60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4918|回复: 0

初中英语2010年网上教研12月份精华帖集锦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1-10-15 1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如何科学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i, w, C! }% _1 Z  ~$ T& _
高萍 七里中学+ N: `; D, d4 ?( m8 Z2 h1 W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4 H5 V! ?6 v5 q0 A: m: z8 f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
0 l$ F$ K0 u  e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 N1 C2 [) {! B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 b; r* q" x/ e. n, t2、课堂导学
. f# ?0 {2 U) f) |# s; r: l3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①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②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③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④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 h$ O' ?. {1 z3 H1 a6 C4 z! W/ \随着教学改革,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h2 s" ~! H; m7 b7 e( S1 B
教师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导学方式都要求学生当堂分段完成导学案中“课堂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再重新审视一遍在自学时完成的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既本课的知识小结。
; Z) x# M0 O1 _7 {5 f+ A高萍5 n2 M* p0 W9 N/ }# Q4 N: e
0 @+ S$ T, ^/ |  O0 c) f, Q6 b8 }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为了编写一分成功的导学案,我认为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O( Z8 o* |5 I- o, B# p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5 A. V" g8 C" q7 u1 I
# `4 x0 ?7 y+ W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台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5 N( O4 _0 C; _7 G
8 ]" r+ k" \. U) t, I, K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 t9 k2 ]3 B9 T3 w+ Y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 S+ K  e' W) a1 C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3 v7 @. p" f. z$ R3 V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9 g# Q* p# D) h0 Z' E ; A. V5 T9 j+ k$ [* N+ S
吴燕晓 高村中学' A; N# L% C( L  }' v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导学案: 0 {; P' I* W7 n5 P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游戏、竞赛或者闯关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8 ?) I( O+ Z" @! @) y2、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课标、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 l  |1 e/ L2 O
3、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使优秀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感到有挑战性,中等学生受到激励和启发,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在教师的点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 o5 K) l* L( |: D$ I; O
% Z9 a6 a8 {( h4、导学案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是机械的照搬,要对教材做科学合理的处理,即进行适当的删除、调整、整合和补充,以便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此外,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鼓励性的语句,让学生能快乐、自信的完成导学案。
1 ?' o5 b$ F7 j$ v( e; V: y' K, V( S  X% c5 Y
王霄云 三里河中学* K4 J1 O& ?; v/ ^$ y
初中英语教学要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五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在编写学案时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去设计题型,选择学习材料。
! w3 R' x$ W5 a6 n) K% m1、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听说属于口头交际能力,读、写属于书面交际能力,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设计每日听读,天天阅读,书面表达等题型。9 M( m1 k8 J8 @7 j, _
2、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个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设计单词的拼写,短语和句子的翻译,补全对话和单项选择等题型。( T+ u$ R& w9 |! t* \6 R
3、情感态度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地说,我们设计的题目要难易适当,选择的语言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用,生动有趣,富有幽默。' y; m$ V' H- T% w* Y
4、学习策略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这就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不只是老师向学生输出语言信息,让他们记忆背诵,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语言。因此我们的学案设计了学习准备和本节易错点小结的栏目。学习准备中的复习旧知完成学习任务的题型教会学生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如何为学习新知识储备语言信息。学习准备中的预习任务教会学生如何主动、提前学习,为新知学习奠定适当的基础。本节易错点小结教会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提高升华自己的学习效果。
( S0 c& r+ |3 U/ s: }- E5、文化意识目标的表述中指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它包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因此,我们的学案设计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等题型,这些题型的语言材料必须是与某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即必须是讲述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的,学生们对此也会非常喜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3 D& l% ]/ e6 M  ?2 d: @/ ^
. e) w4 ^( u+ r5 V, Z2 ]) R, z
王霄云 三里河中学" V* v9 S; }  m4 H
一本成熟的导学案必须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英语导学案更不例外,它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大。因此我认为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我们应从以下四个层次去挖掘教材。2 P6 w6 m! z4 r5 I  M5 ^9 c  H; D
1、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
& \) N9 M* }! w- |% S! W2、要读懂教材的重难点,使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设计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 H: A7 B+ x5 j1 T3、要合理组合教材,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增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与课时内容对口,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Z9 \+ E9 e( E1 N
4、要通读使用的配套教材,读懂教材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L7 _& H% l* y. g2 V) `

, E4 [- j  Z. h; J $ I* d/ n- w/ m
张志峰 三里河中学5 B( _2 M6 G) c/ X" P: s% X8 H: B
英语导学案编写之我见
  Z; n& P; }" B; b1 n( w我认为“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和“学”二字,“导”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完成本课时应掌握的知识。“学”是为学生今后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下面是我在学习了版主一篇文章的设计理念之后总结的设计思路,分如下几个环节:
6 I1 b+ J- t' \7 X& X* d" \2 t2 u& _. {; h
一 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
; H4 e: u: M: a  h/ O: p  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掌握一节课相关知识的关键。
# Z6 G( v+ [% M* x5 E, W8 D二 自学探究 ! b3 C, b+ B% S3 j( G. L& J
  根据所学课文章节,设计一些合理的测试题:如汉译英等。
. w1 b+ U8 v  c三 拓展练习
3 s6 d) l% v9 i* R2 |  根据需要设计一些要掌握的重点词汇或语法知识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加以探究和巩固。
/ S9 ]8 a, P: M4 E8 c四 语法专练 * a* \- m0 n3 R1 G; }
找出本课时重点要掌握的语法知识或需要辨别的语法知识,设计一些合理的填空题或完成句子题,集中强化训练,加深学生的印象。
$ N0 J& v7 y' }/ T' w4 }( C五自我挑战 2 }3 L% u' m$ m) X% J/ s
根据所学,设计一些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完成,挑战自我。
3 l( R4 Y( @1 T* v六课堂活动
0 v$ c; Y: k. B# H0 s/ l* v  检查以上各项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必要时加以适当讲解。 ' i8 T! `% A2 H; H7 s
七实战演练
5 o& A% g0 G2 [9 ?0 j. N 设计一些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 v4 F' J" i# G2 |: h- u- J
& U' G: U2 R  i5 `$ t
蒋兰兰七里( t+ ?0 f2 [1 J+ b& r$ B. f
导学案是实现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极其重要的前提性资源。导学案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有效性。' m* Q* [7 p8 T* W
导学案的目的一是对学情的预测二是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动的初步的建构。我认为导学案的设置应该本照三个原则:8 J( h& p$ P* B& u. U
(一)趣味性。导案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产生成功的体验与对新的成功的渴望。 $ g6 c! T' f1 \: \4 c
(二)简约性。学案的内容要保障学生在自我意识里“能学”。' c: \' }/ c; b# e$ K
(三)自主性。学案并非练案,非巩固性作业,非知识的静态搬运或者复制。其内容涉及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 J3 v9 ^; X' E/ F  J- N
$ M& w! t' m8 I9 t: t钟胜男 高村5 J5 ]5 k" n1 Z9 q  Z0 D1 n3 z
我认为,要写一篇较为成熟的英语导学案,必须重视以下六个环节。& z3 T; B$ G( G2 T8 n) l1 h$ }
一、深刻解读课标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前提+ W% i" ~) a3 u3 y8 u
新目标初中英语课标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五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5 |" f- U+ k" K1 m/ Z5 \+ l二、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 , r' t. r. a: v8 A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本成熟的导学案必须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英语导学案更不例外,它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大。因此我认为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1 ~0 ?0 F; ~/ \9 l  s
三、认真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情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保障。 0 G0 i( b) G. y/ \  r; l
如果编写学案时,只依据课标和教材,不考虑自己教学的学生对象,那就等于“闭门造车”这样写出的学案,要么太简单,达不到训练目的,要么太难,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用起来都很难操作。因此,我认为,编写学案时心中要装有学生,要全面了解学情,这是重要保障。! q  _0 U7 }) ?
四、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关键
0 c6 m# ^2 D" S/ v$ i1 Z在解读了课标,挖掘了教材,了解了学情之后,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就容易做好了。学习目标的设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意向,使学生产生一种期盼,增加一份责任,又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提供一个明确而有效的自我评价,同时也为学生课后的复习小结提供一张知识地图,因此,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关键。
4 |' w+ g- [, W! Q" b7 P五、精心筛选各类参考资料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策略
0 q7 L, T" o* F( {) ^在编写学案时,如果每一个题都依靠我们自己临时去编,从时间和精力上讲,是不许可的,同时有些已经编好的资料很优秀,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扬弃”的态度来对待他山之石,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6 s# O, q- V  l3 R& ^
" c* C- x9 B8 y! _1 A' T当然,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去借用,千万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搬照抄。
* u* z4 Q5 h( k5 o$ }) r* l六、设计好与课时相吻合的笔头训练题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亮点和重点
9 J! h' f. s$ I4 B1 t8 x5 U& {
9 R6 \0 j* Y: U迟淑玲 葛家中学
8 m; q& o" B8 ], P1 i我认为要想设计出一份科学的、实用的导学案,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中要达到“备课五备”要求。即一是脑中有“纲”,要紧扣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二是胸中有“标”,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三是腹中有“书”,深挖钻透教材;四是目中有“人”,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因材因人施教;五是心中有“法”,要“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培养。再通过集体反复研讨,形成定案。教后及时反思。导学案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抛弃了老师的讲授,而关键是教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去突出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精讲点拨两方面。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成智慧、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案的使用要有灵活机动性,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内容要根据小组讨论的情况发生变化,学生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了解,及时发现要讲的问题和内容,部分原定细讲的内容可能已经由学生解决,教师要把握好准度,保证讲的准、讲的精。; n' e+ L# K( y

% ]# M' b) {. D柳春香 葛家中学. D- I; Z8 T$ `& I
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原则 9 `$ ^4 R; ^2 I3 E
1、预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z. m* u( ~2 [" k! I% F预习题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如果题目要求都较高,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题目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能获得经过自主学习之后茅塞顿开的成就感,因此,预习导学环节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 Y  m# ]0 `9 x2、预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 T1 H" x' |- y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预习题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根据需要,布置预习时可将新课中的重难点设计在其中,针对性强能直接体现预习的有效性。比如上述例子中任务③就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导学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对新句型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可以一目了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进度。2 I0 w2 v. [% {9 U
3.预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u$ [1 _9 t9 f% m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词汇的预习是新授课必须的预习题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注音标写中文,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纵横字谜游戏等,预习效果会更好。
4 a6 X4 k8 Z. ~7 |: i4、预习题的设计要便于检测
  b: H/ ]4 @; B$ J* S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是希望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的。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应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加以检测。例如:要求预习生词,注音标、写中文,那么课上可以抽学生朗读生词,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要求掌握某知识点,课上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示范讲解。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如果作业繁冗拖沓不便检测,那学生会反感这样的预习作业,效果也就不理想,因此预习题在设计时要注意设计成有利于检测的题型。
* [# W. Q5 z9 A
# p+ q6 N; o0 x- M) E6 B( M: I李永泉 葛家中学
  {- f, ]  h" n4 _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深深感觉到:
! m& ]* u2 |  Y  R+ ?: w作为英语老师来说我们现在的压力增大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提高了: : V8 i, w+ f1 ^/ K! g3 d3 m5 I
1、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内涵,能够预测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的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
% t/ ^3 ^' X# c2、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课备大、备精、备透、备活。
8 K( u. \) j1 m2 C* `: a3、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高了:
+ Q: k! B/ g$ |首先,要调控学生的动静结合。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脑力劳动,要求思维活跃,但思维同样也需要理性,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动静结合,有起有伏,要掌握好节奏。也不能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而一味地让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掌握不好就可能产生华而不实的结果。 8 l; T5 i) L* F- L; ]

" e2 ~- i# w( L6 d! @: Z2 j其次,要调控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个人探究的结合。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暴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只有通过展示交流,学生才能有成功感、距离感、落差感;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
" X  n2 x- Q6 S* k; ^
2 a7 T# M0 H9 X4、教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自己的答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要注意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
& t1 o1 X" S1 U4 |# C7 J5、注意形式与实效。要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动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更好的发挥。 ' W& G3 z! a2 r2 z4 U5 d0 C4 V5 v3 l
: q2 u2 P. O/ |5 X
穆晓妍 界石中学
1 ^) J+ E  z' j 英语导学案,有时往往成了一份练习题,要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s! N7 W1 q8 g( e/ f& H8 A! a, a        1、预习引导,明确要点( ?8 w8 E: i, E/ l
   2 x, [$ S1 d4 e% I; E
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案,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展示环节(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检测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8 V0 Q! `& V0 n4 O6 D9 ]; Z
    2、自学探究,疑难研讨
* E8 q% M+ Z+ X   0 E3 Q6 k- i) B: w0 |8 k! f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D  Z# ?# C( \. V: U0 N' ~
    3、导学点拨,归纳整理
5 {$ H) k9 w/ @   
: ^% B, d; ?- s# S" H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对于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 F; \6 w2 w6 y
    4、成果展示,分层精练. h1 r( Y. I* K1 L( G- T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检测练习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分单双号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 Q7 L- O& v  k. t1 g% Z% F1 i+ f
    5、交流点评,总结促能
& L: `- K$ S. b& n, O/ \1 u   
2 n% `9 }1 }; J( H% `6 m" R5 ?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 X* ?; D) O* m+ V8 Z" S8 h" Z3 R: O ) r' Y2 j, G: O3 n7 r
隋利娜 葛家中学
  p4 E% R7 X) y! E% o一,在课前运用导学案预习,在新课学习中导学案上会有“学习路标”,“重点与难点”“学习指导”。等板块。将一课的难点重点预习步骤等列举出来,只要按照预习指导学习指导上的预习课程,充分理解课程的中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起来就会简单许多了,最后还会有预习效果检查,用来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了解预习的不足加以改正。
0 o2 g5 C1 U! @/ d" {$ B8 c: K8 M5 H9 d6 [' X( b. H; T
, v+ M  `5 o1 x: I( ^, I! _. E1 k
二,在课堂上运用的导学案学习,在预习部分的后面,导学案上还要有学习过程课内学习,里面详细的写了交差处理和自主探究,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内容,解决学习上说遇到的困难,扫清障碍。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讲到的许多与课程内容相关。我们可以在导学案上记录这些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这些记录下来,在复习的过程中,在复习和说学的内容说结合起来记忆,虽然这些内容在现在看来开并不重要,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R- t" O9 `! f! O' ~
1 b: z+ C- h8 K, O* ^& C林荣霞 葛家中学  W2 v, o7 C3 p% M  D
我们学校近期推行了三级导学案的设计,我认为非常好!三级学案包括:预习学案,训练学案和讲解学案。预习学案用于学生回家预习可以作为作业,第二天老师上课可以给予检查,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给予评比,给予奖惩,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回家认真预习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训练学案用于学生课堂巩固知识用,这一部分学案设计问题多样化,从不同角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考察,巩固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当堂掌握了知识,活学活用。讲解学案专门用于教师解决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在预习时让学生多查阅资料,老师课堂上给予总结,在课堂中起了画龙点晴的作用。我想这样做既通过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会圆满完成。8 K8 j0 z! j* m7 I! |
$ ?* u$ G0 u9 ?6 i9 g
于爱云 文登二中
/ T" _) T- k& O. }首先,导学案的设计要实用。5 r& t) |( b1 D* n0 q7 t# u6 Z
合理、实用的导学案的制定,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这里的设计既包括导学案的内容、形式,还要符合班级及学生的实际。一份导学案,要有指导学生学生预习的思路,预习时探究的内容,预习完成的作业,还要有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需要补充完善或者提高的东西。一份导学案形式精美、内容丰富,但是如果脱离了实际,内容上远远超过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那样在课堂上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所以关于学生探究题目的设计要合理,探究的东西既有必要,又不至于太难,预习的习题要基础化。
2 V2 s" M4 @$ p2 S' k5 Z; V其次,导学案的利用要合理
" O3 J3 L3 X/ E% P0 l; J导学案的职责就是辅助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所以导学案上的内容既不是纯粹让学生来完成,也不是纯粹由老师来利用,导学案应该合理利用才能最大发挥它的功效。
- F/ d, g" E" w6 w记得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时,一节课的内容往往完不成,感觉很吃力。原来是我自己没有合理利用导学案,全部的内容都亚在了课堂,时间肯定不够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步放开导学案,该是学生预习完成的内容,课堂上不再专门留时间与预习,而是直接让学生讨论后展示答案,这样节省了课堂上给时间预习的环节。学生预习能完成的作业,课上直接展示,有疑问的答案在一起探究。对于只是提升部分,教师必需点到,精讲。
# f( d0 w% G0 ]4 B+ A 6 i. R0 m+ X/ Z( S3 ]
' G! V* F5 }3 o! O6 P& e
于爱云 文登二中* i7 Q2 F1 M0 r+ i5 X# e+ h* V; n
导学案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3 m0 F7 @4 d; Z/ |% k1、只注重师生互动,忽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的交流
' {9 `6 J/ ^3 j" ]8 u6 t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常常让某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个体回答正确与否检验学习效果,其他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活动表现为教师和单一学生关系,学生之间的横向互动根本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是教师强加给学生,教材成为课堂上可有可无的东西。) g$ Q2 q. T4 I4 m& @3 J; ]  t
2、任务设置不当,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 H* F, [" ?9 b. j9 y: c6 x英语课堂中互动是以任务设置为前提的,有些教师设置的任务难度高,目标设置模糊,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常常导致课堂冷场,教学环节脱节,无法达到真正的互动。设置任务一定要简单易行、设置具有梯度,难易适中。/ B! Y7 ?6 i5 X! T
3、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1 d+ i. z% v& J: l小组活动是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在小组活动中常常是优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任务完全由少数人包办,其他学生仅仅是充当观众的角色,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导学案设置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信,寻找到学
- q+ F; Q( M" c1 L7 V' h  ~ ) }9 P& K& [, z, C! ^/ ?- z
刘红 葛家中学
% m4 v- ^( T7 d我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I7 f. Y- J& e  F
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教师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9 m" r. P7 z# y* A3 [4 Z3 O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教师都能理解。但是教师在预设导学案时或使用导学案时,会有这样一种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0 f8 q  \, H1 H2 ]3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实施导学案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2 F% I' V7 I- |; h我们的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要以此作为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契机。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途径来优化我们的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理想。 3 l2 b/ ?1 M& v3 f+ {4 R% M2 e2 V

3 W0 L& u3 C) S5 D
) V2 ]  @1 _; X* ]' t  m: a牛丽静 张家产中学! D" f, [# s3 I! _/ z  u! j/ d2 A# ]
英语“导学案”需要提前编写,在授课之前下发,以便于学生进行预习和感知学习目标。在编写时,“导学案”必须包括如下内容:课题、课型、编制人、审核人、时间、课时等,编写步骤分为: " \' c  n# L  S9 Q! f$ x% c

$ @- z6 a8 k8 b3 P4 p/ Y  S- F【学习目标】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展示需要培养的情感目标。并要突出“学习重点”。
' Z4 a3 `9 z8 `( V) @【预习指导】分为“预习准备”、“自我预习”、“预习检查”等,这一步是导学案实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主阵地。这一步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知道预习,还要知道预习什么,更要获得“怎样预习”的技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1 N9 ?4 K- E# \. m
5 i8 c3 L8 Z1 I6 d9 X1.预习准备: ( t8 ~! K, _- K$ k  X6 l& V
本板块主要是导学一个单元的重点语法,采用导学的形式,要求学生先观察,再完成结论部分。结论部分要把要点设空,引导学生看书思考;难点辅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自学难点,突破重点。
/ B1 s; T0 p% W7 i' g0 R% z. J5 r" q, J* t2 c
2.自我预习:
+ R' b/ I- Y% A# |此板块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要求听磁带、自读单词、自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例如要求在文中划出新词、听录音或标出音标试读、完成1a等浅显性的材料,准备课堂活动的资料等。
' P! u$ w, V: o3 \) [$ _) k) u1 J6 H! Y2 Z
: K" m" d5 K2 }. T3 s: @- x8 E
穆晓妍 界石中学
8 n$ e$ O0 [. N. [5 P* e使用学案,教师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以下几点:
; X( k: E" b) F, [1、“学案”应注重“学” ; e( w3 u. a  s# s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 i8 x8 {: |( B: D. b0 n% |- Q4 W 2、“学案”应注意“导”
" y1 ]" B+ m% \8 v " _. J7 T% O/ p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 x) _* H+ C+ i3 X! |% R  K% Z  R6 ?! v3 a6 M* ]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 p: e* X4 d) q, w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1 l. I1 y( m7 O1 ^7 d3 K5 v ( n; e/ W' |. t  z7 g+ ]3 N
曹爱萍 实验中学! ^  n, ^! e5 z/ b$ T0 T2 l- z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谈谈自己对英语导学案的一点理解吧。* s8 p1 _. k4 a, }' k" f) P
英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是分单元和课时的。6 f' Z* C3 V7 [& Q8 R7 Q% n* t
英语教学每个单元都设计一个话题或语法。然后分sectionA sectionB reading 三大部分来进行展示。! y) ?8 O& ?- C- q
我个人认为英语的导学案设计应该遵循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终身的坚实基础.导学的关键在于通过
/ y; }! s* ?6 }8 W7 x) l: Z“导”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来掌握知识。( Y7 C/ ~0 T% S0 Q/ W0 K2 l
每一节英语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针对每一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来设计教案,面对全体,  ~( l0 `( f6 f% i$ i9 }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部分学生。4 J+ j* _% K+ O6 d8 T
比如学习单词根据教学经验可以把机械地记忆单词变成词性的转换和词汇填空的形式,把单词的记忆放到
6 G2 v( B( ~  F/ m语言环境中来掌握。一次来调动学生的记忆单词的积极性。
* X. J7 `' `. N- s& I. Y 词组的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基础类和能力类。基础类可以设计成给汉语意思的形式。能力类可以设计成
; N( K# h6 b2 Y一个词组跟几个例句的形式,把重点的词组放在句子中理解记忆效果会更好,而且还能锻炼学生造句的能6 s1 F/ u& h+ Y# Y3 t- r6 ^
力。这样单词,词组,句子枯燥的记忆变得灵活一点,一是可以可以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日常的( P9 k$ I& e0 K. R/ ]
训练和练习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i8 r5 v$ o; T9 l7 D; r# _$ T0 |+ J

6 l' B# c% Y0 B) v6 v1 [& a% e# U曹爱萍 实验中学9 b' P8 W! `6 h8 z2 R
我个人认为: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应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堂检测这三个部分。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导学案,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展示环节(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检测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相应练习)。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
6 b4 L  b* w- ?/ }  F1.课前预习(self-study)
  o& A7 W7 X8 p7 L! g/ `; `(a)要有明确的自学任务、学习目标、完成的方式和学习指导。
7 Z3 l& u( R& b1 j( r; K(b)预习部分应精心设计,为课堂教学解决难点、重点做好铺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O4 `  Y4 Q; t(c)教师对导学案中学生预习部分应在课前进行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及时预习任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 b. T5 @+ H. b3 p5 Z4 [% t, x9 U2 T( M2.课堂活动(group-study) * B8 {' Z" ?1 N" n0 c
(a)要设计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学习。 2 O" Q( ?7 N5 p* P; r
(b)问题的设计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 Z' p4 w1 o/ B4 T

3 x/ L7 ^4 e1 D! Z! L$ i8 k(c)自学探究,疑难研讨
2 D  O  c$ y1 H9 a8 V# m   
) p$ Y# d* E* v9 N" w+ G6 W7 M0 C6 g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7 n+ l+ D, _" r) a! {& T' J, V
) y) P) d$ a0 H9 X& Z( y# n
(d)导学点拨,归纳整理, M, A4 y3 X1 ~1 Z
   
$ `. _0 x# j; l! g' Z2 O% Z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对于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4 b) G" Z6 l0 }, z- s; `7 |0 j
3.课堂检测(self-test) & K- H/ v/ y( v, q, d) U/ d
(a)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运用。要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2 C1 `/ g' ~  J; ]' g9 j1 O- K
  ( b )成果展示,分层精练2 `  F8 |5 M/ W/ u% o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检测练习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8 i) u" t6 e6 q4 l' d
      ( c )交流点评,总结提高   
  o% ^7 s1 q- {4 [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 Y4 H7 S% ]! |
; L+ h$ D; ]. O! C8 ?) t
+ a/ e( @, Q* ]/ Z7 X4 u王开伟 南海实验& Q4 i  D7 @7 Q+ y: R* o
导学案的操作 5 r) d* k2 N% ]. S
       上个月我们讨论了如何创造高效的课堂,我是通过三步走的,一、激发兴奋点,师生互动5分钟。二、拓宽知识面,讲练30分钟
( \  I, Q3 u- G三巩固所教内容,信息反馈10分钟。其实我们平时用的导学案可以更好的细分课堂的45分钟。
* W8 ^( G2 V0 b$ g! R(一)课前延伸,先解决预习学案即前置测评,约2分钟。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课堂上必须体现出效果,老师做到心知肚明。" A1 F  y$ _8 _6 O8 |! [1 l
(二)课内探究,进入课堂导学案学习阶段,课堂学习约38分钟。实施四环节教学要求。教学流程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 C% I: W1 ~4 T5 v5 C
1.自主学习,约15分钟$ ?8 v5 ]( f& n5 V
(1)明确目标:教师点明本节课教学目标。' M" h  @9 x( I+ X4 ~  D8 X# W, U
(2)展示导学案:学案绝大部分内容展示在黑板上,当然也可以每个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有明确的任务感。学案在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3分钟小预备时,老师安排任务组学生抄写在黑板上,一定保证内容的可视度,这一环节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是不能不讲究的重要课堂形式。9 G0 o# K  Z% Y% K" a
(3)个人学习:学生在随堂记录本上按图索骥,对照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有序开展学习,独立做题,初步感知内容,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做好记录。
. J9 D+ Q- ?  l: V7 [6 Z# F2.合作探究,约15分钟
# i' O0 l) s* W, ^6 u  N+ J(1)小组交流,生生合作: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做好记录。约7分钟。" l4 `1 D; S2 b! P  ?  U
(2)班内交流,组组合作: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提交到全班,由其他小组及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或了然于胸。也可依托导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展示个人才华与小组智。展示方式可以由各小组组长派员在黑板展示,也可以逐题进行口头讲解。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约8分钟。. E' r( c3 }3 d5 q
3.精讲点拨,约5分钟
7 `$ h. G: {* Q6 C(1)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祥地问题、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进行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理清方法与思路。3 I4 }  l/ z7 R* P6 V" n
(2)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来,形成课堂小结,记录在随堂笔记上。( Q, M' T- ^  [7 {8 W/ g' z
4.巩固检测,约3钟3 E* q2 D0 K$ X" P. U/ I+ ?
(1)以本堂内容为中心,精选精编题目,限定时间,进行当堂达标检测。
( q( w5 E) e$ S# ?  d& T(2)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批阅等方式掌握学生的达标情况,结果在全班反馈。
! T* X$ |) {, D" ?" T; [" L% g(三)课后提升. s4 b1 e6 J5 t! O. _0 [
1.作业布置。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指导阅读性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实行分层次布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 N1 o" W" |, A: x8 i
2.反思。根据学生作业批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学生修改错题。教师要善于总结,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反思“学案”的设计,将不合理的部分修正,供以后参考。- R; `% k0 i& Z) l
3.布置预习学导案。0 Q4 p* T, }, V, E, u
# b8 v/ K8 [9 |2 ^- a
谭红杰 南海实验
+ }1 E7 b( t0 Q; I! ^7 y5 L8 j* o如何精心设计导学案
- }3 y$ w/ l8 a/ ?8 j& Y  u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满着学习的乐趣。即如何使教学案吸引更多、甚至全部的学生?我们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准备教学案的:
- q0 v5 C+ \8 O6 M& v7 L1 f  一、钻研教材,制定总体框架 ' t/ A  T) ]/ K! V- ]' ?, b
 首先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对自己所任教年级的英语教材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小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分析。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制定每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不同年级的教学案针对不同年级特点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但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不变,导学案总体的教学过程安排不变,即教学案要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做到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训练。
0 Y4 X5 W& ~. b8 G3 k1 W6 }$ F  二、集中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受益 1 s" A$ @! r9 b7 l/ ?" w+ Y( h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充分利用我们集体的智慧,在单词学习、新授课文、课外阅读、补充巩固练习等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导学案感兴趣,对不同的操练方法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并掌握了重点、难点。例如:我们初二学生现学的英语教材,学生对大量的词汇有点不知所措,学习单词过程中不能完全消化掌握单词,时间一长,造成大量生词堆积,影响英语学习,所以单词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我们就把单词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准备单词学习导学案时,采取多种练习方法:填字母游戏、找规律组成新单词、把错误字母组合重新排列、给首字母填空、选词填空、看图写单词等,开展小组、个人竞赛,增加了单词学习的趣味性,使枯燥乏味的单词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加深对单词记忆的印象,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课文的学习过程也设计成围绕课文重点词汇、句型结构展开多种形式的操练,而不是一味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更愿意学习英语了。
( g6 [; J- G6 y- B& l, _& y3 Y' Q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
! {: n3 G: F5 W  P! f( u" S; e  导学案要一改过去教案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跟着教师走的模式,而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及时的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学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重点、难点,自己进行语言知识的归纳、学习方法的总结调整等,整个课堂教学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4 v/ {0 j/ L2 z1 P
  四、及时评价,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3 G  o' o4 B1 i8 d
  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必须有人不断地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在漫长而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会产生厌学、退却心理,这时及时地作出评价、及时的鼓励尤为重要。导学案里,要附加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或教师评价,如单词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争当朗读小能手,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对自己会读出多少单词为自己打分,对自己当天的表现与以前相比较评定有没有进步,不断激励学生,帮助他们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能不断向着前面的目标努力。在导学案的最后附加名人名言,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9 R; z; I: J. [2 W1 Q& d, o
4 V9 h! d  u/ m1 C
  五、及时进行教与学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5 ?# g+ ]5 p$ Q0 P  A, c  在每课结束前都留一点空余部分,要求老师对整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无遗漏之处、需要补充部分、教学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学经验,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学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总结,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学习规律,能更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每节课后进行总结反思该节课的得与失,然后在下节课对上节课的反思与经验进行实践与反馈,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的六三六教学课堂模式。. D; ]4 z8 w. L: }" c5 X5 ]
    下面是运用导学案教学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9 y: Z7 g6 X. N: i- q4 Y& j' J  1、在课前准备中针对本课的兴奋点来激发学生去预习,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了。
+ m3 ^, p- I% W: x! u- E' x  2、教学过程的组织时,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操练,以小组形式、以好带差、口头和笔头齐用,对本课时以及本单元里的重点、难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0 B! z5 V6 [$ z+ o+ ~$ d* ^  3、教师对每一课学生所学、所掌握内容的程度进行评价,并增加学生的自身表现比较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 v# }3 ^1 z: c5 C" j

4 ~9 ~  r$ ?  ~6 |+ c% y4 r: f+ Y胡小冰 实验中学  y5 w6 [# j3 Z8 G9 g' T# t; ?
如何科学设计导学案?
8 i* G  w) A; S' V& E9 b9 A- O导学案对课堂学习起着“导向”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意识,也影响课堂的实效。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 c( A8 d, W/ y: N
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知识梳理、拓展延伸、问题设计等)、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环节。* p! l% q# i4 p, s3 [
(一)学习目标:. u/ ^* w3 a5 r" G1 _/ ]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 c" V9 o4 B4 H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 l7 l: b9 i: f% g! B/ ~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
% C* |9 h* q0 |  n8 \% A* ~. T (二)知识链接9 P9 w3 E6 p" H0 }
即课前预习检测,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l! k& k9 ?$ v5 q9 d8 u
(三)学习内容(包括知识点的梳理、拓展延伸、问题设计等内容)
/ b3 W% ]2 E# f! P9 T2 b2 N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3 h9 p. B( k5 D2 F, z" Y
(四)学法指导
/ ?) c. S0 i$ c( s应该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1 i3 A, k) C$ u% d: M7 H  Q' H(五)学习小结。& n8 \8 B" w8 m( t) N: W) \
导学案上一定要设计本节知识的体系结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 u5 _9 `' p2 L% f2 M; L% C
(六)达标检测:
, h& |1 N! s/ x6 V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 W' y# b! E9 U+ A% u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 i+ }# p6 A" G. ~* r8 {
2、紧扣知识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 R8 v; Q* K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3 {. j* |6 b* z; g& R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 r- c! K3 v/ P- c& |*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1 `0 {/ Q( o

2 D6 i; ]  W' [高芳 南海实验8 J- j+ s9 {. ~: v& X1 C  P6 |. r+ e
              如何使用导学案(教师具体做法)! |1 H9 F0 B* R- V" z: _# L
1 5 F$ `& P, s' [2 }% S
课前: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提前预知,对学习有个强烈的期待,期望值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要把这节课的课后当成下节课的课前,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看能不能自行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要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不学不教,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3 w, e2 C# o1 J( V& X

7 ~) _+ s6 Y/ y, \& ?1 M$ s2 * T: s$ H+ o: K: n! c# Z5 b4 T
课上:在课上,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们以前的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讲得太多,面面俱到,学生成了输入知识的机器,输出知识的传声筒。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强,无法激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学习虽苦,却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感受新体验,要让学生放手阅读;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播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资料来处理,要避免眼睛只盯着检测题,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成检测的手段,那我们的导学案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 o7 X/ B/ x4 c8 u+ h8 ~8 g( W5 u1 c' E6 ^. H/ G0 K  p6 n
   
; X/ T( \0 G0 w: N# w  ^. P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优秀生的智慧,是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我们常说“兵教兵”,可是,如果你是一位有心的老师,你会发现,“兵教师”的现象也是常有的。 + D$ I! d) K) S- B. ~7 i8 d
* _* R$ P8 G) i  i9 x( R
另外,课上的评价机制要合理,兖州一中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老是拿着结果当宝贝,学生的真正成长是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过程的评价与管理尤其重要,我们的导学案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突出了其过程性,延展性和开拓性。所以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分数去评价学生,要用课标,用具体的中肯的话语去评价学生。避免给学生定性评价,要针对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给与适当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 y$ h; e  ^/ C3 h
% `/ b4 E  {1 g0 Q
3
  d1 T+ @) Z9 g$ R* v课后: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我们的英语课总显得时间不够,这是老师们最感棘手的问题,不像以前,英语课多,假期,星期天等凡是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了,但是,学生的成绩如何,也并不是特别的好,优秀率很低,所以,要想提高成绩,必须走改革的道路,改革自己的观念、改革我们的教学理念,改革我们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法。大量的做题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能自发的喜欢上英语,爱上英语,让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种乐趣。所以,课后我们除了做好上堂课的总结,写好反思之外,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只有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起来才会减少盲目性,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1 i2 n/ |7 U4 ?& V! m( x( ]

" E% q! h: g) U; l& H6 ^3 E* e7 f% K于爱云 文登二中
* T2 Q; H! }" M导学案要求学生在教师导学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
5 Y7 t) O- m6 e7 J% r教师预先编写好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7 L! N5 f! O4 Y+ J8 ?) J7 ?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Z0 n$ _# j  L' a& `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4 Z0 [) H; ~9 d2 n
% |: A2 }$ N% y1 V2 p! }牛丽静 张家产中学/ n" n4 o3 r2 n8 V9 U: P
“导学案”的课堂操作要按照“课前指导预习——课中导、学结合——课后反思延伸”的步骤进行,具体地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5 [, j9 ^2 C- Q% x* a2 j
1.提前下发,指导预习9 k3 T6 ]2 X8 s' C/ p; y
经过备课小组的集体教研后,再分配任务,每人一个单元,精心编写“导学案”,然后统一印发,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未上课之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自读单词、翻译课文、学习课文中的重难点,并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检查”任务。
6 H( |5 b9 ^2 b8 v: D  E- l9 p* c
% Z' w' q: g5 y" l3 y2.明确目标,感知难点。 4 H; K' |. B0 g
将本课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任务目标,展示在“导学案”上,以便学生提前感知本课重点。成绩好的学生通过本课的“目标任务”就可以大致了解要学习的重点,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明确新学的知识点,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1 K' P/ K# l4 j

; F4 g8 E- X2 Q5 X5 F3.复习旧知,导学新知。
3 u, w4 I2 x5 i6 |( h在课堂上,我们首先引领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复习方法可采用“老师引路,学生自我复习”,然后复现生词,排除疑难,并对课本中的比较简单的如1a, 1c, 2c, 3b,
2 L' D; |3 Y6 p& o" Q# j4等内容只作检查,大胆取舍,不耽误时间。将主要精力放在听力训练、课文阅读和语法研讨上。 2 X3 |. T' Q. V- i
4.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 y' S, i0 G. W/ _) j8 r
将简单的内容处理完以后,教师带领进行“合作交流”,此时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学本课的重点语法、句型、词汇、交际项目。组长负责收集同学们的疑难点,记录下来。如果是较简单的问题,小组内也可自行讨论解决。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组长负责教会组内成员,大家统一认识后,再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学习所得。! H; x/ Q7 E4 [& k
5.精讲点拨,适时巩固。
0 e7 U: P- A. ~4 n" ?1 n学生自学后,由各组组长代表提出记录的疑难点,可点名别的小组帮助解决,称作“挑战疑难”。大家都无法解决的疑难,由老师点拨、精讲。然后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难点进行练习巩固。称作“讲练结合,适时巩固。”
( t& P4 R0 }) R4 i6 c3 X$ v7 ]
0 P- R3 z7 q+ L. I, h这两步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重要的保证,教师也要创造性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各自的学习工具,如词典、复读机、辅导材料、自制的学具、道具等进行学习。 7 O0 o+ Z% q$ r% h. Q& N% R  w, b
6.实践运用,语用交际。   R+ K- f' W5 R/ t
英语不同于数学、理化,它是一门语言学科,我认为,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包括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所以,我们英语学科不能纯粹为了做题而做题,我们要发展学生口语对话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故此,我们在课堂导学的最后设计了“实践运用”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表演对话,或当堂作文,向大家展示。此环节要求对话要真实,要有必要的道具、口语要流利,表达要地道合理。
* k2 p+ z( |: m9 X9 w2 w/ G6 l" `3 C" m% z8 o) f# l
7.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 C+ @0 b5 x4 m! Y& c9 n
本课学习任务完成后,就要解决“导学案”的最重要的部分——“学习成果展示”了。知识和经验是靠“习得”而不是“学得”的,所以练习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了。 9 T( v7 V- E# n  J3 \% Z
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但要设计梯度,从词汇、句型到口语、语篇的过渡,要求当堂完成,老师必要时可以当堂批改,保证“堂堂清”。以此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 x8 u/ J0 v4 \9 u& W1 _) U0 Q
另外,“导学案”课堂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得以顺利实现的。所以,要求教师打乱班内以座次排列的顺序,按好、中、差学生划分小组,课堂教学的每一步均以小组互动为主,每一步均以“分”的形式评价小组。每一节课、每一周、每个月要选出最佳小组进行奖评。这样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Q( D, h; w+ Z: W7 I
0 j. m" s7 Q8 H% d' l" G于建娜 文登二中
/ x7 G; T# U. o- |4 o5 C使用学案既要关注教师的导,又要注重学生的学。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导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前制定的学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思路,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学案是通过集思广益形成的,可以把最佳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呈现出来。学生利用学案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利用学案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能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
6 V( t; q) s* b
9 C9 b4 X6 k4 b, H/ Z( `1 D4 }: s; v林荣霞 葛家中学
4 f& r/ W9 \, ?) Y; C; _  M合理、实用的导学案的制定,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这里的设计既包括导学案的内容、形式,还要符合班级及学生的实际。一份导学案,要有指导学生预习的思路,预习时探究的内容,预习完成的作业,还要有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需要补充完善或者提高的东西。一份导学案形式精美、内容丰富,但是如果脱离了实际,内容上远远超过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那样在课堂上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所以关于学生探究题目的设计要合理,探究的东西既有必要,又不至于太难,预习的习题要基础化。所以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以下问题:
" T# Y* v# ~2 ]3 E
4 T% ]2 [' u% ^- V1、只注重师生互动,忽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的交流
* |6 C1 t& o# O' Y1 t- m2、任务设置不当,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 b0 X" M  C  f1 X3、小组活动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e5 U  _/ `% q: ~- x
总之,我们教师要在导学案设计上下功夫,既有学生活动的时间,也要穿插教师的活动。使用上也要合理,不是面面具到,也不能忽略重点,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 T; {' f: [; X- j! _$ N( l 0 K+ v  Z/ g- k+ H6 T, b3 o: s, n8 u
王坫香 实验中学& c6 U& Q% A- [; E6 ^! i0 k
我认为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p* G5 G. ?0 J) M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 w! o0 ~. H' G& M
二。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决。教师应及时汇总,形成知识反馈。; |% \6 U6 n, `' }
3 ?, L' N) f: h
于建娜 实验中学- x! S6 T3 O; U2 M/ [" c  x
学案编写要有一定的原则。我们的学案怎么编、本课有什么目标、学生要掌握什么、如何掌握,都要很明确。教材是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和对象,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紧扣教材。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好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教材的深化延伸。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材,主动地接受知识,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的过程。一份好的导学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分层教学。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把训练学生能力和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不能把学案导学的过程变为学生根据学案机械地记忆教材知识的过程,也不能是教材中知识点的单一重复,二要以学案为载体,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各种能力训练到位,才能把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落到实处,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导”与“学”的最佳有机结合。- o  b2 R6 M: J" z- ~
! _) J- Y5 N; E
王妮 实验中学
# J8 \$ `0 q3 E$ I一、 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原则
  }, g2 o. H; C$ i! U$ _1、预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3 o9 `7 U: P$ X* ?7 g% r1 N
预习导学环节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 N1 o1 z5 ]8 Y" Q7 l1 R2、预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2 R" ?3 k4 p+ X& T( Y+ Z& T
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预习题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根据需要,布置预习时可将新课中的重难点设计在其中,针对性强能直接体现预习的有效性。比如上述例子中任务③就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导学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对新句型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可以一目了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进度。% y; b0 h  a8 w& T3 L- r/ R$ t
3.预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 x# ]% Z9 W) N我们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趣味性。比如词汇的预习是新授课必须的预习题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注音标写中文,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纵横字谜游戏等,预习效果会更好。
+ S4 N2 P+ I5 V& M; \4、预习题的设计要便于检测
" R0 g4 V& U3 T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是希望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的。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应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加以检测。例如:要求预习生词,注音标、写中文,那么课上可以抽学生朗读生词,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要求掌握某知识点,课上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示范讲解。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如果作业繁冗拖沓不便检测,那学生会反感这样的预习作业,效果也就不理想,因此预习题在设计时要注意设计成有利于检测的题型。, ^7 b3 r5 w; J2 v! G5 U; d  ^
* m. M9 I/ f' V
丛培香 三里河中学
5 P* j& I% O0 A% O学案的编写原则:& w. w; @, h3 ~) @. a0 \
一、分课时编写。就是我们的学案怎么编、本课有什么目标、学生要掌握什么、如何掌握,都要很明确。
8 _; }+ o  N, _$ l7 D( m二、紧扣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和对象,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紧扣教材。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好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教材的深化延伸。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材,主动地接受知识,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的过程。* T7 }  P  O* \+ V; K
三、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编写。一份好的导学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分层教学。, K- f  j/ L4 I' [  x  N% r/ J
四、内容要体现学生能力的综合训练。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把训练学生能力和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不能把学案导学的过程变为学生根据学案机械地记忆教材知识的过程,也不能是教材中知识点的单一重复,二要以学案为载体,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各种能力训练到位,才能把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落到实处,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导”与“学”的最佳有机结合。
, J, @2 y$ f  k/ Z7 G6 M
5 f0 _$ K9 \$ v* {4 F孙明娣 三里河中学
4 o+ k, F5 F; n9 d2 K4 p7 l3 g1 P    % q# O+ E% e2 v+ G# H
教师要善于从几方面着手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一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但并非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串讲。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在中高考中的地位告诉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二是告知学生导学案的编制思路,导学案是如何根据教材去设计的,让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能更好地在课前了解熟知教材知识。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展示预习成果。在预习课上,教师应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展示准备,但不要限制学生的自由,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展示。. X. v/ h) l. T+ }$ J: @9 y# M: h' a
   
8 X  i4 s9 u6 e3 V$ D- ?' Z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预习时,用红色笔标出疑难点,并将问题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知识版块处,以便于老师的学情调查和在课堂上合作学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 c9 }* K0 Z  S. ~ ! g- m  b. @: W4 e; n: S) T& ~
王爱霞 实验中学
. j* }: }% X6 A: `. v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和知识体系出发,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案要做到有启发性,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循序渐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 C. X1 l# ^# E" u

$ o0 t: x  p( q& R于国英 实验中学( I6 |. A& q! ^. U* n# E
导学案编写的关键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怎样设计问题呢?我认为从以下入手:
* w7 s" P9 C. @1 ~  p7 p  y! n  V* f4 J6 A* i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 S* E: ]# G% T  o④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8 n, `4 W$ V! ~9 m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 W* O1 p  Z( v5 C/ f0 g1 J! p2 I
, v* w2 M: S9 I- L9 E, h 6 B) F+ B5 n, C
曹爱萍 实验中学( T: T6 R) L$ _+ {# t3 Y8 }6 g0 ^
导学案的设计也需要彼此的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好的导学案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知识是
5 A. I! t) b/ b" \- b: |* Z没有固定格式的。要调动一切可以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优势,让导学案更好地为自主课堂服务。! H6 {5 c4 w) T7 c. P# v! k5 U
我们英语组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注重从下面几点出发:; G9 o+ [. q& s( D
1 课前的单词预习可以设计成:汉意的形式 音标的形式,首字母的形式, X1 v, f. x1 H) i* B! E
2 词组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找出来进行记忆。. M" g8 w1 p0 S0 H7 ~! o/ z/ U/ R" v
3 句子要求学生先进行机械记忆,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迁移。
4 T" o% Q4 v9 j4 语法的学习可以设计成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练习,比较和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归纳,教师在! i, N& k# [7 E! H6 u9 M
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进行点播和总结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X: w# a- m+ Z. ~5 ]& @' t  Y8 F5 v
5 进行仿写也是重要的举措,也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d% j( C' Z! n4 `
6 练习的设计要分层次,分形式,分梯度,分选作和必做,来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
. T" z4 ]! Z. W* e  R6 m' w" h* O 9 d/ A1 }' z( z( L4 E
曹爱萍 实验中学
9 b! T! s1 F" k; m如何科学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Y& g; Q2 ^* N
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应该是:! X1 F/ B2 q6 i5 ^
1.以学生为中心。使用学案既要关注教师的导,又要注重学生的学。导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 s) D) S4 q- u2.学习目标明确。教师在课前制定的学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思路,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
- F8 Y; r6 k. F* ?8 P 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X. O# m5 C$ M8 [$ R4 W# K* D
3.可操作性强。学案是通过集思广益形成的,可以把最佳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呈现出来。5 t/ N+ J1 j: h5 Y: J
4.全面系统。学生利用学案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3 j- L% \. F$ G9 D
5.发挥潜能。学生利用学案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能够发挥最大1 _9 q  {  }3 b9 l
的学习潜能。
9 L% V  M7 q/ ~& I 5 F. Z# _+ F) E$ {7 s- q( q; u9 a/ O) r: C
宋金好 实验中学% J1 |3 C. s) ^* i- Z5 W% H1 V8 B
教学中的"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 J5 O; U4 }& h* w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6 b. r. t' @. [& P,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9 L9 c' i  Q' r9 j; p" A$ Q-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 M3 M- g) D( J% L0 X( V"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 c0 @2 ^  g; |+ m3 Q8 O: d5 p1 U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0 j! ~$ H7 v- j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 R9 H: M' H$ q; r1 J4 L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x: V: b/ V0 \+ y8 Y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6 D( A- \- }, g' H5 Q( b$ I
  C# ]7 {4 }7 K- T! N2 C3 ?6 R
李克芬实验中学- L! ]; h( x! E7 l) w
如何科学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1 e2 F- X) B" x' o“导学案”是教学重心由教师的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它主要由“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延伸拓展”三大板块组成,它更好地沟通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尤其是预习导学这一课前环节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何更科学地设计预习导学案,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E- p$ v) ~/ f6 Q# ]# \! u8 h' h' M1、预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6 {5 X9 k' Z0 q) q$ V! p: l
预习题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如果题目要求都较高,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题目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能获得经过自主学习之后茅塞顿开的成就感,因此,预习导学环节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u# U! c" @8 j5 g2 Y
2、预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9 d4 W5 D' N& M5 i% W' r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预习题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根据需要,布置预习时可将新课中的重难点设计在其中,针对性强能直接体现预习的有效性。) W2 D( l2 Q- l! T" G2 x: M
3.预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8 ~, X  a9 f" e% @: R4 O1 r 0 @( c& r, U8 @2 N& ~" e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词汇的预习是新授课必须的预习题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注音标写中文,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纵横字谜游戏等,预习效果会更好。. j: r4 ~) ^+ D: F. n
4、预习题的设计要便于检测/ I3 `  _, H( K; \: @: T
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是希望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的。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应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加以检测。例如:要求预习生词,注音标、写中文,那么课上可以抽学生朗读生词,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要求掌握某知识点,课上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示范讲解。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 ' a- ^7 X) v. |+ n: s  V; ~
预习才会更有效。因此预习题在设计时要注意设计成有利于检测的题型。! t7 ?4 n( h2 w

2 C  r4 `5 i7 I8 }3 a邢延芳 侯家中学- {$ A2 v( I0 `% \4 g2 H: U) G7 H7 Z' j
如何带动学生使用导学案
# f8 P5 d) q3 g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主动的意识。 1 g& j4 b" U( S# a( I' f+ o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自学的习惯,让学生养成依据导学案独立自主地完成学案上的内容。但注意一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做,不可抄袭。只有高度的自主才能保证充分的互动。
# Z; q* i: l: ^6 w; N  P
6 x' h2 _/ C$ c3 s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学,高效利用同学之间的资源,力求共享。对于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老师可以作一个比较明朗的提示与点拨,再让学生积极反馈。
* c$ k4 @' m, |# W再次,对于导学案上布置的作业,要督促学生在课后积极地完成,并能形成良好的检查机制。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对学生的导学案进行抽查,监测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力求把学导用到实处。 5 P$ r2 h6 [; I) {& o

; s) @9 T4 H8 T/ q" I) d+ w) G以上几方面,只是我在近期的学习中的些许理解与感悟,权作个人的片面之见,不到之处,当于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日益完善。
/ A! d$ p9 [* x$ X1 k ! J& |& Z8 Z7 @
于庆春 文登营中学4 c. j# c9 U. u( t: c& z8 }
编写和使用导学案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 P( ^) x1 \3 z: n8 G) u1、以学生为本,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 j0 S1 y8 \7 S0 O2 e
每个导学案的编写,均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来编写,怎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怎样编写,容量和难度都要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容量过大或难度超出学生实际是毫无意义的。让我们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来编写导学案。0 r0 ^" b$ |7 R! A& U" v3 O) ]
?  2、课时化原则
9 E% y# c9 w% S* r?  ( u  p" @# {4 H, ~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x+ ^. C" |4 Q1 Q9 L9 u2 r
?? 3、问题化原则
8 o, D  F! t( }# W. Z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要在怎样设计问题方面多加研究,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h& i; ^6 F. Z2 _( a. J
?? 4、参与化原则
, [8 n7 o; I. u& R! c6 Y" ?5 Y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 }3 N' j% M& g! h$ t* p  k% e?? 5、方法化原则
* l& _7 U% Q5 L& R; J??
, R$ z7 E0 b  c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 D3 n2 W+ C# ~. X% T: z??6、层次化原则
5 s" }- @0 @( @- p! c??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L3 X! M* H% h% _
丛淑玉 实验中学
$ V2 O+ `  d) n  [$ k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导学案侧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引导,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通过“导学”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I  R) r" c. T% K9 v- w
   # s" r7 X) x+ c, X* @6 U& C
教师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备课的过程,包括编制时的个人备课、年级组教研时的集体备课、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后的即时备课以及课后通过课堂反思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备课。
+ E2 l0 M, T! D+ W  `" O5 [8 ~   导学案编写的原则:7 A0 a7 Q  b4 u
1.主体性原则。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9 }8 `5 D6 ]0 {" b/ \
2.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0 Y0 D- o" e& q. s! ^

$ H6 \6 F& C( N/ @4 w/ D( v* |3.引导性原则。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T% i  e, w% x; e- v/ }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必须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6 g* w3 _  L7 o) T( G4 `0 }
; {- s, `/ N7 P9 X: z5. 实用性原则。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p2 H: @, x% j: u
   
8 t! ]5 o8 p$ I& r% n& x5. 实用性原则。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9 @! G, E8 }. D( I6 A

. \! E& s$ ^7 R$ ^6 g4 ^王君玉葛家中学
4 p0 O. U' d" u' f英语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由此,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应求而生,实际上就是在做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就是导学方案。从教师或学校的角度考虑,就是年级组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 p+ `4 |" B$ e2 d$ T
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在课堂上操作的范本,是教师主导地位的结晶。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主体发生了变化。由此导学案的优点可以总结如下:2 k/ P  [- t9 T1 \7 @
1.以学生为中心。使用导学案既要关注教师的导,又要注重学生的学。导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5 b$ D1 L" X. Q# u8 }
2.学习目标明确。教师在课前制定的导学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思路,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w; C0 g' o) O5 y
3.可操作性强。导学案是通过集思广益形成的,可以把最佳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呈现出来。
' f  u& z( |! l) {9 i4.全面系统。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5 i) {  x; d+ c2 N" l5 C, I4 R
5.发挥潜能。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能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
- p6 ^3 [6 I  S9 s! @1 }3 x/ e科学设计英语导学案应做到一下几点:
; J/ |) {! M) {$ y4 H2 h一、分课时编写。就是我们的学案怎么编、本课有什么目标、学生要掌握什么、如何掌握,都要很明确。" M# b5 V3 R: ?$ Y$ f
二、紧扣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和对象,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紧扣教材。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好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教材的深化延伸。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材,主动地接受知识,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的过程。
9 q- _* G1 w. ^三、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编写。一份好的导学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分层教学。
7 D8 [7 ^1 o3 [4 P) [7 J" X7 M# X四、内容要体现学生能力的综合训练。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把训练学生能力和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不能把学案导学的过程变为学生根据学案机械地记忆教材知识的过程,也不能是教材中知识点的单一重复,二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各种能力训练到位,才能把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落到实处,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导”与“学”的最佳有机结合。
3 l7 M. d& w+ d3 @; M导学案集知识、方法和能力于一体,使用它来进行课堂导学,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潜心研究导学案的编写,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构建起高效课堂。
2 ^4 F3 H, g/ D* U
+ p3 e7 U& a& E- J7 T于小清 侯家中学( H- C1 ?  v; a9 k' d8 I! i
导学案如何科学设计?
7 W, N$ C# {; l, }. Z( j1.导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把教材的内容与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建构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它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再改造,将客观知识在言语水平和实物水平上展开,采用缩短、放大等手段对对知识进行剪辑、整合,降低难度和坡度,突出重点和难点,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 D) L9 o6 r) ]% ^* F) F, W- e
2.导学案侧重于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经验,提升学生学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方案。- V8 X1 d- I5 {! @' o8 }6 Y
3.教学流程大体分为:创设情境—实际活动—检测反馈。创建情境即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用“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检测是对学习结束的反馈为评价。
5 M. ]7 `9 G, {. s! Z0 X2 u% e附例:
# F9 b, y- b& }8 V) p" l7 }9 E5 ^* W+ p如:在讲授“what color is it?”一文中,课前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将学生引领进“色彩”的天堂:8 ?$ h2 K" G9 ]. n0 o
阳光明媚,我们走进一个花园,土壤肥沃,是黑色的(black);天空很晴朗,是蓝色的(blue)。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玫瑰是红色的(red),百合是白色的(white),向日葵是黄色的(yellow)。
8 P' z2 n8 K8 O# y5 |  K% x4.总之,导学案要求在内容,问题设计上,可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满情趣,避免大、虚、空;在活动程序上,可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使学生在井然有序的活动总提高自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和学科素养。" g+ P( U! G+ f" q  [2 t
于芳三里河中学
9 f5 P6 l! Y$ w6 G$ h, S( j导学案的设计及编写,众多老师已经给出了很多精彩的建议,可是,实际课堂中,我们偶有发现,老师们精心编排的导学案,学生根本不会用,没有按照导学案的环节去做,课堂上,处处被动,有时小组合作也流于形式。所以,如何把握课堂,用好导学案,我认为更关键。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9 m: e( ?& m; v* d% N

. \  i: y/ n. v. m( `3 |6 q+ R一、要让学生明白导学案的意义。导学案对于学生而言就像是一位老师,默默指导,引领学生攀上知识的高峰,所以同学们要重视导学案的指导意义,坚定的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去做。
7 s' Y, Y0 `; {2 N8 ~3 h
# p/ o4 e) i+ I8 C+ k二、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学案:要使“导学案”发挥强大的学习指导的效果,同学们应当做好预习、课堂、复习这三个学习环节。预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要求;课堂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求同学们课堂自主学习时能按照老师指导的要求,用好导学案和教材,当学习的主人。并且发挥小组互助功能,在互助中进步;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因此要求学生高度重视课堂练习,利用好导学案,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 K2 U" x4 r0 Y( f

/ Q! A3 h1 s3 J; x  i8 M, |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我们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导学案中大多编排了小组活动,要想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要组建真正的合作小组。在同学的合作过程中,要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每个同学都要在合作中展示自我,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2、要有小组合作的规则。合作小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小组合作的规则。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守规则,服从老师和组长,按照程序有效开展活动。3、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4、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 I) {4 Q" L& r" A' N. m. r1 d
$ r# i% `# M5 ]+ w2 W4 J3 }! J  [我想只有让学生加深认识,明确要求,确立使用规范,他们才能从根本上愿意使用导学案,并且从中掌握方法,汲取知识,取得进步。
% l2 Q, V! z0 a) t$ O$ U% W于进凤 高村中学
' v! \/ Y" _/ ?$ a1.导学案要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y% N$ S' ~/ Z+ w
2.课堂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 ?4 ]/ O+ t: U1 G: G4 T: G( O, p2 b
0 |2 b+ C! Q9 J+ V
3.课后巩固可以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练习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既能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巩固所学,又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另外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练习的题目要在编写时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及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别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同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总结。
' L$ T2 f2 C0 W0 q  _" Q6 P: G我想只有进行这样的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导学案才真正能发挥它的作用6 U6 r" \' k( T& R: b
孙霞 大水中学
1 \9 ~/ a& }0 S# y! X' b/ P1 4 k* p8 Z% ^4 t
课前: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提前预知,对学习有个强烈的期待,期望值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要把这节课的课后当成下节课的课前,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看能不能自行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要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不学不教,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6 ]5 t1 V( a+ Z2 n& s- c2
( s1 [( W, C7 }课上:在课上,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们以前的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讲得太多,面面俱到,学生成了输入知识的机器,输出知识的传声筒。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强,无法激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学习虽苦,却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感受新体验,要让学生放手阅读;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播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资料来处理,要避免眼睛只盯着检测题,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成检测的手段,那我们的导学案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5 t, z4 d; q$ _   
! p- t5 O; O, D* T, R/ l' F' Y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优秀生的智慧,是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我们常说“兵教兵”,可是,如果你是一位有心的老师,你会发现,“兵教师”的现象也是常有的。
4 j- G) u0 B3 H- z: G8 g另外,课上的评价机制要合理,兖州一中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老是拿着结果当宝贝,学生的真正成长是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过程的评价与管理尤其重要,我们的导学案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突出了其过程性,延展性和开拓性。所以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分数去评价学生,要用课标,用具体的中肯的话语去评价学生。避免给学生定性评价,要针对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给与适当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8 r* Z. R# T% K
3 ; Z4 o5 k* R' Y
课后: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我们的英语课总显得时间不够,这是老师们最感棘手的问题,不像以前,英语课多,假期,星期天等凡是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了,但是,学生的成绩如何,也并不是特别的好,优秀率很低,所以,要想提高成绩,必须走改革的道路,改革自己的观念、改革我们的教学理念,改革我们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法。大量的做题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能自发的喜欢上英语,爱上英语,让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种乐趣。所以,课后我们除了做好上堂课的总结,写好反思之外,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只有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起来才会减少盲目性,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 m1 d! y2 m0 S; A
. E! {8 B/ [( _  r& l! W王丽芳 实验中学. F) U' [- Q% r: g  y9 B
导学案的设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于教参、权威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 D# x$ S0 t! O8 @1 @: [

. Y& e, O- y: x2 e( w) k 4 u' Y* U* B; }8 k
李红丽 三里河中学
6 q( j. r/ Z' P5 o8 L+ g7 h针对各学段学生特点,教师应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 e0 U. P) f; \" U% P0 A
, Y; W! d( g' ~, D. u+ d      \7 l* \2 m2 d# Q4 {8 g: Z' R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g6 K$ u( f3 S0 u* A! e* G# t1 v/ x
①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哪些内容必须反复读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真缔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②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 t7 U6 k8 f1 G* V$ z
* Z( H, q  Z, q# j+ l7 X6 M
    ; \0 w) N, u/ H, K* t' A5 a' M
2.学生小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导学案,针对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要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教师的巡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教师的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 a( ]: [5 F# H9 j
& O. Q4 O: b9 c  _. _  w, T1 o
   
; z: t" \( Z0 u6 X2 m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8 S4 T1 n% ^' O% r$ {$ d: q, E  y) e7 a. B/ x6 h) s( f) f
4.纠错、释疑、小结。导学案中本栏目是空白,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的对上述讨论、练习等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错误进行纠错,对一些疑问进行解释,以备以后查阅。
+ Q9 g% q6 N0 z% X* K& u ' f) k/ N& o5 s' z
李红丽 三里河中学
* ^3 B4 O6 O/ h: \
4 M& g1 I' W; s- B我认为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n8 c) Y7 c. R% g) o' ~6 K& {: f1 X
     1.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3 O! q. K. H) ^& h) A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 M4 g; n/ }* F, z    3.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我的收获”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7 h4 E4 {; W; Y, e- e2 z
   
# a- d; k& T# Q4.“导学案”不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 x+ Z# h% T5 G# Z7 S' V+ Z
6 \7 e* v+ O/ \4 |    2 S* g$ m& y1 y+ X6 N' ~, ^
借助导学案,其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学好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2 T& G0 x; C- s" G" G8 W- E4 t8 y" [

4 b9 }& X- z7 t+ v1 A4 n/ }$ O丛淑玉 实验中学. G, C  P  F* k; [- `* l
导学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6 f* S' |8 }  r  Q# G) P          % [! o+ C0 @" c3 ]% x
    1.
6 u6 I" {1 N( D% \1 h# d教师充分备课,提前2-3天发放导学案,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分工、查找资料的时间。如:在周二发放后半周的导学案,周五发放下一周或下周前半周的导学案,      " e* O- `$ Z/ N5 I$ t$ {7 c7 |

0 K2 i# J- ~8 H+ p    2. 发放导学案时教师应就导学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明确预习的要点、要求并进行预习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指导。4 P9 p4 S. j6 r- d4 _6 H7 W: J' u
3. 7 J. T$ j$ s: T% L
学生充分预习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小组分享、展示或者班级分享、展示的活动,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展示的方式可以是Pairwork、Groupwork的交流对话,英语小品等,也可以找学生代表板演、交流等。展示的过程是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体会收获喜悦的过程,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发言。
# U4 A: G1 C5 R- [! B: t- I 4. - i- ~9 J  E5 O4 b! d
学生展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对出现的错误鼓励生教生、生帮生,教师适时地点拨、示范、引导。学生要及时在导学案上纠错补充。2 u! k& Q" h/ m8 Q
5.
1 t/ v+ J" V, j9 f5 T教师点拨时要注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基本掌握的目标语言教师不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弄懂、会用的目标语言教师不讲,过难过深的知识教师不讲,而对学生难以理解又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内容,教师要精讲细讲,引导学生反复操练。
/ q5 T) E" r( y$ C0 Z: R) B9 ]; @ 6. # N0 z1 P/ q3 L+ b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多开口、多模仿。我们可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味英语学习的乐趣。$ O- U8 o2 w1 ?, b+ V% B
: R1 b3 D7 l$ F0 P. j: L: f$ [
王忠显 米山中学
5 J) U; z* e! i3 D- ~8 a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应分成两部分印刷:课前导学印一张(提前两天发),课堂导学印一张(课前发)。课前导学部分:包含知识回顾和新课预习两个环节。教研组进行集体协作备课形成课前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为学生提供预习内容,并配有一些基础练习,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完成预习内容。通过课前导学案,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课堂导学部分:以课堂导学案在实际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分为新课导学、课堂小结及课堂检测三个环节。在教师的启迪引领下,学生以课堂导学案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来。最后通过课堂检测,使学生运用能力训练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 {1 b- T) p3 v2 E% w
; N9 f. @- ^. ~' i, X姜丽洁 文登二中
+ Q. o- h( z# u1 i我认为英语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某种挫败情绪,觉得英语很难,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直接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随时随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而导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可以逐渐尝到学习的甜头,慢慢相信自己也有学好英语的能力。而且导学案一般提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预习,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可以重点关注,这样对于课堂学习就会更有主动性、把握性。因此编好导学案、用好导学案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下面我就想谈一谈我对英语导学案编写的一点认识。我认为英语导学案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7 f- N  S2 b! E8 N7 q) o; r* H: E$ R- `) @; i
一、学习目标 . E' q* n& Y, q
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学生最终能达到的目标一一列举出来,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几个方面。这要可以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就能够对本课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并能够正确地把握本节课的导向,对于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 A! S5 M! {1 d- k
% \- f% X  c- r: P. u0 z二、课前学习
8 W* O0 e: {6 G3 X# `/ r: ^教师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单词填空、短语翻译、小组抽查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在课前先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相对较容易,大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尽快认清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Z: ^; _& H# v0 t
4 J, u$ n: B+ k1 X, ^5 O/ S6 N三、课堂活动 ' [. {  Y5 ]0 C. _: B) Z/ H
教师将上课的步骤用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就对教师上课的流程有所了解。其中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预习任务,如准备一些Pairwork和Groupwork等。 $ A4 k, Q4 g9 c4 B0 }- ]5 n: a' G
8 q0 t7 K  t$ g
四、知识梳理 # B3 q) c+ g) C. f- p
将本课的重要语法和句型等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并举例,让学生自己在课前讨论其用法,并准备在课堂上讲解给其他同学听,人人争当“小教师”。
/ b& A( F$ ]& z% @五、巩固练习 ' s' `$ t/ y8 h: l/ d1 y" W
教师精心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进行操练,以便达到较好的复习巩固的目的。
4 X3 J) r! B5 e六、知识链接 6 i, o& @; o1 E; Y# X3 ^) q
教师可在这一部分列举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或英语学习小窍门,让学生在学好书本上的知识之余,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大大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 ! ?- T  A! x, s; A2 [4 Z3 D

. H- `" K; V3 ?; g5 i6 q1 H) F七、师生感悟
% A% `" w; I2 c: M% [+ @; R' O最后,无论学生或者教师都可以将从这一节课中得到的收获、体会与疑惑记录下来,以便今后不断总结经验,让导学案的编写与课堂学习更加完美! & @8 y- g8 D" x! @/ Y0 I

" M+ X! A. Z: d, i9 q/ k. ~" }于洪凤 米山中学
1 o3 f1 B! [/ Q; S: \导学案的运用 , Y5 r- x# c: x3 P# O) A
         / d* q4 z; D& |1 q5 k5 b% i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 `) E- ^. L! m  s' {) [
8 m9 E2 D/ I1 y; b2 j) v
         
1 m( R/ y+ l3 |; \2.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决。教师应及时汇总,形成知识网络。
0 ?# t4 n+ a2 }8 I! {
, d. R0 _" ?+ c9 d    3、展示导学案上的知识。 . M  L7 V" o5 d) F+ L
   把 导学案上的知识部分依次让学生展示出来。如 , o6 v. t3 |! G+ C3 b" A# @" g
谁能把单词A-----B标准地读出并书写出来、谁能把对话中的短语写出来、谁能分析某个句子的结构、谁能讲解某一时态、谁能根据某某的内容总结出啥啥的规律。
2 G1 d! V& j( s4 ?         
0 b& O' E$ S9 U6 W  D: U9 z  E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使用性。使所讲的内容具有条理化、层次化、浅显化、实用化,力争用浅显的例句,解决实际运用的问题。精讲主要就是讲结构性的知识、重要的短语、句子、单词的用法等。 + P  U( `% _! |) \

2 _: P3 ]8 G! e9 x  K" m5、能力训练
6 b# H7 d" _: e( {2 N' M! Z9 I3 n, t   
# ]% X% A% t( r4 q* g通过训练,把展示出来的知识内容变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从知识到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要把听说读写有机地运用在教学之中,按照新课程的标准突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全班、男女小组、结对、独自的形式进行操练,切实把知识变成能力。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示的过程,也是能力形成的过程。训练时要输入为主,输出为辅,不可倒置。 4 d* G7 _1 D$ j) `4 V

$ d  s, k$ Q! Y1 L% t( ^" E# o2 F4.反馈检测。这是导学案最后一个环节。反馈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由浅入深、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检测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检测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检测巩固知识,在检测的过程中,以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
& r7 H& L9 Z6 W+ F% w, ]1 I; i. S
: ?# y* R8 r8 u5 O& {$ _
金玉英 高村中学2 r; O/ Z. H4 @. l3 z1 N. D* _
如何科学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 p/ z, I2 N  u5 R教师要想科学地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必须掌握两方面的技能。
; B' g7 I! M8 _/ L  K首先,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 e5 z& M/ C+ R, w6 m9 B, N5 N
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得讲、不该讲地不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
, w- S# c( v4 ~) G0 W& X
( {: j: t9 {9 `9 X" k& z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 V' b- J4 w  w$ e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
! _9 T, v2 D( c- Z: M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
! g3 S) p# ?) C8 p8 s% |4 A7 G% d- {6 {  i. S0 J4 G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切忌一刀切,好、中、差一个样。这样必然会扼杀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 p& V/ Z2 Y  G8 L' Q
当然,教师在因人而异地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不是说说就能搞定的;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有很大的耐性和热情,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品德。% x' e* r* |3 o/ Y6 ^4 G
. |  m$ {0 M: y' _
于丽平 葛家中学
2 Y  c: u( y$ @; L5 N导学案设计与运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根据有指导性的导学内容,梳理出知识网络,通过自学与整理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5 }9 \6 W' j! @3 ?: j; J在现实教学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   
4 Z6 ^6 c1 B  p- K" S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在没有使用环境与相应工具的客观现状下,运用自学,预习知识,达到学会的目的相对较难----特别是针对初一起使年级的学生。  
# A* Z0 @; t* ^7 B7 {这种情况下,学者对导学案设计的要求就相当高,要求教者要考虑全面,既要有相当篇幅的知识重难点的点拔,又必须具备可操作性的具体的学法指导。甚至具体到对单词的预读,英语语法的框架渗透,及有针对性的适量的习题训练。  
3 X" l3 L' }" Z- O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初一组英语教师通过一系列集体备课,探讨设计了初一英语学科的原创导学案一稿。  . U1 {/ _" m5 K% l, p6 x
但在真正的教与学的实践中,却发现了如下弊与利。  ' r) Z# r( ]5 D, J4 m: o
弊:  7 u- O0 O3 n- F, n8 K5 }9 }
1. 基础不同的学生预习的程度不同,使得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知识点补充的详略把握不住。  
* @* _4 {: Q; V) }- ^+ p2 n2. 在学习态度上,主动性强的学生只占少数,大多数学生还是处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惯性思维上,如何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大挑战。  
/ X( l% ]( `1 }! U- K  o3. 在真实的课堂三段式教学中,Before class 与 After class两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把握起来较难。这使得每节课上的时间利用率降低。  
5 J! Y9 y3 T9 l7 u% Z4. 初始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显得“过重”,没给学生带来一种“减负”的效果。  # w6 x6 ?1 Z+ Q6 G
5. 我的职业思维还没有完全改变,对学生还是“不放心”,不能完全放手。  
. i# J8 N) K; B/ O利:  
- t. Z1 N3 a2 Y1.                        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9 X# X8 d  }$ p它带来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某种角度上刺激了一部分优秀学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呈现学习成果”的舞台。使学习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5 r& `* T% r) O8 j2.                        若长期坚持这种学习方式,
* R- t2 l( Z1 `$ s1 L# a. ?+ P导学案使用得当,将会对学生的“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对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都起到积极的培养作用。  
* S  {3 R) k- M" Q- O, t8 [4 A% s但我个人认为,它就像是一次“变法”,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最终解放人们的思想一样,若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非一日之功,亦欲速则不达。  
4 w, {) _+ n+ }/ A* ` $ H; W6 o% @- S7 x* X
王芳芳 宋村中学
/ \+ ]) B7 Q- K  s, _& A) V导学案是实现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极其重要的前提性资源。导学案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有效性。
# d4 H0 s+ I, o一、准确理解 “导学案”的定位 1 H  T1 ]& c: U7 a
(一)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它是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预设;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素材;它是实现课堂对话的基本依据。
' {3 p3 c6 Z1 @7 P; K(二)从内在表现意义来看:
( m" @- m, R  R5 H) ]0 l* @1、是对学情的预测。学生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教师在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确定的教学内容反映在导学案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先学,学生自主暴露发展需要或通过学案激发学生的发展需要,(包括知识需求、方法需求、情感需求等)并使之成为课堂教的目标与追求,从而实现教师因需而教、不教而教、因材施教。
; {! d( p/ o# I8 k; T# e( X1 W4 D8 F- P- w9 y+ Q
2、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动的初步的建构。导学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这个过程不应该是知识的复制,而应是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初步再生产、加工与创造。导案虽是“预习学案”,但追求动态生成、知识等的内化。 6 R2 w3 Z/ Z* O9 J

8 g- n' \3 u8 h5 y# O$ n: _$ Z( G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 `7 z' f9 G7 {7 M1 v(一)趣味性。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与体验。导案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产生成功的体验与对新的成功的渴望。 3 h0 w/ I' d) Y8 e

& d0 c3 R8 a: D% r(二)简约性。学案不能太复杂,一方面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案的内容要保障学生在自我意识里“能学”。当前强调学案以基础先学为主,以课堂核心问题为辅进行内容设计。 + |, W8 L! i% @5 G
3 X# |4 _  a4 d4 X. E
(三)自主性。学案并非练案,非巩固性作业,非知识的静态搬运或者复制。其内容涉及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 n% t+ i* _( U8 w8 o  V" H
三、“导学案”基本构成要素
. a0 h. k3 c, z7 }(一)学案标题。标题要规范,要明确时间、学习范围或主题等。
5 F" \% R) l& c- L* W(二)目标显现。目标不需要在学案中全部显现,尤其是情意目标,倡导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学案中目标要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主题,要分散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框架。
9 L  X' `- M+ j1 B5 y(三)前置补偿。新课之前,教师挖掘教材,充分预设对与本节课相关联的旧知识,学生的记忆情况、掌握情况,从而在学案中设计“补偿”环节,以保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足够的精力与信心。
* t1 _1 y% B* a' J) R  G1 s6 v+ z2 ~7 s, @1 T$ P
(四)新知学习。教师设计新知识的学习,要严格遵照三个基本原则,绝对避免对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学生不能充当“搬运工”。为此,设计时要努力作到:
# b% u3 j- s! v; H' Y+ o1、知识结构化。建立要素明确、连接性强、派生力强、亲和力大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图式。
1 d+ w# g2 Y/ c, |+ l2、内容问题化。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确定学习层次,以有限的知识构建问题序列。采用“问题加办法”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X6 d; ^( |- p3、学习内容经验化。引导学生发掘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素材,实现教材由理性到生活世界的转化,注重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知识的源泉。
8 I) W6 F2 S; l  w(五)方法引导。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实际,学案中要借助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导,给予学生课堂合作展示的说明。这样,学生会逐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感,会大大提高课堂的节奏与课堂对话的顺畅高效。 ( h3 `- u) d8 S6 t5 D: ^5 [
& U% F: F5 a1 n2 v6 H$ t/ e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科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实现“超前学习”,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的培养,容易促进形成课堂的“有效质疑”,带动课堂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科学设计导学案,能启动有效学习之门。: u+ y7 x( R) a/ i2 @' U3 m3 r' }

: C9 ^( Y% y* z9 l) L9 Q) N* s# l% r宋村中学 迟金晓5 R' X0 g+ ?" C" f# [6 S  z! U0 d
导学案设计时注意的问题:4 ?% ^% o" \7 q2 G, h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6 ]6 S5 Y3 T! ~7 n2 E' X' K
学生一看就很清楚,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上课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上课听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 8 2 }5 o7 G3 ^$ M, y+ V; U! v  G
Do you have a socder ball?
3 g' X  u) ]: P  f% n7 }的导学案中,首先规定了学习目标:认识各种球类运动,并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学会用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与回答;学会用Let’s
( j: S: L, n" \! X/ O…..提建议。这样学生知道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比较集中得计这些知识点。) ~( o+ F; N5 r
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S0 o! O: O8 s/ n5 e/ t
* e( @) z# z; q, d9 H  ^7 A
因为每一个新知识的呈现,大都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好多内容都是环环相连的,只有由浅入深的渗透,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已学知识,把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 k9 v5 o% o; a例如,在学习Unit 9Do you like bananas?时,首先从Unit 8 中学习的Do you have a soccer 9 M; j1 j0 e) O0 T+ ?
ball?这样的一般疑问句开始,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
- M. u  d! w. ?三.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 S) S1 u$ ^( z5 [5 a   
) D9 u% o, g8 p* R4 l3 `" n' P/ `" c各学科的特点是不同的,要学好本学科除了端正学习态度和刻苦努力学习外,找到适合本学科学习的最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所以很多学生感到英语难学,就是没有一个得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 |4 w# U6 @4 t1 O, r四. 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6 e. F! \3 l1 _4 I
    这些材料的编写是紧扣本节课的所学内容的,这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最及时的检测和巩固,以便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
  q* ]0 `. ^. K1 s  _; Z8 @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 p1 K& o: s# V1 k, k7 E4 ] 0 u) c: R  \7 w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讨论、研究,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容百家之长,经过合理整合使之个性化并能恰当地用到本班级的课堂教学中,使导学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 n" E% ]  w1 j" _5 I8 e9 y董丹
7 Y+ Q& ]. B+ ^' g# h0 e;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2 E( K% B8 L2 G4 v, s
  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f4 {& |/ {8 @" z% B0 g% B1 f3 L2 j+ n5 r
  1.目标设计
" }/ |8 @' q3 _5 z7 g& d, S  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英语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英语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来为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_; J  Z7 W9 z, v' b* ?
  2.问题设计
: z  }" J2 e. W0 J/ ~* `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4 c: }  J" x) C1 d3 m6 S! M
  3.情境设计
( x) y  v0 {0 ^& `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我们要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恰当的导入,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英语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 `6 @4 `7 s8 q! r# A' K
  4.教法与学法设计
" m3 J" n7 W4 G  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8 A0 N, L( g0 s" C2 x' ]$ b) v' o
7 k* ?2 |$ {/ c# t6 r: w+ x! D
曹爱敏 七里中学
  v/ F9 }- U! a* ]. |1 @   8 C/ I( g+ p7 I  W& G5 c2 t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进行。首先:全体备课组成员针对本单元或本节课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执笔人把集体的智慧汇总。在正式上课时,个人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临时发挥。- V: H' L0 u, ~+ ]! I5 ^" P
   , O1 R1 l! f3 m5 K/ h+ \! ]+ Y
导学案的设计要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我们在设计第十单元的阅读课的导学案,就要求每组一、二号学生负责点拨难点。三、四号学生负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五号学生负责找出不同单词的词性。
2 S" h- ?1 v  Z* H2 N  Y+ X.  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新意,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要千篇一律的先是单词,再是词组,最后是句子。然后让学生背。: ^: R6 A7 j# m, L
   教师在利用导学案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删减。如同课本,不必一步一步按照上面的程序。% u! K# H  ~3 ^" q' ^& y
' T6 C) ?8 x8 C* P( X" i
胡春杰 张家产中学
0 H6 }" e2 b2 X' J; ~9 ]/ @概括地说,导学案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南针,它除了教案应具备的功能之外,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 n$ I. r3 c1 `0 C& k
1
! r/ R$ l7 n6 E# N0 @、导学案首先是老师的教案,这里所谓的“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而是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和活动的引导下,学生呈现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恰当的讲解,课堂上充分体现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合作、探究学习。
6 r+ F+ h; M% a6 q" _
* i7 J5 g' t% P$ T9 v2 、导学案同时是学生的学案,它应有效的指导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依据导学案,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 e; Q3 v; Q) @) x$ V! o1 c( a3、导学案要起到及时巩固和反馈的作用,反馈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和达到的程度。教学案中在新知识后紧跟相应的练习,一方面体现“练中学”的理念,一方面及时反馈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两个环节能起到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 % q% j3 s7 O  ]: J

- I# Q3 {- }# h* T4 + w) ~  j! ]9 Z7 L) r$ b
、导学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督促、强化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导学案填写状况和新知识呈现时学生的表现以及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督促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 m& \" \% A% N7 h7 {8 [# ]: S: N) l# b% r8 ]
5 1 n9 S9 o. \  r' W
、导学案设计和使用要充分体现“先学后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的理念,加强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杜绝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学生学习的状况。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不易忘记,掌握了方法之后,对于学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5 z# X/ F. q# K! g) q
% U2 p1 f0 ]& y. L7 c: S, X/ c- p6 F / t$ r' ~& o0 B
王爱霞 实验中学
* F8 R* v8 ~  z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一定不要讲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  
6 i0 Z+ Q' e- y9 f$ d) p: H! W; v4 s" p  t
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但是高于教材,让教材为我们服务,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0 D) D9 A, |/ Q3 t- W1 p. q8 O
王爱霞 实验中学
; B9 u& {0 U3 J导学案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必须要清楚何时对知识点进行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比如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习的方法,知识的规律,注意事项等等。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操作的角度来思考进行,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题的地位。导学案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增加一些补充说明等。1 v' y: e0 w, h' F
王晓玲 实验中学" \* Y& P5 I! {3 p8 W' {+ _
导学案的职责就是辅助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所以导学案上的内容既不是纯粹让学生来完成,也不是纯粹由老师来利用,导学案应该合理利用才能最大发挥它的功效。  i& v! f% H0 A  `9 W6 |
记得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时,一节课的内容往往完不成,感觉很吃力。原来是我自己没有合理利用导学案,全部的内容都亚在了课堂,时间肯定不够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步放开导学案,该是学生预习完成的内容,课堂上不再专门留时间与预习,而是直接让学生讨论后展示答案,这样节省了课堂上给时间预习的环节。学生预习能完成的作业,课上直接展示,有疑问的答案在一起探究。对于只是提升部分,教师必需点到,精讲。/ L: `% T+ V( b1 b/ Y3 h% z
于爱芹 大水中学: A/ Z/ {( l7 E0 L1 r! N: V) `
教师要想科学地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必须掌握两方面的技能。  
/ K4 B7 Y! e8 Z" r( [" f$ z' ?+ S首先,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 S5 m; ]5 f2 p+ j! t* N
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得讲、不该讲地不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   # B4 {1 V# Q& |# h. a

. u( O1 W( U% h# [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8 b% k) D3 s$ d
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   " B7 Z2 a5 Z) u& ?) X0 m4 O5 Z
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   5 ?- H& B" F' G& D

) q7 ], ^( S0 H+ _8 W- Q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切忌一刀切,好、中、差一个样。这样必然会扼杀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2 E2 y. L' u# @6 A7 r
当然,教师在因人而异地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不是说说就能搞定的;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有很大的耐性和热情,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品德。   " u  _& _" y" m7 B0 q- ~
( r. M3 R8 K9 j
于爱芹 大水中学
3 Q# O3 d0 [3 L% ^$ O" F我认为“导学案”应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 " X) j& {1 U2 E- h" r% x
(一)趣味性。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与体验。导案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产生成功的体验与对新的成功的渴望。
( `4 l% l6 o  V- U. u7 U2 e& D5 s' E5 e, S  z3 ~
(二)简约性。学案不能太复杂,一方面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案的内容要保障学生在自我意识里“能学”。当前强调学案以基础先学为主,以课堂核心问题为辅进行内容设计。 % X) c0 a2 q: m7 H, Y1 v% o$ x

) N! R8 e% l9 v+ W2 r(三)自主性。学案并非练案,非巩固性作业,非知识的静态搬运或者复制。其内容涉及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 n  x' |' i$ s, y) D: P6 Y/ j
3 G; s( v1 J! w6 |
宫艳霞 米山中学
2 Q" c5 Z5 b+ F  u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巧妙设计英语“导学案”
+ q7 w5 ~( E2 a4 @- h     
9 G$ ]8 S7 H9 u2 `0 [$ C9 O6 Y; N要科学地设计一份导学案,我们教师一定要考虑到以下因素:如何激活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 N  k2 {5 G. Y0 S) g2 ~/ i$ h4 T! h) }6 U( v9 {
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导学案既不是教学内容的再版,也不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一方面它要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巧妙地衔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铺垫,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加工,以便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此外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科学指导。因此,导学案具有“导学、诱思”的作用,它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了展示的舞台。 , x9 ~2 Z$ A2 w2 P

3 v% k- Z; J/ _  J8 o& O* @( X在设计导学案时我遵循了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原则(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探究性原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 o: i' f) G# C% @3 t
% w# o7 y' k* d* x) `具体设计步骤:
: i% N# M4 }% l4 f, v! B0 b* y一、展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 r: M- |! O7 p! y& q: R
  让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知识一目了然,这样在上课时就会特意地关注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上课听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例如,九年级Unit1 What
0 W+ K, U% s, w* O- Fwould you ' U' Y0 r5 |9 c$ N
do?的导学案中,首先规定了学习目标:学会对将来的情况提出一种假设或猜想;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1、表示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愿望。2、表示所说情况与现在的事实不符。学习重点、难点:虚拟语气的应用及与条件状语从句的区别。   r% u0 L4 d; n% X# U  k: S
# R' U  z3 m3 m7 H
二、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结构体系的梳理 2 G# v# {0 Y7 ~- C. Z, \; i
因为英语学习好多内容都是环环相连,每一个新知识的呈现,大都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应由浅入深的渗透,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已学知识,把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8 T7 X3 K) K/ L' \3 W. b# F5 B# p9 @. M8 ?
例如,在学习虚拟语气时,首先从复习条件状语从句开始,对学生来说虚拟语气是很容易接受的。 , m4 i# C) E2 O/ C3 W' ?$ S3 o% F
条件状语从句:I will help you learn English if I have time tomorrow. $ `* q9 e* y' f5 _9 G; N4 T
              We won’t travel to Qingdao if it rains tomorrow.
- S% g2 Q# c7 ?& H虚拟语气:I would fly to the moon if I had wings.(几乎不可能实现)
$ B3 i& ]2 p9 a7 t4 x6 ?          If I had ten thousand yuan, I would buy a new computer.(与目前事实不符)
: ?: e* m; l* k# w6 A! g. U从这些例句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条件状语从句和虚拟语气是有联系的,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 A' \3 H& r  P/ {0 a
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科学指导 # h6 C/ Z6 P3 y5 o( D: Y
要学好英语除了端正学习态度和刻苦努力学习外,找到适合英语学习的最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所以很多学生感到英语难学,就是没有一个得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 W* s4 v7 l  Q# x5 K: v/ C, ^
; e/ ?0 Y) \7 S, T  I* g/ ?* j0 m
四.课堂检测试题针对性强
  E9 i7 [9 y$ r1 [2 Y    每节课最后一环节要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最及时的检测和巩固,以便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1 A+ Y4 K4 c! R8 K/ |! `+ f( ]5 D
例如,九年级Unit1 What would you do?的导学案
/ B6 [7 y( }/ U# ~0 u* M9 b课堂检测习题:
  w7 |& l1 t) Q1 E1.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_____(win)the first prize?
- R# ?3 K+ [8 B0 E- Z2.If I ____(be)you, I ______(wear) a black jacket. 9 \- C0 _8 A- U
3.If it ____(be) rainy tomorrow, we won’t have a PE class.
  x" O8 }' ^9 G1 K2 g4.What would he do if he ____(have) time? # ~- c' z  v, i% s$ ]$ J
5._____you _____(give)the money to charity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0 d1 X8 \4 c0 q五.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9 e( K4 v6 U2 X# r+ P7 u8 F
在编制导学案时,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讨论、研究,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容百家之长,经过合理整合,最后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使导学案个性化,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课后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倍增。
: o0 r, g8 e0 E' y, f: N
- a5 _7 J; S' G, ^% J0 P5 i) F9 B
+ a- b1 ]* D# L! {3 u潘琳琳 米山中学
! r4 I  e8 ^" H8 y在设计导学案之前,我们英语组的所有老师,都认真学习了他校的优秀导学案,尽量在他们的基础上,做得更完善。确定了一下几个板块:学习目标、课前活动、课堂教学、知识梳理、巩固练习、知识连接和师生感悟,共七个。比如说,针对初一的孩子,口气尽量委婉点,不要以命令的口气写对他们的要求,这样他们愿意看也愿意做。事实如此。当然不只是从说话语气上入手,最重要的还是整个设计的框架结构及每一步设计的意图。所以分一下几个环节设计: 9 t; m2 o0 J! U  W/ U
% ?, W( w; ^. O) Z' T
1,唤起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所学新知的需要,设置一定的相关已经学过的旧知、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情景。如,学生早已知道和了解e-mail这个词,但7A中,有个新单词是e-dog。在设计导学案时,我就设计了这一步:“你现在已经知道了e-mail和e-dog的意思分别是“电子邮件”“电子狗”。那能否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e-’是什么意思?我想聪明的你,已经得出答案了,那现在我就考考靠你,e-bike的意思是_______。”此步骤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找出规律和方法,得出结论,为学习新知奠定迁移的基础。这样学生以后遇到类似以
: Q5 s% M$ A" \- B‘e-’开头的单词,就可以大胆猜想此单词是与电子有关的了。
2 C! z) K: T) Z6 [/ Y& {2,导学新知。从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入手,以“目标明确”为原则,通过问题、习题、方法指导、思路提示、需要的习惯、需要收集的资料等进行安排。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导学案来利用教材等多种资料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前进行预习,为课中准确确定学习目标,实现师生、生生等深度交流奠定基础。又如,我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一张全家福,自己描述这张照片,达到锻炼介绍某人的表达方式,同时注意主语第三人称对动词的影响。有了这些预习工作为前提,上课的效率是很高的:一,可以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无需再给他们额外的时间准备了。二,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开口讲英语。三,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设计导学案的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的。
8 K7 T9 ]0 n9 X& M3 x9 l* o* P  
. T; k/ S& e; U1 o- A但是,总有些学生做不到这些。所以事先设计好的那些教学步骤,一般很难在实际课堂中完全应用,导致老师为了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匆忙赶进度,想要扩展的内容没时间讲,导致两个结果:1,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时间巩固。2,可以扩展的内容,学生不知道。3,限制了老师的思维及上课的自由发挥。
/ l* l& `+ X3 }- h+ U9 }* {$ r
1 u% L9 ~4 K5 u! M王岩 三里河中学
; U6 R6 ^3 p3 l, A9 i4 u* l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4 v! `* z) _8 }! q. b. K2 f' e) n
我觉得导学案应该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两点,一份学案只能是一份试卷。
9 {- d9 k, k& [# L1 V6 k其次编写导学案不仅要备好教材也要备好学生。
8 y6 s) G1 L% \$ e备好学生是书写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8 M6 H1 U( ?8 C) q  j+ h
另外知识最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5 s5 z. l' _" x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l- Q7 g' u+ S% O; w

  F% ?  q% u0 I8 N/ J) D5 M2 A谭晶晶 侯家中学
& {3 M* N, j# ?: [; V1 ~刚接触导学案时,我编写的导学案大多是以提纲形式出现,内容过于单调,对学生预习无要求、或停留在口头并缺乏预习方法指导,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作用并不大。在经过一年的时间与探索后,我对导学案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u/ x9 G5 J, E$ }6 \8 n
- T, [6 N$ F2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 Y( e- o% ~% w* M* G7 u
首先我们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 Z2 z# T+ N2 ~; P其次,我们还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学会”与“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
5 s" \2 w' E$ C; `  M% ]5 T. ]另外,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是还应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 o( N+ e1 F* p& T* C. e) c, L二、导学案的环节设计 ( S+ ~# o5 f' r5 A' \7 H
1、预习案——学生预习作业 在预习案中我们除了要注重“导学”激趣,引领预习外,还要 & S7 b; w0 y4 I! V4 p0 e/ S3 C
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知识,解决问题、记忆基础,避免盲目性。 6 K9 t+ Y  O  B
2、课堂案——课堂实施过程 课堂中我们要注意预习成果的展示,从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重点解决重难点知识,创设新情景,提炼信息、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吧 " n7 W' a) l7 ^* @* T3 n- j

6 g$ ]( B4 P3 F  \8 S讲解新课与练习融为一体,保证课堂高效率。最后还要为学生们留出空白,让他们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7 M! d" H' S6 F
3、巩固案——学生日作业
$ R  A7 i/ ]+ V3 R巩固案中以前我总设计一种试题,这样让优生和差生都吃不饱,所以,现在的导学案中,我设计成必做:(分数限时)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实现“作业考试化”,使学生得到“定时定量的训练” $ h. L* \1 S& m5 ^  K1 ]/ ?
,以提高效率。 ! g! C8 U3 y4 M( N2 ~) v
选做:(限时)开放性题目或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以致用。
8 o- K# T; ~$ ?6 `5 W4、反思案——课后师生反思总结 在每上完一节课我们教师都应对上过的课进行反思,学生也应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
$ r& @  ]& z: o# K三、导学案的使用
3 ~1 d' D& D" H) Q0 c  h% I# z# h导学案的使用要注重灵活,,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一大学问,也是一大艺术,是导学案的精髓所在。以前我的课堂按照导学案一成不变的开展,不能灵活地使用导学案,不会课堂的生成,从而导学案就成了“习题案”、“板块案”、“绊脚案”、“死教案”。
: s! t& d( v; w
9 d- z2 Y- s4 R. H4 ^在课堂中,难免会有突发事件,我们要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我们要依据导学案的主线索把导学案的主要问题灵活巧妙地穿插进课堂,依据学生的回答,衍生出新的问题。要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不要与学生抢风头,借力转力,以学生的答案来产生新的平台,供学生实现跳跃。0 _  h  f2 w( [3 V7 N

# R$ |5 c. f9 O' F& Z* X. m江翔燕 界石中学
$ e7 `/ O& _4 r0 A0 k高效课堂是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为主”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 T) H% W& n/ X      / J0 r6 s5 M$ A! H- v( c& L9 H
      
, p7 }( G6 A! ~: c$ N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统领,导学案区别与教案,它以“生”为本,以方便“学”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导学案。一篇好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但也是体现着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一篇好的导学案如果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值,那么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通过在高效课堂中的实践性应该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 g+ p; i% U- s/ m6 Y$ w      
# y1 }# m0 q2 V/ Q      一、完成导学案的“四步曲”, B- N8 v( f. l: i" v
      
5 }+ {5 ?9 I$ |- i5 u4 Y有的同学拿到导学案后不问青红皂白看也不看就直接翻开教科书找书本中的定理、定义、例题等,只要是书上有的就抄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做法只是为了应付,为了完成而完成导学案,根本就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第一步,先仔细阅读教学目标,这是本张导学案纲领性内容,是它的源泉同时也是核心部分。只有带着目的去预习才有可能更好的掌握它。第二步,接着我们不是做导学案而是浏览一遍导学案做到心中有一个大致的印像。第三步,然后去预习教材。第四步,最后才是填写导学案。
/ b$ l8 Z' W( j      
2 _8 @% _1 N" }8 ]      二、用活学生手中的“三宝”; v! x3 G6 b; L) o8 q
      5 U" f, B: J. N" I& {! k
高效课堂中的实践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三件宝贝”,即“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活页夹”是专门来搜集留存导学案的。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类似的东西代替,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发放的导学案保存起来防止丢失以备后用。
- T2 q3 s8 \6 Q- H4 L2 o      
$ x1 t0 B  }" e2 |      , |) W/ F4 Q! h7 w
“双色笔”一般是红和蓝或红和黑搭配。双色笔在高效课堂上起到极大的作用,一般要求学生在接到导学案后,在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拦路虎”,这时候双色笔就派上了用场。把不会的问题“标注”出来,这就是让每位学生明确课堂基本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道把不会的问题学会其实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 R, N9 C6 I2 j. h5 s& R* t, i. g      
4 Z3 @* W0 d# ~0 R# [/ I) `      
$ Y6 L1 V: w6 L0 ?) ?& Z. D$ p/ _“纠错本”是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课堂展示后,使用双色笔把错误的或不理解的题目整理抄写在纠错本上,并在旁边有双色笔注明错误的原因、改正、警句等加深巩固和理解。一个学期下来不同学生的“个人化复习资料”就汇集起来了。这样在复习时就方便多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就更强了。; @7 B- }! D' S+ \9 a: E+ k
      
  O" n/ R% x1 u# J! [3 E! W      三、反思——导学案的升华8 l$ w  d9 O9 z4 h( D2 J. i
      
) y$ l% ~, `7 a" p! ?" E3 e9 T& G提起教学反思大多数学者认为反思是老师的事与学生无关。这是大错特错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教学反思从字面解释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的反思固为重要,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是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是对教学进行再评价和经验总结的过程。因此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必成大器”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说:“反思是教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青年教师在能力的边缘工作。”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把这两句话修改一下:“作为学生,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和“反思是学生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优秀生更优秀,使‘学困生’在能力的边缘看见成功。”学生的导学案的反思要着重分析导学案在完成与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给组内同学讲解时把不同的类型的题目讲解的更透彻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从导学案中发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对错误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以便下一张导学案完成的更好。
7 O9 M, h: A+ {2 s1 T# ?9 @      
/ w( t3 Y# R0 ^8 [# ~      四、成为导学案的好朋友1 g* l( p5 l  A6 M+ @: B
      
1 \2 [7 v# N( o; f2 C4 n导学案在完成之后并不是把它用“活页夹”一夹完事,放在书桌的最里面再不去过问。我们要经常有事无事的时候随手翻一番,看一看,想一想,加深对知识的回顾。当你再一次光临它时也许有的题目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和恍然大悟的感觉。这道题原来还可以这样解答,原来苦思不得理解的知识一下子全明白了。这就是你与导学案成为朋友的亮点及精彩之处。: p9 p8 y, F9 g# y' p  o

1 h. u/ B3 e9 d. p6 V" w
: w" D& M0 l" v! m& f田芳 葛家中学3 S5 \0 L% o! K: l6 g9 r% |
   如何科学设计和使用“导学案”?1 t$ a, d! P5 i6 g
6 K, P, k" Y7 }! t
首先,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重难点设置由易到难的反馈练习。导学案可以提前发给学生,让有能力的同学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不被动,课堂上就会思维活跃。这样气氛就会带动起来,参与度高了,效率就会增加了。 + r( K! L; D/ Q( G8 U. \0 h
4 l* C6 \5 i1 s+ C8 G6 K2 X
   
8 x% j3 U( I/ k0 P: h7 R其次,利用导学案课堂上尽量创造小组合作的空间,让小组成员之间多交流,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和提醒。增强竞争意识,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在课上,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要放手给学生,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 S# q2 D" c5 R7 G. ?
" b% q: D7 J5 S& ]  X
宫艳霞 米山中学! T6 Q5 _% x. T7 j7 }! D
“如何有效地使用导学案?”之我见 5 i" y1 E0 I# ^; ]% G% W: P
  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将近一学期了,现在尚属于摸索阶段,但感觉学生们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从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到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所以在此我把我的初级做法与大家共享,希望大家多提有效建议,大家共勉!" p# s* B/ i# @5 L5 q& C) Y
  一、教师要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要求学生必须独立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不可偷懒抄袭他人;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自愿选做拓展题,不太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组内成员互助合作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求助。 - e% \! B% N* ^9 t- x

* h& r) J  v7 N7 g  P6 [二、“导学案”在学生自主预习后再统一回收交给老师,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需要抽批“导学案”,详细了解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 p$ b; D! n' C, n0 C( s+ K$ q7 _5 e  三、要求学生养成随时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上注意做好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时使用。每学完一单元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学习体会及存在问题。
: t+ n* e3 h( u) D6 o* n, J4 R  四、要求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每隔一定的时期,把“导学案”按单元先后装订成册,作为复习资料定期的复习巩固,有针对性地实施“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 s' G* B8 G, k' D+ }% u; H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学案”并在课堂、课后恰当地运用导学案,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帮助学生养成了终生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由“要我学”逐渐转向了“我要学”。   o6 ?0 |- b! o

3 _* Z' |% Q; J: ^7 s' c我认为运用“导学案”来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我展现的平台和空间,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过导学案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是要视我们学生的具体学情具体对待的,不能机械地千篇一律去照搬,要因生而异、因班而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e3 ^- @, Y* t% }- ?/ m. {' |3 a( s, N3 P; E

! {4 b, E% p) l! a7 F穆晓妍 界石中学
0 Z1 p; f; y. D0 T# U& U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我们要灵活处理,有的单元简单,可以以SectionA,SectionB,Reading分别为一个课时的导学案。如果有的单元出现了新的语法项目,内容比较难,我们就要把语法单列一课时,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V) c0 n2 S) T2 [  T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些例句,再出示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英语的学习一定是在语境中进行的。
9 T1 }2 W1 n+ s$ B8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 {  c8 ?8 Y" [" t* P, ^' R) `" G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 q  c; e: t' l! \- y9 \1 L
& u1 ^$ B$ C+ N# `8 K9 N于小清 宋村中学
7 o2 I; r/ f1 W! e7 r, Z. T7 \如何科学设计“导学案”?
- n5 e- `( S$ _" K( H+ y% d1、以学生为本,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
5 \9 {* H7 M' g, i+ i导学案的设计首先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进行恰如其分地讲解和拓展。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
" a. p/ v" a5 L. X8 e+ @; w! L
  K' N" a7 M& k 2、课时化原则
- p& O1 c3 a5 z& n- e  V  V8 \导学案设计要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8 _- A3 T$ M/ H/ }& }; r7 ~
3、问题化原则
# V! b2 c% `: l8 n7 Y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 ?/ s1 y: b+ Q; c/ B
4、参与化原则
: h, S/ {: P( G$ F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挖掘学习潜能。
& _- d* t! `" i5、方法化原则
7 d2 ^0 t! N! G7 F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 H: _7 F; Z" n

; U3 g7 U" c& m7 c% r$ n6、层次化原则
( p) f5 n1 U' O/ b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 h* T/ R4 S6 K
- J7 B2 o8 J+ B" [钟胜男 高村中学
) `' k  ^2 ]; ~! t0 y3 g) h导学案的运用
5 S+ O: J# t8 h( l& G9 y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 ]) |1 y: p* U( k: X% q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 i2 P5 }5 `# N0 F* U/ m7 k3.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使用性。要是所将的内容条理化、层次化、浅显化、实用化,力争用浅显的例句,解决实际运用的问题: C! @# O, S  M6 p; [) t0 o4 b
4.反馈检测。这是导学案最后一个环节。反馈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由浅入深、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检测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检测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检测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0 F! x+ Y% ?# [" R . x0 E9 h* v$ m; P; R
马玲玲 侯家中学
; y! w6 e; \" p4 |2 }5 m编写英语导学案需注意:   m/ H5 j4 [1 H: `3 y. x! o+ j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导学案要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m$ k  S5 T# d# h7 f+ V; _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7 Y/ N) M0 Z. d' O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5 p/ P; q' D5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S" ^, W# G8 i2 }3 f

0 r2 v* R9 @2 x+ |赵淑芳 文登二中+ h( Y/ V1 J* p1 w9 T
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要有科学性,在科学使用导学案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三个问题:
+ Z# \) W$ p" O& V; o) M  z3 h1、只注重师生互动,忽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的交流 * h  K0 y1 Z( K. q9 I- f  X
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让某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个体回答的正确与否来检验学习效果。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活动表现为教师和单一学生关系,学生之间的横向互动根本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教材成为课堂上可有可无的东西。
9 w. n$ n. ^5 d7 J) J8 R* K) B: Y) h% [# e+ U
2、任务设置不当,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 W- y: ^& s7 z, x初中英语课堂中互动是以任务设置为前提的,有时教师设置的任务难度高,目标设置模糊,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导致课堂冷场,教学环节脱节,无法达到真正的互动。 " E1 U" p2 i' \9 B: G
3、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0 C" H; x& Q% e0 ?
小组活动是课堂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在小组活动中常常是优生自我展示,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任务完全由少数人包办,其他学生则充当观众的角色,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5 S/ r$ c( b4 ~3 T, Y" Q% r
3 h, J8 Z3 p5 ?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要下功夫。设计中既要有学生活动,也要穿插教师的活动。在使用上要体现它的合理性,尽量做到全员参入,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 q3 K0 {$ e7 W; z. o4 W8 K; H4 @+ D8 U% C! ^! @! @

* x7 M  c3 ?1 T0 ]) h" G9 t吴燕晓 高村中学
7 B' p* D9 Y! V, ~8 a导学案的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老师和学生的心里,导学案是新的教育模式的标志。在这一年里,我们英语组的导学案编写也经历了几次变革,我想就“导学案”谈谈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以及导学案在使用使用过程中的一看法。
( j( R5 C* t; j7 j. ?: n
/ J  N& Z5 N  l5 L  e导学案是老师设计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从预习抓起,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可以说,出发点是好的。在使用过称中,确实是能激发一些孩子的思维,让他们养成了先预习,后思考的好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适合他们自身的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孩子,甚至可以找到很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 q; z% v" A2 B- P7 N: {5 D
! q0 J  W* c; h2 D班级中很大一部分同学,能按时完成导学案上写的作业,让他读的单词和对话练习的句子基本不看。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本不当回事随便抄写一点应付了事。真正利用起来的学生不多。而正因为这类学生占多数,所以老师总是感觉课堂很被动,计划完成的课堂任务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教学进度,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是很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的导学案就偏向于题型的设计与罗列,通过做题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这样对于口语方面的训练就减少了很多,其实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 5 ^; I+ }% k1 Q% }/ _. K( E

$ v/ P$ z: l/ S1 O5 ?; q在这之前,我们英语组的所有老师,都认真学习了杜郎口的优秀导学案,在吸取别人优秀经验的同时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努力编写更适合我们学生的导学案,每份导学案都是先编写初稿,初案,在集体备课时研讨形成细案,确定了学习目标、导学内容,导学案在不通课型上的使用,小组分工合作,集备补充,课后反思等几个板块。每张导学案提前两天发给学生,让他们做好充分预习,有了充分预习为前提,课堂上的效率就会高出很多。但是也有学生不会这样做,使得老师事先设计好的那些教学步骤很难在实际课堂中完全应用,导致老师为了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匆忙赶进度,想要扩展的内容没时间讲,最终导致两个结果:1、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时间巩固。2、可以扩展的内容,学生不知道,限制了老师的思维及上课的自由发挥。
$ m' I9 q8 F( W) ^& w
) I; H7 g$ B/ u% j: h+ }) |+ M以上是我在这一年使用导学案遇到一些问题与想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英语组将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让导学案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来。: T, i' J9 m2 e8 e& ~! N8 _- }
7 w9 y: V4 N- f0 y" o/ _6 b; ^: \$ c
丛丽妍 文登营中学
' J5 F2 E) x  o, |首先,导学案的设计要实用。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形式,还要符合班级及学生的实际。学生预习的习题要基础化,不要太难。& h; [+ U- S/ h4 s5 h& y: ?
其次,导学案的利用要合理,导学案上的内容既不是纯粹让学生来完成,也不是纯粹由老师来利用,该是学生预习完成的内容,课堂上不再专门留时间与预习,而是直接让学生讨论后展示答案。
% e3 k  n! o3 s4 F: T! [" a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上要下功夫,既有学生活动的时间,也要穿插教师的活动。使用上也要合理,不是面面具到,也不能忽略重点,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P: C$ c  Y9 r4 s
其次,导学案的利用要合理,导学案上的内容既不是纯粹让学生来完成,也不是纯粹由老师来利用,该是学生预习完成的内容,课堂上不再专门留时间与预习,而是直接让学生讨论后展示答案。# T$ d, j: k2 c  Y
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上要下功夫,既有学生活动的时间,也要穿插教师的活动。使用上也要合理,不是面面具到,也不能忽略重点,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 A/ q$ o5 E6 l: z荣慧娜 文登营中学. n: [6 A& h0 I6 o1 n" j2 e
我是这样设计导学案的,自我感觉还蛮实用的:
+ @. W3 n6 Y& A& p0 [4 R分为四大部分:预习,新授,巩固,小测。: q5 b7 L- ?- r) m3 X
   " A  k0 F- @1 M) ?
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把新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一股脑塞给学生,因为不论你采取什么方式,都会不可避免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抵消了新知识的吸引力。因此,我的预习很少涉及新授知识,而是把学生学过的和本课相关的知识通过某种方式和手段纵向的形成系统,为学生新知识的接受搭建起一层层的阶梯,最终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M3 ^: P6 V  k( e. ]
   5 t" C+ d0 O0 M" t: R4 ~
学生做好了预习,即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新授课时,我的学案则着重体现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发掘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如何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进行自主的学习,因此,我除了设计实用的导学案,还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小改变,用来配合导学案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 O" i0 O( O. J3 X; d6 \( B   
9 m* V; n0 p! b7 O: M) i' ?6 Z人接受的知识通过大脑理解认识储存下来,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表达出来,才可以形成能力,才可以将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变成自己真正领会的东西,因此,导学案中的巩固部分必不可少。根据实际情况,这一部分只能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这也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去粗取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0 v! }0 T$ v: r$ e  p4 `
   - T; Z0 y8 q$ d9 Z9 Z' Q6 T
我每节课的小测是必不可少的,这既能让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进行课后辅导,也能促使学生查漏补缺,做到对自己每节课的学习心中有数。而且,对于小测的结果,我都是放在小组考评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重视小测的心态,反过来又促进了课堂上的自主学习。
) k  M/ S, V2 {& v' i  ~   这就是我的导学案设计思路。: j: C" E- M% S" R" ^- f8 t% y
郭红 七里中学
: M2 ]0 Q+ x+ J: `: k" c一、导学案重在“导”' }' P0 n" j& E5 J  O: }
        “导学案”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乃至每一小的细节设计,均注重巧妙的引导,这对教师是一个考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B: L& ]4 i, |' ?7 i# N) w/ d
        1、明确设计“导学案”所追求的目标) @$ f9 `: I1 q  d& k) k
        3 i$ T1 |; w6 N2 K7 U
(1)让学生清楚学习路径。“导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也要有学习过程。“导学案”针对全体学生,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的清晰的学习之路。6 U1 v" R1 I9 Q9 G
        
" V2 J% J. [- r8 N+ h! ](2)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是漫长而又苦涩的活动,只有不断地尝试成功,不断激活内在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设置“导学案”时要着眼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要使学生感受到层层递进的节奏,也要体会到轻松与喜悦,从而增强向更高点攀登的信心和勇气。
; ?% F( m# Q% X3 w4 n% e$ a        9 h. y% h1 T4 I7 i
(3)使学生学习有方法。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因此导学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明确指示如何阅读、如何识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u6 u1 E9 f# r( O鞠翠华 文登二中
0 L. O# _$ B0 x) w% l( }2 P我认为科学地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必须掌握两方面的技能。  0 P- s9 J7 J$ ]# x9 W4 t+ r# ]/ ]
第一,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得讲、不该讲地不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 \2 u2 W- i3 H, ~* e% \
" P# n8 Q% Y" {" O( \" C- Z: X* U% |
第二,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  
, L  A: P+ B7 q8 [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   4 Q& {3 J) y; |
+ {# S/ Z2 i& {5 Y8 w+ b1 ]! _" k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切忌一刀切,好、中、差一个样。这样必然会扼杀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4 U- S& v5 Z2 {* R
于秀娟 文登二中' |$ _: {. q! Q5 U
要设计一份好的导学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灵活取舍使用教材,适当拓展教材,为学生接受新知识设计出一条自学之路。另外,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设计不同难度的内容,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0 \% i8 w, g8 q0 O: w( ~# X
于秀娟 文登二中6 n) K2 V  g8 q, s2 L( x7 R" u# G
导学案的设计怎样更好地体现分层教学。
! o' Y) k5 |% I传统的教学往往以“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注重学生的差异,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的发展,以至于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投入的热情,只有改变这一传统的模式,让学生自主预习,在设计、选择和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得到加强。由于学生对这样的预习充满了热情,所以做作业是格外投入和专注,预习的质量和效果也会有所提高。因此以后我们在布置的预习任务时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层次,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只要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了,注意方法了,那每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肯定都会有不小的进步。! v0 `. I9 O8 [
于庆春 文登英中学# |/ B+ N7 y2 i. m
教师要想科学地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必须掌握两方面的技能。  
: }2 v; v  v4 N1 M首先,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4 v& v+ f3 _- \9 n* ?1 Y( F& Q
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得讲、不该讲地不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   ' t+ P9 j; Z8 W1 A7 v8 ~/ Y

5 k! b9 {* M  b, i6 D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 n! a: r8 [7 y
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   9 x, `8 u9 U2 t8 B3 x+ D  Z3 l- E
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  
2 Q* ?1 h6 w$ H, m( \4 v( B$ y, P: H3 v3 C: l9 R* _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切忌一刀切,好、中、差一个样。这样必然会扼杀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 N: z0 q: m8 v% t
当然,教师在因人而异地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不是说说就能搞定的;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有很大的耐性和热情,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品德。8 `2 G: g- A% F9 u- K
吴燕晓 高村中学
5 z  M/ M% S8 M, P“导学案”的基本构成要素 # \5 n" w7 G$ V7 K& G# q
(一)导学案标题。标题要规范,要明确时间、学习范围或主题等。 ! r1 I/ g1 X) t4 e2 s/ U0 ~! ?! B- K
(二)目标显现。目标不需要在导学案中全部显现,尤其是情意目标,倡导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导学案中目标要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主题,要分散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框架。
: a) I; R2 @. R. J1 I) ~; ?(三)前置补偿。新课之前,教师挖掘教材,充分预设对与本节课相关联的旧知识,学生的记忆情况、掌握情况,从而在导学案中设计“补偿”环节,以保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足够的精力与信心。 ' T: d* u( C1 Y  ]
( v, a) b8 b6 B( @2 k- z9 i
(四)新知学习。教师设计新知识的学习,要严格遵照三个基本原则,绝对避免对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学生不能充当“搬运工”。为此,设计时要努力作到:
3 m' b. a7 V0 G- h8 q( C1、知识结构化。建立要素明确、连接性强、派生力强、亲和力大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图式。 6 K2 l& u" l/ h( a6 G5 ]! U4 Y
2、内容问题化。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确定学习层次,以有限的知识构建问题序列。采用“问题加办法”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n3 m' {6 c4 Z  [! P* Y
3、学习内容经验化。引导学生发掘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素材,实现教材由理性到生活世界的转化,注重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知识的源泉。
' w! w3 o' N3 Z6 t+ m) ^- Q(五)方法引导。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实际,导学案中要借助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导,给予学生课堂合作展示的说明。这样,学生会逐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感,会大大提高课堂的节奏与课堂对话的顺畅高效。 % T/ G" {$ R$ i) K8 B* _8 D/ o

: n  z- T/ T2 B$ s  f$ {- z实践证明,导学案的科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实现“超前学习”,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的培养,容易促进形成课堂的“有效质疑”,带动课堂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科学设计导学案,能启动有效学习之门。6 i/ n3 _- ?, _# `7 C" a8 P# ^$ H( K
于春莲1 泽头中学
3 |+ V* A- x& t5 k导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预习好。通过导学案学生知道自己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是什么,合作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应该通过本节内容着重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等等,在题纲上都有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一目了然。另外,教师在下节上课前,收起来集体批阅,以备在课中有的放矢。
' E& I! V+ t6 `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课堂小测四部分。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面面俱到地去讲解题纲,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学生通过课本完全能掌握的,教师根本就不用浪费时间去讲。对于重点知识和批阅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边检查边强调,这样一来, * y( X) e  S! q/ Y) f3 t$ P
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自主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 ]% n# _3 l0 w( a" `
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和小组之间或者补充问题,或者以其它身份提出新问题,教师适时点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测就是小组之间互相批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在课堂中教师采用的形式是尽量少集体提问,多个别提问,多让学生动笔写,少口头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有点紧迫感,提高课堂效。
  O; z. ^' j5 e7 \许道静 文登营中学
" a1 \1 x( ^3 ~6 b! S. g0 |导学案的组成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学习内容、课堂小结和达标练习几部分。 . t7 U$ G; }2 J3 l1 ]1 X; A
1.设计学习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5 T1 o4 B, V4 r3 `: b
: J4 f2 r% W' v2 v! Y2.课前预习要做到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 J/ Y6 }' k; \7 I' o# Z5 N. o4 J
3.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 G8 W- g, @) p
9 j! [% F/ ]- o4.学习小结部分要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 w& y* A7 j/ ^) Z+ Y' X% `+ h* g/ V6 h% f$ p7 X5 S- q
5.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要求题型多样,难度适中,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q/ y  s4 y! A- q# x7 K+ z: ]8 D于晓丽1 高村中学
3 p6 Y" S0 Z* H+ t: d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得讲、不该讲地不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   4 b9 Q$ C0 H3 J, X
) V; P: v: y0 H& O% k6 w
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 e5 w; ~8 T* f8 o, `" O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   * @$ P2 g! j, {! a
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   % }  \4 r% F, U: c& O" R( R: X
& C/ P" S/ m8 k9 V4 q2 a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切忌一刀切,好、中、差一个样。这样必然会扼杀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b6 G4 q4 U& f! [+ K, L1 T" l
当然,教师在因人而异地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不是说说就能搞定的;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有很大的耐性和热情,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品德。  
0 ^# x* U3 `! h8 S
# t0 ^7 z9 ^" D, u& X; z; @周红芹 高村中学
. L/ v5 a% V- y% ?一、准确理解 “导学案”的定位 9 W& ]: b/ G; r  P. W
1、学生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教师的教学内容反映在导学案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先学,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教师因需而教,因材施教。
. }1 ^; b& O/ `) [6 ~2、导学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这个过程不应该是知识的复制,而应是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初步再生产、加工与创造。 7 _& Q8 m$ f0 {& t$ V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 Y% y. U( F3 F/ C+ y(一)趣味性。学案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产生成功的体验与对新的成功的渴望。 2 d4 T/ y$ L5 |6 }+ r1 q: ~$ O
(二)简约性。学案不能太复杂,一方面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案的内容要保障学生在自我意识里“能学”。当前强调学案以基础先学为主,以课堂核心问题为辅进行内容设计。
# p  A1 Q4 e, l* t( K) H" U! i( W& A  ?; J+ R* f7 G# c
(三)自主性。学案并非练案,非巩固性作业,非知识的静态搬运或者复制。其内容涉及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 v! g, [5 H! [( ?0 `
孙立超 实验中学
; A6 v( `3 S# v导学案是新型英语课的基础,是教师对课时或单元教学内容目标、组织、学法、评价、反思等的总体规划与学生活动学习策略、评价等相结合的教案与学案的统一体。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学生自信而充满乐趣的去学习英语。我们要注重如何使教学案吸引更多、甚至全部的学生。我认为可以分以下下几个步骤来准备教学案:
( d: N+ K0 i+ g2 j  一、总体把握教材 0 Y. b: Y; _$ `2 Z; W. x
    
5 D$ h' l8 a# h7 O首先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对教材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制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分析。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制定每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导学案总体的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案要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做到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训练。. Q1 E3 b) F7 t0 g
  二、集体教研精髓 ; h. k7 o9 g0 i, h3 X" ^) I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集体的智慧,在单词学习、新授课文、课外阅读、补充巩固练习等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导学案感兴趣,对不同的操练方法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并掌握了重点、难点。+ a& S6 z. L8 B  ~
三、自主学习出效率
& I+ F$ i9 C5 b, C/ I5 ?# p" E导学案要体现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及时的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学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重点、难点,自己进行语言知识的归纳、学习方法的总结调整等。
1 W7 M( u, Y) ]" v. k  四、评价激励进步 : R) x% [! z- I
  在漫长而艰苦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会产生厌学、退却心理,这时及时地作出评价、及时的鼓励尤为重要。导学案里,要附加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或教师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不断向着前面的目标努力。在导学案的最后附加名人名言,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 O  K/ Z( J0 n6 @& D2 n$ N
3 e- H3 M% p' n8 ~9 F* Q
  五、反思促进成长 0 V* i& R; Z5 U- i* w! T  W
我们要对整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无遗漏之处、需要补充部分、教学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学经验,同时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学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总结,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学习规律,能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B8 [: \7 e& k; O) V
下面是我们在运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i' S) y, O* H7 F( D
     1、在课前准备中针对本课的兴奋点来激发学生去预习,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了。+ y# }& s. c1 `( B
  2、教学过程的组织时,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操练,以小组形式、以好带差、口头和笔头齐用,对本课时以及本单元里的重点、难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8 Q& i+ r6 C- |$ S0 R9 V  3、我们对每一课学生所学、所掌握内容的程度进行评价,并增加学生的自身表现比较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O, H1 D) Y% j, ~! l! j- ~/ h
  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导学案、使用好导学案,让导学案成为学生的好帮手,不断提高我们英语教学质量。
4 I4 j) u& U% ^$ R- ?张峰 实验中学
# o$ k% U( d" {% q) f, k英语的“学案导学”设计:包括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心得。”主要是学习过程,我认为应该细分为:一学前准备(预习部分):包括单词,短语,句型,必要的话,要加些语法知识讲解和知识点的讲解等内容。二探索活动(课堂练习):这部分要涉及本节课的单词,短语,句型的应用。如:根据句意及首字母完成句子,英译汉,句型转换等。三师生合作:为解惑答疑部分,先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先由学生回答问题,若学生不会或不懂,再由教师讲解。四应用与拓展:这部分可设计书面表达内容,目的是当堂知识的应用和升华。最后的学习心得也要做好:要求学生写出收获,经验,教训等。说实话,学案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它浓缩了教师的智慧和心血,“完成一份学案不易,做好更难。”8 |: w2 a' g8 ^9 b5 D, U7 F
学案的运用:第一天发给学生作为课外作业,第二天,若有时间收上来检查,全批全改,上课时,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讲错点。学生都会的,不讲,坚决不讲。若没有时间,可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由小组长检查,上课时汇报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英语课大部分是上午的课,适于小组检查,要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9 Q/ {1 B# t# x9 p3.讲评课学案一般应包括“目标要求”、“试卷分析”、“重点、难点”、“问题突破”、“规律性认识”、“变式训练”等栏目。其中,“试卷分析”主要是试卷说明、正答率、问题归类;“问题突破”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要针对问题的症结设计好探究过程,当讲就讲;“规律性认识”包括知识、规律和方法的归纳内化。/ X( z( q( g0 V/ l9 C
于淑玲 南海实验中学* F2 g4 Q2 ^, o# o3 s( u1 W! W0 R
导学案的使用也有了一段时间了,在导学案的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 {+ D3 U6 k1 ?2 g' F% b一、学生不知道怎样预习,有完成任务之嫌。  v0 l# [4 [3 R) R* H+ i
导学案发下来之后,学生第一反应是跳开前面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提示,直接来到“写出下列单词的音标及中文意思”,快速地翻开课本把相应的答案写到空白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怎样预习。& D) ?( D( k7 N* g- N* q
二、导学案设计较为单一。) P8 u2 I4 I9 r' g- X1 Q9 S
导学案的设计分为这样几个板块: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及课后作业。应该说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教者的设计,另一方面简单的几点,一目了然应该说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把握,但是,施行了一段时间以来感觉学生的新鲜感没了,积极性也不如从前了。怎样让学生做到有效预习呢?我觉得可能要稍微讲究点预习的策略。我在设想:是否可以把几个板块的内容做一个调整,把学习目标放到后面去,改个名字叫达成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课以后,自己在达成目标里把他自己或小组成员所理解的内容写下来,教师或其他小组再做补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目标的达成。 9 a( f" l% X! [0 W
二、导学案的设计怎样更好地体现分层教学。+ Q) u/ u$ \& N/ D" n4 M) ~: l( b* ~
传统的教学往往以“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注重学生的差异,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的发展,以至于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投入的热情,只有改变这一传统的模式,让学生自主预习,在设计、选择和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得到加强。由于学生对这样的预习充满了热情,所以做作业是格外投入和专注,预习的质量和效果也会有所提高。因此以后我在布置的预习任务时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层次,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只要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了,注意方法了,那每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肯定都会有不小的进步,这不正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吗?- E# h8 @; h1 J' ?- S; _; @
孙萍 界石中学
4 a0 \, y/ K( k; @$ J4 Q2 M6 Z如何科学使用“导学案”?8 @6 Y$ S# ]) n2 X1 L- C7 I
    我认为在使用导学案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任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备课,达到学案的最优化,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高效性。
: U# U$ w$ I4 R! a" U# B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A; }2 ]) \6 X5 s' L
专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导学案主要是对导学案进行全面解读,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得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然后进入个人在导学案上的二次备课,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导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一体化。) Z1 X" K4 X! t. k) `' x
专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导学案主要是对导学案进行全面解读,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得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然后进入个人在导学案上的二次备课,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导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一体化。! t8 Z& b( o# M  {3 I: d
邢竹青 南海实验中学
" I, y  f0 e: J& B) `( g3 {# u* Q如何科学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 a9 c$ ]# `( K! }% X; y/ Q
导学案容三者于一身。它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同时还是学生的练案。所以,要想设计出实用、高质量的导学案,作为具体操作者的我们真的要付出许多。设计导学案我们应做到 ( K3 X" d( u5 v, J% C. F
& W, }  k3 H/ b7 w2 b% j8 i/ ]
1、知识问题化 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探究,去练习与巩固。
4 \" a& _2 y3 E% ^9 [2、问题层次化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6 ?8 V2 A5 @3 F( K# L8 |3、内容精细化   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理顺知识点,找准重难点。 % N8 ]" E- O) u, u1 p; n' U
4、练习专题化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 S- h/ v  S) c5 D: E/ B5、导学重方法   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目标。 9 |$ K; V0 y+ R& K
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力争要做到 ' s: G4 @# s8 a* C# p6 k7 H- b, j4 `
一.课前学生要充分预习   a( _& i' j: B8 |
一堂高效的英语课,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因为学生只有预习才知道,哪里会了,哪里不懂,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什么,向老师请教什么。可以说,预习是否充分,决定了高效课堂的成败。
+ R7 U6 R  I! K: Z% K3 u) y# E! C0 z. r# f" j+ L6 I) _
二.老师备课要充分
" |2 A6 |' U1 [) _! O在每节课前,老师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老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标准是我们英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要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 W6 B# Z2 b. ~0 n0 H% b

8 j( C. C, ]) t' K9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8 |6 F' }. t7 |3 Y* H一堂高效的英语课堂还要依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因此,教师应努力与每位学生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宠爱少数优生而忽视其它学生,因为教师的良好人际行为可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同时,还要努力创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合作关系,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个人与教师、小组与教师、班级与教师之间的愉快合作,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推动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果。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树立自信, 7 e6 l1 j& F6 W% H4 K8 ?8 _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积极体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条件。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对学生的成功予以积极的肯定和赞扬;课堂上多使用鼓励话语。 ! x6 H0 {6 g# H+ q$ W
四.积极鼓励小组的合作学习
2 }  \4 T: {, R7 P% j1 k: i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师把全班的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若干个小组,将优等生和学困生分散安排到各个小组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英语实践活动,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他们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这样小组活动能成为转化后进生的良药。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这样也会对英语教学起到反拨和导向作用。 : I# p% L, x) {6 g9 Z8 g0 e* b" ?

) X% R* |+ @2 O" Y# W8 `$ Y- M3 z五.建立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 \; n0 n3 x9 s, O0 Y      
7 u' I. o; C7 a) T0 j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常让学生登台轮流演讲或复述课文等,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
# T8 o1 }& L0 r9 h- i4 D
1 d2 x% b: r6 Y- Y: T7 k* j3 [六.课后多反思   }" U4 {4 A& s( a7 E; R
每节课结束,老师要从“教”的角度对自己在上课中遇到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记录一些值得保留的做法;学生要从“学”的方面反思这一节课学得情况。弄清楚哪些已掌握,哪些还模糊,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 y, t$ [4 b, x( e7 {% v8 I; N

  K: y8 r6 f. m! X周娟 葛家中学
' l. |- u3 M* N* M5 B, i在导学案中老师们都会忽略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而对课本进行预习呢?我们在平时的授课和作业的设置上都注重了“分层教学”,那么导学案是不是也应该体现这样的特点呢?
  S8 m6 S; D$ l# H老师们往往以“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注重学生的差异,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的发展,以至于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投入的热情,老师的一个要求想要学生达到同样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5 h8 B/ t9 F" E! j) U% ]8 O
所以要改变这一传统的模式,让学生自主预习,在设计、选择和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得到加强。由于学生对这样的预习充满了热情,所以做作业是格外投入和专注,预习的质量和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 a& `2 r+ G( H* r4 [8 k
因此设计预习任务时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层次,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比如说,可以在一些小的地方体现,如,对句子掌握方面,可分出三个层次,全部,四分之三和一半。老师在设计的同时就应该标明哪些是不同层次学生需要掌握的。)只要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了,注意方法了,那每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肯定都会有不小的进步,导学案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A, F& X1 X3 }; l/ Z3 x
七里中学 周向华
8 |+ i8 b: B+ q7 m+ [) D导学案没有具体的模式,年级与年级,学科与学科,都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差异制定出来的导学案,它就是我们的实效模式。
9 [! l+ [( }& {, [一、导学案以全面了解学情为基础 6 h5 Q* V$ F' o3 d: y) a! `
我们的学生好、中、差都有,我们应满足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要求。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就应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的题目,要让学困生能“吃”,让中等学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 S3 C" B; a* O& d8 m+ y# w
& j: V% I+ N" l% ]& A; I  g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再加上能力不足,我们的导学案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定量的填空;而高年级的导学案就不用填空,而重在设计一定梯度一定思维量的导学提纲。总之,导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情,符合校情,一切为了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案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 n6 ?' e& ^) \: l+ `; R7 i1 x
% }( S2 L5 f$ w二、导学案内容习题化 % F* @  R# @0 K9 M+ E' A9 r
个别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的编制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的照搬课本内容。结果导致学生去抄课本,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死记硬背学习内容,并没有经过思维的深加工,仅仅停留在课本表面,失去了“导学”的价值。我们说导学案,关键在于“导”,学生凭借着你的“导”能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这就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导学案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拐杖”,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力的提高,最终要完全丢掉“拐杖”,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这就是咱们的最高目标。
* B0 l- X2 Y3 N8 @% |
. k% l4 K" z; s1 i0 x" O; |0 T7 m设计课堂导练题时必须遵循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和突出课时重点知识的原则。因为课堂导练题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堂都应明白的知识。同时这一原则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自觉性,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听讲了,都能既迅速又准确地完成它。
3 |) m$ g8 G' U4 N* x1 m- r: }! M) t/ \9 ~) ^1 T
    三、趣味是导学案最好的调味剂                                                
& A# V1 r9 ^- O# ^' T  G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地说,我们设计的题目要难易适当,选择的语言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用,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R- L% U4 Q4 _8 Z
宫丽伟 米山中学& S$ s, X; K/ y+ r! C: u
使用导学案给学生们带来的可喜变化
6 a8 z9 k5 X0 e4 T* p1 y6 x在没使用导学案教学以前,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座位编排也采用的是传统的二人同桌,需要讨论常见的是同桌简单一讨论。尽管我也很用心地备课,希望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但效果一般不理想。自从尝试使用导学案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慢慢“活”了,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因为学生们自学导学案上的知识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把导学案的运用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方法合二为一,较之以前学生们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下面是我总结的这一学期学生们在方方面面的诸多变化,大家从中也许能受到些许的启发。
; k& Y8 Z& R% Z$ f$ ]+ P( t2 o: C5 }' w$ Y/ n1 Q0 W; v9 s
一、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4 X8 J) U: L7 x4 a8 f
 为了方便学生们互帮互助通过导学案自学英语,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学习时以组长为中心,大家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一起进步!由于小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帮互助的环境,实现了学生优势互补,学习优秀的学生给其他组员当起了小老师,他们之间更易沟通、接受愿望更强。原来学生只所以参与课堂活动不积极,究其主要原因是听不懂,不知如何参与?现在每个学生都在为小组的荣誉而行动起来,原来沉闷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人人争相参与的活跃课堂,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深感不是学生们不好,是我以前的方法不对呀。 7 Y( N1 c1 a9 p1 Z& t
/ v# Z/ G% g8 ^- w3 M$ @
 课后闲聊,一些学生告诉我说“以前总以为自己是个差生,根本不可能学好,渐渐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念头。开展“运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看到别人都在积极学习并回答问题,为本组加分,我就觉得很不好意思。组员们也都很帮我,我慢慢也能回答问题了,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也很开心的”。 6 E4 i. I8 @7 y

& @5 B3 V! S- G2 P, s   
) @) M# X! f! u, O1 T2 \" D! f可见“运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对全班每个同学都有好处,每个同学都得了锻炼,他们课堂上发言的次数多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参与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 `0 c) A- V" [' O  H1 e. Z
9 u% g" K" O& K) R- w8 ^- L 工 二、课堂上明显的纪律问题不再存在。
2 {9 C  s/ b6 x' R/ \( ?; } 以前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所以索性放弃了学习,课堂上就会干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来干扰课堂秩序,为此事我没少伤脑筋。思想工作做了一大堆,火爆脾气也发作过几次,可课堂秩序总是好好差差,没有明显地好转。可现在几乎是人人参与课堂学习,否则会影响自己小组的整体成绩。学生把心思转移到为小组的荣誉而积极进取上,所以上课违纪的学生明显少了,上课纪律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究其原因,原来的课堂是一个老师管理几十人,总有管理盲区。现在老师只需管理几个小组,小组长全方位的负责管理本组,老师找到了得力助手,矛盾被分解分化。 9 I& [' ^' c' }+ N# p. f- \% m
# e( }& u4 ~) @; A
三、作业能保质保量的全员上交。 - ?  ~- S7 F$ I* j% O9 Y9 ]3 j
     
3 J- ]% c% n( U( v我以前给全班学生布置的都是一样的作业,现在我考虑到由于学生们的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所以作业的布置必须呈现层次性,否则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和优生做一样的作业,那是在难为他们。因此我现在布置作业一定考虑到层次性,以保证学生们都有作业可做,加把劲都会做,以打消他们对作业的畏难情绪。
; f9 [0 e* N  h  W8 _# y# z4 }3 |- K, U( v" [7 r
我在设置小组考核时作业占了一定比重的分数,这是决定小组成败的关键一环,每个小组长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在作业监督方面做得很好:小组长亲自检查验收作业,发现组员质量有问题,他们会自己解决,都会尽力做到保证质量和数量且准时上交,这些都使得以前学生作业不齐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
3 n9 L+ ^0 J/ y9 N: z5 |8 t
' |1 ~* }) \% I6 E+ ^   
. a  D" l; p: I6 l* |3 q. X“运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行时间虽短,尚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它已经给我的课堂带来了诸多可喜的变化,这一切都归功于我抓住了学生爱惜荣誉、积极向上的心理,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让老师在学生的提高中得到快乐。正应了马克思的一段名言:“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教育处处是契机,抓住了这个契机就一定会创造出一连串的奇迹。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 K5 R* T1 P& m. F8 w
  c+ \1 e- W* @1 t3 E8 M6 [' O王忠显 米山中学
- F2 W! F$ q2 H# C; w+ j' }导学案的使用要体现一个“活”字。因此,我们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无论它是自己编写的还是别人编写的,都应当站在临战的高度进行再认识,去除不必要的枝节,使自己的心中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导”,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达到“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 w$ |0 B: x2 z! R4 {0 w3 S
宋宗伟 大水中学
# n$ n2 A8 o, Y- g" F7 Q6 G/ f要想编写一份好的导学案,那充分挖掘教材就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 G0 |. j3 {: X3 r. q1 u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本成熟的导学案必须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英语导学案更不例外,它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大。因此我认为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我们应从以下四个层次去挖掘教材。
- @+ T+ j" c& K1 i1 o6 h1、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 c/ x% w$ i- [2 l  k/ B
2、要读懂教材的重难点,使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设计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N: K( N8 s: b+ k. F. N
3、要合理组合教材,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增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与课时内容对口,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X3 [: U1 |+ {  I6 V  E0 L' U
4、要通读使用的配套教材,读懂教材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7 M4 w2 j2 ~# G0 Q4 ~$ z; r5 e' T房华1 大水中学$ o& N9 B: ]! y+ J2 y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3 u6 M7 c, f4 R1 M' G
潘琳琳 大水中学
' L5 {8 K7 [2 I" S导学案如何用起来?用的时候分几步走?应该注意些啥,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
0 G, B! `2 F* K$ b$ z2 u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 T% ~# m/ c2 O

$ y( I& g6 o8 i, _4 B# R
; U; {" r5 Y5 b3 F) V+ Q  y5 n% ^2.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 T% @0 F: k& d5 Q4 ?. G% G# ]$ P3 j. d+ c  x: B3 z
! v3 R! b2 T: I# l. m) z
3.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使用性。要是所将的内容条理化、层次化、浅显化、实用化,力争用浅显的例句,解决实际运用的问题
7 ]+ Q  o$ x+ N$ O$ e/ Z6 x2 _& I' V; V% J& m5 \4 m

- S5 M9 w7 i; M0 k! ]4.反馈检测。这是导学案最后一个环节。反馈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由浅入深、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检测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检测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检测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L7 T. B/ J. t- C+ H
1 Y: S. B2 M7 B5 d$ L4 @/ e
李春花 南海实验中学! c& c) a( s7 N' D5 e& H
导学案要注意以下问题:4 i) c! m: Y) Y) p5 z$ M8 z
1、导学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从而更好的体现出互动。" B4 t' \$ i" ]& `+ d. b2 Y
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常常让某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活动表现为教师和单一学生关系,学生之间的横向互动根本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是教师强加给学生,教材成为课堂上可有可无的东西。
  x: o/ {5 b: n( b1 W6 l# i2、目标设置应注意目标具体化
+ \9 R. f- ]: }) x% C初中英语课堂中互动是以任务设置为前提的,有些教师设置的任务难度高,目标设置模糊,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常常导致课堂冷场,教学环节脱节,无法达到真正的互动。
7 q8 v* q; M% p$ j' \, ?( s3、小组活动应注意时效性* j" j4 f2 S9 |# s  F
小组活动是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在小组活动中常常是优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任务完全由少数人包办,其他学生仅仅是充当观众的角色,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V4 J3 X$ r5 g6 @+ s
总之,导学案设计上要下功夫,既有学生活动的时间,也要穿插教师的活动。使用上也要合理,不是面面具到,也不能忽略重点,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6 c6 j3 [+ `- K" z/ }% b, F
李春花 南海实验中学( Y& f0 X* d* E7 p
导学案”的课堂操作要按照“课前指导预习——课堂中道学——课后反思延伸”的步骤进行,具体地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 A" v" E7 [3 ?' s; ?+ Y$ E
1.提前发导学案,指导预习。 4 G. {0 `4 c& G5 h/ P
应该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未上课之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自读单词、翻译课文、学习课文中的重难点,并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检查”任务。
; t$ r. z) W& i" x, n$ S2.明确目标,感知难点。 . }2 A. T, U+ |' X8 f6 U3 M
将本课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任务目标,展示在“导学案”上,以便学生提前感知本课重点。成绩好的学生通过本课的“目标任务”就可以大致了解要学习的重点,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明确新学的知识点,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 i) O( @; H( ~; i% ]. V* q; V- r

5 Q9 h8 x9 h. t/ m3 X4 V& C3.复习旧知,导学新知。 7 i* A- W0 e7 r! r5 o4 U4 Y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引领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复习方法可采用“老师引路,学生自我复习”,然后再现生词,排除疑难。将主要精力放在听力训练、课文阅读和语法研讨上。 , x8 |( }/ F1 |. U
4.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8 i5 Q+ A7 q1 _3 f; S0 }
将简单的内容处理完以后,教师带领进行“合作交流”,此时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学本课的重点语法、句型、词汇、交际项目。组长负责收集同学们的疑难点,记录下来。如果是较简单的问题,小组内也可自行讨论解决。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组长负责教会组内成员,大家统一认识后,再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学习所得。 $ @+ {: O0 S7 |
& N& |+ w  F% p. g$ F- e( o2 `
最基本的要求是:小组的每一位同学均能熟读课文,部分同学能够背诵。此时,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指导他们自学,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疑难。 # F$ O* I& {# A
5.精讲点拨,适时巩固。 * B, r* O2 A! b  I" S  e0 ]8 {8 r
学生自学后,由各组组长代表提出记录的疑难点,可点名别的小组帮助解决,称作“挑战疑难”。大家都无法解决的疑难,由老师点拨、精讲。然后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难点进行练习巩固。称作“讲练结合,适时巩固。”
, S( ]3 o- h) d: ~
8 A! X" t/ S/ X: c0 [2 p孙建志 文登二中
$ m$ s6 K; N/ B& p# S  u3 v关于导学案的编写,加我认为要把握这样的原则: ; |+ R* l' I' \% `. w2 W& i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6 R& h( E  B# @2 a! O/ e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 z$ `2 D; i3 G" p  n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 |; z! D3 C! B& u/ M3 k5 S1 Z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7 v! |% F; ~3 g史明辉 文登二中
6 h: l& M' M6 @1 b8 ~成熟的导学案必须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英语导学案更不例外,它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大。因此我认为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我们应从以下四个层次去挖掘教材。 8 |: q. ?0 G! f

: G% U$ V' x. D/ \- g0 a1、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
) Z9 E$ B/ _" j4 [" J7 h- b2、要读懂教材的重难点,使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设计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T. D0 p' ~5 k) E5 Y4 c
3、要合理组合教材,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增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与课时内容对口,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o4 f; n2 R$ A8 ]5 {! K
4、要通读使用的配套教材,读懂教材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e  w: v6 ~; K& b4 w
赵锦霞 三里河中学
% W- G8 P% c! K6 O" a' H* X/ B- p1
+ f% n  f; }4 e7 {课前: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提前预知,对学习有个强烈的期待,期望值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要把这节课的课后当成下节课的课前,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看能不能自行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要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不学不教,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 E4 y5 k8 d+ b+ X7 P6 C
2 , V$ S$ W1 z- o7 k9 W
课上:在课上,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们以前的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讲得太多,面面俱到,学生成了输入知识的机器,输出知识的传声筒。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强,无法激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学习虽苦,却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感受新体验,要让学生放手阅读;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播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资料来处理,要避免眼睛只盯着检测题,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成检测的手段,那我们的导学案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 v0 v3 R" _' H9 U8 g' F张海燕 文登二中
9 M( E" X3 Q' [3 V% t7 y( z  1.导学案中设计问题要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入手
3 y' Y" l1 S9 f) Q3 {6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 ' X- `) \, X5 _# n- q1 H# T- j5 K7 ^
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c1 ?- ]* i$ i! X  c2 y
2、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 e3 {" a' V/ U8 P0 P% y$ H' V4 _
在“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对学生学习效果紧系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纠正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以及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X  J: O% k1 ?7 w3 L4 K5 y- g. I5 T
刘淑芹 文登二中! Z. H$ @4 I6 g) j1 ?: |- _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D) B+ d- E* |4 s5 K! m  X. h
"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L3 O  T' ?' M+ R* ~9 S
邵英春 侯家中学
3 f  t/ ^5 O+ a' w% j9 u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也没有固定的格式。我们只要依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有步骤,分层次的从知识、能力到运用逐步加深,主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和交际能力培养。3 W  |% }& `* N2 s- |
我们应该一改以前提纲式的到学案。而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及时的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学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重点、难点,自己进行语言知识的归纳、学习方法的总结调整等,整个课堂教学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9 L: [! J8 v" V$ N, A* W
导学案里,要附加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或教师评价,如单词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争当朗读小能手,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对自己会读出多少单词为自己打分,对自己当天的表现与以前相比较评定有没有进步,不断激励学生,帮助他们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能不断向着前面的目标努力。在导学案的最后附加名人名言,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 X8 z' b) `, p' h3 f) R. y  i% k# `" G* r& s
于青 文登二中
6 I# a( G* A+ g1 i) }6 d, s/ h我觉得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重在“导”和“活”。 0 G$ k+ O6 Z' A4 W' k* O
一、            导学案的设计要“导”。 ' _% ?9 M  \# C% r; ]9 o
“导学案”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乃至每一小的细节设计,均要注重巧妙的引导。那么导学案要“导”什么呢? ( g* Y1 m. l9 P* z
1、“导”目标。 * Y* d. d  z' ]% T
“导学案”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并且要有重点、难点,也要有学习过程。“导学案”要针对全体学生,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的清晰的学习之路。
3 O; w5 o/ {9 b9 _1 c& r" s. K3 I! v/ E, m' f6 R4 x" \6 B2 E
2、“导” 兴趣。 5 t) O( k; N: V7 V) P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漫长而又苦涩的活动,只有不断地尝试成功,不断激活内在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导学案”时要着眼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要使学生感受到层层递进的节奏,也要体会到轻松与喜悦,从而增强向更高点攀登的信心和勇气。
" a  z: N; _9 O! w  X8 Q7 N  _# N4 C, _! d! {8 {
3、“导”方法。 8 N6 l! q5 p8 \' N5 [
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因此导学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明确指示如何阅读、如何识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7 u' D3 ^7 s, x. q- j+ I
/ a( d3 g, u( J+ d/ g! J4 `

# P: ?- m2 l  A5 i8 z二、            导学案的使用要“活”。 9 J3 C3 `8 `0 C

8 {. v3 r6 E( P8 y3 e导学案的使用要注重灵活,要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多变的学情,教师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积极应对,认真倾听,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巧妙点拨,因势利导才会柳暗花明。这是一大学问,也是一大艺术,是导学案的精髓所在。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地使用导学案,不会课堂的生成,那么导学案就成了“习题案”、“板块案”、“绊脚案”、“死教案”。教师要依据导学案的主线索把导学案的主要问题灵活巧妙地穿插进课堂,依据学生的回答,衍生出新的问题。要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甘当配角,借力转力,以学生的答案来产生新的平台,供学生实现跳跃。让生命的活力在动态生成中涌动,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精彩无限。
1 Y8 A# P0 j1 i7 h7 g
" z5 U( d7 [" }5 y0 x* I' V+ F4 C6 x马玲玲 侯家中学8 _. a9 R1 r- v, t4 m  _
一、钻研教材,制定总体框架$ g0 _" \- k# ^) ^
 首先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对自己所任教年级的英语教材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分析。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制定每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不同年级的教学案针对不同年级特点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学案要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做到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训练。$ x( w7 h9 }2 ^' v+ t
二、集中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受益4 l- K% B/ V% Y
单词学习、新授课文、课外阅读、补充巩固练习等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导学案感兴趣,对不同的操练方法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并掌握了重点、难点。例如:学习单词过程中不能完全消化掌握单词,时间一长,造成大量生词堆积。在准备单词学习导学案时,采取多种练习方法:填字母游戏、找规律组成新单词、把错误字母组合重新排列、给首字母填空、选词填空、看图写单词等,开展小组、个人竞赛,增加了单词学习的趣味性,使枯燥乏味的单词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加深对单词记忆的印象,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课文的学习过程也设计成围绕课文重点词汇、句型结构展开多种形式的操练,而不是一味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更愿意学习英语了。
0 B+ o, [7 i  C& f6 k7 p) Z9 W三、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
: A" w$ f$ T( z! V/ K4 f( x) S导学案要一改过去教案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跟着教师走的模式,而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及时的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学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重点、难点,自己进行语言知识的归纳、学习方法的总结调整等,整个课堂教学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
2 [3 L; ?7 U* j& N! [. D* ~四、及时评价,树立信心,不断进步6 I! Q1 y0 I, Y6 O
导学案里,要附加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或教师评价,如单词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争当朗读小能手,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对自己会读出多少单词为自己打分,对自己当天的表现与以前相比较评定有没有进步,不断激励学生,帮助他们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能不断向着前面的目标努力。在导学案的最后附加名人名言,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u8 z/ T1 ?* {1 n  i  k9 N6 Q
五、及时进行教与学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r& B8 w- M8 f/ s3 J在每课结束前都留一点空余部分,要求老师对整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无遗漏之处、需要补充部分、教学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学经验,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学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总结,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学习规律,能更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每节课后进行总结反思该节课的得与失,然后在下节课对上节课的反思与经验进行实践与反馈,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的教学课堂模式' }4 }! w. x. l8 b8 [+ l
丁爱欣 文登二中# h! I) H- ^5 J! S7 Q
实践证明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m& p3 [2 F/ P( ~  j1.“学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编写,突出学前、学中、学后三个环节,突出学前对于学习目标的把握,符合学习规律。 ' U: C) x0 u; m: I, O# E0 I) ^* l7 t
2.“学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肯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行为。 " k5 P3 c5 T. n4 ~% |
3.“学案”强调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检查,对于学生课前学习中已经掌握的不再进行教学
$ y& E7 ^3 q. m% h4.“学案”为学生提供了比教材更丰富、更新鲜的学习资源。 , D5 @* z# n6 z4 d5 H# [$ G  X; d
但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
6 X* r" ~' X- p最常见的是“学案”只是以知识学习、甚至是升学考试所要考查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标的练习题、测试题。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产生对导学案的厌倦。 / a9 Y2 }* T8 Q6 |0 a
因此教师要注意 * k, V: ?4 |) M( D7 S2 Z2 \
1.教师设计“学案”时,必须把握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能设计只有练习题、测试题的“学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内容的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导学案。
% U" B1 b2 m" \2.在设计“学案”、尤其是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资源、评价活动等内容时,充分分析和把握本班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起点水平、不同学习目标等,设计有层次的教案,内容由易到难。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内容
9 d8 {- x+ W- ~8 `李春花 南海实验中学. M( G& t, f9 i1 Q
如何设计和利用导学案,我感受很深,做以下反思: + O; K# m4 b) _; f: W+ \
首先,导学案的设计要实用。
4 P: h7 o  n+ z$ m% b# _合理、实用的导学案的制定,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这里的设计既包括导学案的内容、形式,还要符合班级及学生的实际。一份导学案,要有指导学生学生预习的思路,预习时探究的内容,预习完成的作业,还要有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需要补充完善或者提高的东西。一份导学案形式精美、内容丰富,但是如果脱离了实际,内容上远远超过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那样在课堂上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所以关于学生探究题目的设计要合理,探究的东西既有必要,又不至于太难,预习的习题要基础化。
* c! o; L$ ~% d: E; u: Z其次,导学案的利用要合理% a! }' J% k2 X, R* l+ x9 Y
导学案的职责就是辅助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所以导学案上的内容既不是纯粹让学生来完成,也不是纯粹由老师来利用,导学案应该合理利用才能最大发挥它的功效。
; p5 F2 m/ O2 O( h' I, p记得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时,一节课的内容往往玩不成,感觉很吃力。原来是我自己没有合理利用导学案,全部的内容都亚在了课堂,时间肯定不够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步放开导学案,该是学生预习完成的内容,课堂上不再专门留时间与预习,而是直接让学生讨论后展示答案,这样节省了课堂上给时间预习的环节。学生预习能完成的作业,课上直接展示,有疑问的答案在一起探究。对于只是提升部分,教师必需点到,精讲。$ \6 l' i4 }) t; d7 n
李春花 南海实验中学
+ n; l  O; [' E5 k4 i学案导学”,注重“导”与“学”
3 ]" S4 P3 e" R2 R学案的制订要依刚靠本,因学定教,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适应师生的实际教育环境,不能“虚高”。好高骛远只能使我们的方案失去实际的价值。
& f( O. O+ g8 p( C1、“学案”应注重“学” : P% O2 O: T: N$ s1 }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1 f) Q  P2 ]# C" @$ f) X) V
# e3 B  H$ k$ x2 R, M
2、“学案”应注意“导” % W& B# B0 {- t% s7 X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教育手段的多样
" y+ A7 ?; ~/ e1 D' i、教育方法的艺术,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 - H4 e+ B3 H: j, A+ P
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7 [1 a) e: y7 Q4 v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我们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趣味、生活化,力争做到“百货迎百客”。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5 v$ [1 Y  j; ?吕绍玲 界石中学
/ }/ v3 P1 u6 L, A. V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ood time . . B7 p% H$ N$ N- T* {' f! \
Section B 3a 导学案1 ~0 }' \% Z# {& X5 {# R3 E  V
主备人:吕绍玲
3 B0 |$ m1 d5 E4 _4 |4 X+ H3 l2 I4 r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单词、短语和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 e* S% @; n+ R
预习导航
$ w, ]! n  p* [' J6 e一、单词直通车
6 d9 {5 ~, @4 y/ J( |" `" R* k9 J" u1. It’s not polite to wear j_       ___ to a party. 8 V5 |1 F0 m; }9 _0 o0 l# T. l
2. I received many f____        _ on my birthday. 8 Q6 B7 _4 b9 M9 M, O6 r' P: o
3. Are most people __       ____(反对)the plan?
. h' Y7 ~6 I, a" h4 {7 u- d4. Youwon’t get another __        _(机会) of going there.
, P: r8 p" h, v2 d, R$ n( a5. If you are free,I ‘ll go to see you at 9:00 _      ____/        / $ `4 N- U& X$ L4 W8 `4 L
二、还记得吗?
! c" J6 Z1 e- d: `! q 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主将从现
* a. i+ \1 n. l# X1. I'll buy a computer if I           (have) enough money. # a' `3 L* a# ]9 a) F
2. If the train             (stop) tonight, we'll go to the cinema. + n$ k4 h: l+ E5 i) p, b& C
3. If it         (be) cloudy, they            (not go) there by air.
& E2 w; I" ]4 J& k- X. {! M6 h4. If she          (be) kind to me, I              (not argue) with her. & e  G+ g3 A0 p) s, [+ z1 k
5. If I watch too much TV, my mother              (be) angry.
) Z1 z5 K) o" [. I) U三、读一读
$ e8 j9 ~, S( M3 E0 iRead 3a and choose (T) or (F)
$ m7 [/ w0 a" N, B1.For many old people,becom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e might seem like a dream " z1 D/ G, a) T/ e& m! v+ L
job.( )
0 k, @$ z8 f4 x1 _2.If you are famous ,people will watch you all the time and follow you 0 {6 f0 G. I2 D
everywhere.( )   G% ^/ N9 w' x
3.Many famous people say they are happier after they became rich and famous.( )
% P' ]" X# j7 y5 M四、知识加油站 * d* d/ R" O1 n& ~4 R
1. For many young people , becoming a progressional athlete might seem like a
  ^& P% T4 Z' Sdream job.
. _, W# h0 v6 z: j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可能好像是一份梦想职业。 + [1 \  _4 P  G/ y& b8 j
1)动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might(可能)是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
) N+ ]2 V' p+ R# u eg:_______(study) English well ____(be)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now.
4 w6 v4 C* R, c) Q9 ]2)seem like +n.   好像是,似乎是6 s+ J2 o0 g' r- f3 M/ M* v) s9 i8 P
seem +adj. 好像,似乎
; K7 h( L! y3 B& Y8 `( CEg.:He is kind to us and ______our old friend. 4 o2 F4 I9 r( `' {9 w/ P6 n
     He ________happy today.         4 ], s6 L& ?; v  A* n% Y. h. |
     Electric toothbrushes ________impossible.
! G& s- b9 M6 j! H0 I8 H2. be able to do sth.        能/会做某事
& X9 m. D0 J0 \0 D, x 与can意义相同,但be able to可用于多种时态,而can只能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8 w( U+ L( y2 @, S
eg.I am able to do this job well.=I can do this job well. 8 s; K* h+ A, p. ~+ G5 ~
I will be able to speak English well.
9 |& Y% k( A/ z" u" S6 g She could read and write when he was 4 years old.
4 F5 i. m8 h5 @/ m( C You will______the match if you get enough practice. 4 v1 F4 ]  V! @) ?- e' \* Z& W
A. be able to  B.can win C.be able to winning  D. are able to win
& g7 s5 d' |, ^$ c+ f9 }3. make life difficult     使生活艰难- J9 W* B4 u* w2 m- T3 G
make的用法:% V, F; w8 I) g! {# J6 [
(1)make sb. do sth. . i$ n/ i' ~3 i
Eg.He made her wait outside.
. J. M6 f1 |, R(2) make sb./sth.+adj. " x& P% G/ `2 K& J% r: u
E.g.Eating too mush made him ill. ' I0 H! T; k% W: M8 ^
刚开始,稀薄的空气使他感到不舒服。 ) J; y1 V( O2 d) H& x7 Q
                                                                    & j. P, ]1 S3 V6 j9 V
我想让他高兴。
" r# j$ T9 I; j  ^! f. T  M/ Y6 L                                                                    " q9 e4 v) N7 |/ v$ M7 \
4.get injured受伤
* I+ H2 O) {: ^1 S% I* |8 n昨天他的爸爸在车祸中受伤了
5 @, i; g& T& V( M! G9 iHis father                       in a car accident yesterday.
. o2 X& x9 N3 g5.have a difficult /hard time ( in) doing sth.
$ z/ H. ]$ X3 V$ h' `                        With sth.
/ x( B: a2 `- f# o+ NEg.这个学期我感到学习科学挺吃力。 & o3 x$ Y0 R: Q5 @/ ]  }% X
                                                                    # t$ ^; Q( W% |
6. complain about doing sth. ' H% A+ @' J) m7 Y
Eg.学生们不该抱怨做太多作业。 * O& A8 m4 A# Q# x( |
The students shouldn't complain about          (do)too much homework.            
! k2 o1 W: c9 v! R$ M' Q4 g8 i                             complain that+从句 : S5 b$ \# S# H6 `! ?
孩子们经常抱怨他们没有时间放松自己。
& {% U: u: s: }' d- JThe children often complain that they don't have any time to relax themselves.
2 ]' E0 B& l& B. f( Y* g" w' ~7.become famous /rich/dangerous   变得出名 / 变得富裕 / 变得危险
/ A9 V% U( w3 V  Q5 }五、句子大搜索
1 Q; U: t2 D) L& `$ B& X, E$ b1 H  V  \Read 3a again.找出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并翻译
' X$ x. r3 A3 Z, h6 J) P8 E' R# U1. ___________________                                     _ 0 a' e5 E! d" `- N* B- ^' S
2. ____________________                                       
5 f$ B0 \9 j( q8 J1 u3 L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b" r  ?! Y( c4.                                                           + ^/ W+ i- Y% ^  x: Z9 G% i% n
5.                                                            ( ]( l# [7 h4 I" ?* `
六、课堂检测
8 X$ V& U2 {- n! o0 ~& X2 z1.Please _____ _____(拿走)the bag. I don’t want it here.
2 R6 B7 f0 s3 @) Y9 u2.He found a part-time job to _____ _____(挣更多的钱) for his further study.4 ^' E  C" Z! ?% q. y* j
3.She was _____ _____ (受伤严重) at this accident.; r* a  q4 x5 z6 n% W4 K# o: g
4.I’m glad that my little son _____ _____ _____(能) dress himself.* G. x3 n# n2 r/ ^5 O# z1 {
5.That old man went to sell newspapers to _____ _____ _____(谋生).
" `" R- f- ]5 `" z' y% `7 W于爱云 文登二中
; N3 d) d6 e8 M5 M9 ~0 J: l“导学案”的编写要尽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口味,可采用多种方式学生的学激起学生的习兴趣。要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通过对“导学案”实施,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3 N5 n2 L3 L+ @& I2 p
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编写的导学案,我觉得导学案不仅要实用,我们更要做学生喜欢的导学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e, r5 Z3 p* t! J% }) s2 E       导学过程
' E3 V. E2 {6 c" t* m: u+ Z1.          记得很多同学们不定式能熟练掌握,你还能记起他们的不定式吗?哈,毛毛雨啦!、
. C5 S: _  ?; X. ~9 v6 Ustudy_____ start ____ begin ______ stop ______
- v* k) X4 J; W  L; umake ______ win ________ find ______ are ______ ( v5 F8 \9 q& n4 ?& y( [  I2 S' q; Z
你还记得哪些?写下来,看谁最棒! - X8 }3 {1 C8 V
2.描述一个人时,我们可以进行外貌描写,还可以进行性格、品质描述。如:Our teacher is very strict. I’m very naughty. 6 a4 Y8 ^5 n% s; a5 X6 O

6 a) h( C* _' [3 p想一想可以用那些形容词来描述你的性格:
% a* f7 ^* j$ s7 g9 Z' G# u4 K—————————————————————————————————————————————————————————— / Y0 V( q" P) a0 u9 |# }9 ^
想想还有那些形容词,他们都是和描述你们班哪些同学?填写表格 & X6 Q% K$ {4 {$ P+ Z) }- X

7 N6 x6 N' ~7 Q% w8 E      adj.      
; n- v/ ~! h+ s6 ?/ c      classmates         ~& o4 |/ P4 P" ?' x# H4 }) H

, u+ L% N1 U! a4 ?  R1 o3.能悄悄告诉我你的理想职业吗?如singer, lawyer, doctor ……坚定信心,你会成功的! . W2 U. Y/ l0 e/ ?, ^- I5 d
My dream job:_______________
0 F- j* O/ `" z: i$ X调查你们小组成员的理想工作,为了达到目标,你们要互相督促,共同努力啊! " ?  `! n% D' K
/ @# c0 E( j3 `" }6 ]6 N9 W
      name      ! u  _  }( y" m5 F+ n
      Dream job      % Z, `. g. i) {4 f0 h7 Z6 T
5 E* `) o' {/ E: Q- [
4.网上大搜索 (上网休闲会儿)。
) y$ B7 x6 m5 w& H. C; D4 ^0 `预习查阅网络资料,了解Stephen Hawking, Yuan Longping, and Bill
# I7 P# q; W0 }9 u' fGates的生平资料、故事及其相关的成就。课堂设置名家访谈栏目课堂交流成果。(全员预习交流,优生可试着用英文陈述自己搜集的资料) 5 k- l# t  {1 A1 N
填写表格。 5 S! U9 F2 y4 q- f3 n+ z
# w3 b; E  w4 m  U* D$ U" I1 K
      Name place of birth Date of Birth Job Personality
* u5 I( g# U. i' l" `8 g           
' J' `8 \1 t& U. V' v( i; i           + w$ N4 v+ b" v5 X2 X" M
           8 r) A, L# F3 K+ _
% p3 J3 B0 C% H" T. m, T
5.晒晒咱的偶像!你有偶像吗?你了解他吗?上网搜一搜,准备充分了,上课为我们描述你心目中的偶像。你还可以扮演你的偶像呢,你一定会演得很成功!
* H3 `# k7 U9 V+ ~+ f2 E+ } - X% x1 r2 E0 `% d; s( {3 p, I0 m
      Name place of birth Date of Birth Job Personality
& h2 u9 {' m9 {6 Z           
: q& A& \9 J3 @$ J6 N8 X           $ [: o7 K3 W' M
           : [0 a3 d9 a: l. f# J" H. c) h

6 ~/ I6 b3 `$ \' ~- c6. 写下你课堂的疑问点,让我们在课堂上共同来解决他们。
0 m! D2 U; C  T* y, d. T于萍 七里中学
0 z+ F" o3 b2 e: W% y6 q( K首先,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 ]: g0 i0 `; E1 h4 R% g( d8 b9 a1 N% R
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得讲、不该讲地不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  
; ?% U( @3 f% F- @+ P0 q$ _! i7 B
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 b9 a/ G9 `3 Z/ H3 C  D8 s
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   6 _; @% X5 ?# {- t1 P! N
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   ( N* |& T/ g. b- R$ A. b3 }1 ?

9 ~% o0 u6 Z% @/ J- i5 A& L& w9 e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切忌一刀切,好、中、差一个样。这样必然会扼杀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 Q8 r& Z4 |7 {, E( W$ s# V5 r( O
当然,教师在因人而异地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不是说说就能搞定的;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有很大的耐性和热情,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品德。  
' C) A1 P4 s1 s6 X, E5 P# b
9 r( b" J# {- w, A. ?" _毕信静 文登二中* G. u; {% ?' S$ z: W) [' b
我觉得在教学实际中,一定要体现学案的两个作用:一是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学案可以让学生明白体会学习要点,从而进入预习形态,80%的学生能处置80%的根本知识,并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做好课前准备。二是能够做好教师的助手。教师把教学重难点设计在教案中,在讲堂上可以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节奏,并按照教学情况的变化随时给与协助和点拨,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这两点作用在教学中的作用特别突出。
; t. \' _* E" Z. E- U杨均凤 七里中学4 o+ h/ ?/ ^7 L+ J( s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课前小测、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共设置六个环节。  
! z( r) N8 W+ N5 O7 F (一)学习目标  ! }: h* F8 T% a7 c$ L% ^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各方面 . d5 f) b2 H* h7 A3 N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3 u( x+ p8 o% a4 m+ {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 R! {2 A; o/ N( k$ f1 g2 E8 @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3个方面 
, n& P3 g; d  z1 E# L  M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重、难点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q7 Y1 _- e: K3 [0 @
      0 {1 y$ O+ T: K' U  T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因地制宜。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 F' ]) B9 U& p+ }- V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明确用语。  
6 |* @: h$ B4 g- z  o1 d" ~ (二)课前小测,  
# W( \" A- z4 F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3 h; D( w& C. b1 w7 z6 `2 a (三)学习内容  - Y) L9 v/ N1 P. g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3 W. o$ H/ @5 i  ^& f3 n" w            7 A5 ^! Q9 y4 z- J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 Z' I, c$ `1 E" R0 m4 q+ a+ ~
(四)学法指导  6 z* n  j0 N5 S$ T
      1.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方法。, R3 |% x: \* k- W0 v
      2.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 t9 n$ D+ a  n) h
(五)学习小结。  
1 g5 B  }7 ?: y( o& b         
: y4 d5 R: C( {: Z4 _# p& d; Y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9 u" @- s5 c( J) c (六)达标检测  
* g+ H! w& f, I* l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2 ?" q* |  H& I  J/ L- v  L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 k9 M5 p5 x% y4 Q& O' p4 b  t2 _      2、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 F( E" G- Z, ]2 g  k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 I& K9 n; ?, }; p# u! q$ d* C- X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_# P2 X) |% L, O6 o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长要及时辅导学友。  ) D, Y* G! u( ~  K
杨均凤 七里中学% N8 P% \' v& f. Z/ j! I( }5 U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课前小测、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共设置六个环节。  
; m: B7 a/ u  k) k% [4 e (一)学习目标  
8 @; F3 L6 R9 F2 I& w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各方面 
; `/ K& `, x( m: I/ |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 L1 R* \4 w$ D# D9 l* d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 a) F! z8 Q: {3 v$ U$ C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3个方面  ; l6 u* j7 A3 i9 q, Q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重、难点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 l) e6 @, T- O1 Q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因地制宜。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
# f. l/ N5 E4 S$ H( H: S! [      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1 g# a# C8 {) H6 j& g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明确用语。   5 V- B9 w( a2 y$ B  Y, F
(二)课前小测,   : I( O( H" V/ W& ^- c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 x4 D, U5 N; z( Z
(三)学习内容  
$ U( ^8 c3 Y! W1 ]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 h  m6 }# J' a: x4 {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4 ^  \' k0 V2 {* o  D' p4 T
     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 F* L  R. D7 C# z2 N$ g
     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 D# p) |" n; q8 e
(四)学法指导  
6 x" P$ G! M* V/ h      1.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方法。 ( I0 l+ {9 E: `8 ~& {/ M* R( |2 A
      2.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 d) A3 @" W2 u+ V5 \# @! M (五)学习小结。  
+ `3 f* L5 S/ K5 N/ K& |9 ?5 m' ^            " l' g5 s) }8 g1 l8 B; K; H) \$ `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4 F* d# z$ x" a& Q- Q
) Q1 X+ }) |$ w. ~! H0 G (六)达标检测  
9 {% S- A& @1 J% a, h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9 u5 }" V5 t+ \- [) N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 P& \) B, r4 a; [      2、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 U' W/ \! Z" {, o( R. s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3 c2 I8 k+ v, O+ ~$ i: F! O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9 A2 r0 V1 b' Z% J1 ?* ~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长要及时辅导学友。  
2 Q# S# I3 h! ?, T鞠传文 张家产中学* r2 k  D7 }6 v) K8 G
如何科学地设计导学案?                                                                     
6 N9 d4 m; s4 m3 @6 ~1 j* D4 _                                                                                 ; [; x0 R, ~  l4 x( L4 a; s
                                                                                 
# E; e& U* |6 E# @                        
7 i: z7 F' `; p5 T# |/ `说实话,对于导学案的设计,一直感觉很模糊,不是很明确到底应该怎样编写,直到假期中通过远程学习,才逐渐清晰了一些。 3 X1 U" l3 \2 F( E/ c$ u2 g4 s' E
我觉得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用心地思考: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再详细地归类,把目标的实现融化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内容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哪些内容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哪些问题值得在课堂上讨论;那些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好;哪些需要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如果分类不
1 h5 M9 N7 O7 F                           明确,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头绪,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
" G+ P$ q/ B. H# w5 H当然,如果每天的设计千篇一律,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编写时,一定要尽量能创设不同的情境,制造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悬念来引发学生来提出问题,因为质疑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可谓一箭双雕,非常重要。 % x$ Q+ B" N. o# r) l6 Q

: f8 c8 b( K% G最后,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在同一年级组共同的讨论研究下来完成,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定要把大家的精髓都输入进去,展示给学生,这样才不会漏掉知识点,才能使学案更完美。; t/ u$ [* a& W  o! {6 G1 @4 ~
孙翠华 文登二中 + s! ^6 Z7 S8 d
 精心设计的学案,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键看能否用好,此外还必须有应用的技巧和实践的智慧。. ^. [- o+ M% N; b( z3 s
  1.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认真预习。将学案提前一天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根据学案上提出的课前学习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开展预习活动。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少而精的前提下,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规定的预习任务。在课堂上,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教师要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新课学习的认知基础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后续教学更具针对性,突出重点难点。学习时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评价进行督促、激励和指导。
# b' {0 B4 L+ A5 h* g2 `8 H( @  2.组织学生认真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学案上设计的问题,是指向学习重点的问题,是最具典型性的问题,是有保存价值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必须着重应用这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活动。要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引领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结合教材认真阅读、思考、讨论、书面解答和发言交流,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要予以归纳、指导和评价。
' X0 J. g6 z1 U3.把学案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应用学案指向重点内容展开学习活动的同时,可以应用挂图、投影、录像、实物标本等呈现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从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 E) g2 I5 H/ B! d( n
  4.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案的价值,重视学案的使用。
4 \' @+ W7 `, n) P9 Z" U1 B% R丛云霞1文登二中
0 d" h/ w" z- C! t1 R7 g0 u* Z导学案完成后,在使用时要求
, J, N0 y" }' Z. I0 |' v1.老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 V5 S- N8 g; g8 S7 e& \% z2.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5 Q1 L7 c" P( s- K2 O1 b, X) n

' V/ m6 M6 ?0 T* g3. 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单元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学习体会及问题。
/ L, G* ^8 f4 @4 _& n" c0 f
( ^% K" D0 z; J4 E1 _/ O8 P' M: w1 x4. 每隔一定的时期,把“导学案”装订成册,作为复习资料,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 t* c) M: `7 h9 E) d5 n& d( j孙翠华 文登二中 % v  O% b0 j; a# P' ]3 V4 i+ l
教师要想科学地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必须掌握两方面的技能。  
3 ^; M" X& Y4 K, p首先,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 u. y% V" y; n' A3 ]) f
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得讲、不该讲地不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  
7 `( u: u4 e( j4 p& D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2 Y0 p# w5 b; \  o2 o8 u; u5 ?
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  
% w* @1 N( r  p; y8 v8 V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
: l  B6 A9 ^: ~丁爱欣 文登二中4 F5 n. q6 ~& Y7 l: H
导学案的设计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
# z- A2 l5 d$ u课前部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复习建构知识,确定个性化学习方式方法。为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 r9 k* E! Z; X0 ?
3 q  B2 v4 |) f& D5 h: M: k3 H) `在课中1.教师提供相关知识和实践应用练习,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3 z3 D( ], Y5 t/ e  M; S
      2.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境,使学生懂得并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 运用。
- M& ^8 `, v: v      
5 U- ]4 E0 i& L% C6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O1 J$ k, g' M3 j& G  P
    4.重点是针对课前的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建构相关联的知识。 . ]! v2 H$ w3 t  H! j% |$ p

6 C' {  w( T2 F2 v+ d1 p2 s课后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即知识的建构,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重点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 ~( Q" s- J" o( n  E1 `& }6 t马玲玲 侯家中学
* U# f( X) c9 x* q$ T# _" ^如何使用英语导学案?1 G; c. \3 Z' v) E* }+ d
第一步:展示学习任务。 5 n' z0 w9 m7 y5 R/ N6 T9 Z5 @
   将本课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任务,提前板书(或制作成幻灯片或投影),记录在黑板一角,以便学生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的每一步学习都要以之为根本。 : [2 T. b5 o; R6 H6 ?# T2 F8 H
   第二步:检查预习
% C7 g* Q- N' j  X/ \   . x& A& ]3 Q0 g6 C1 ?
将“导学案”中的“学案”提前下发,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并完成预习作业。因此,上课时的第二步就是检查预习作业。但要注意的是,检查预习的过程不能纯粹对答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讲题,谈谈其个人对新知识的理解。
+ a7 U7 w3 W! y- _( m+ r8 o' Z0 p
* Q! B# V5 n# Z+ c1 c6 Q$ a" l第三步:个人创新
- q, c" R# c- y3 O1 e  W: U4 F   . y$ G' d$ l2 X8 y, z
要求学生将上一节课或此阶段学习的内容在课下进行整合、消化,创造性地表演对话,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设计。教师可以提供话题,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设情景,进行创新对话,加强英语语言的语用功能。 + J' C1 \3 B( j$ [" D, O

. S* U1 F1 r# L0 K# L, {    第四步:自学辅导
" l0 r7 r6 s7 x: x6 W1 S+ m    将新授知识导入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新课。组长负责收集同学们的疑难点,记录下来。如果是较简单的疑难,小组内也可自行解决。 6 u: I9 C6 M0 ^
    最基本的要求是:小组的每一位同学均能熟读课文,部分同学能够背诵。此时,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指导他们自学,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5 C$ }1 j& F/ ~8 O1 C4 ~+ Y
    第五步:疏疑解惑
0 W" `" m  U* S5 Q3 a1 r& F2 O4 J    3 J- ^% U1 `" O: Q
学生自学后,由各组组长代表提出记录的疑难点,可点名别的小组帮助解决,称作“挑战疑难”。大家都无法解决的疑难,由老师点拨、精讲。教师要创造性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各自的学习工具,如词典、复读机、辅导材料、自制的学具、道具等进行学习。
4 o7 c4 `9 Y# Y7 ?' E. k: y: Q9 C0 z! \# k  `' Z
    第六步:才技展示
" L% r" B/ [7 Z- I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课文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然后完成“导学案”上的“同步演练”题,并进行总结归纳疑难点。也可设计为:背诵比赛,翻译辩论,复述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新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
6 U, S5 S. |/ A: L3 w* p( _% e3 N+ ^2 s: }6 `2 ]# E4 e
    第七步:拓展运用( C" V& o: k+ d# M+ m5 D  {8 P: {
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创造新学的课文、对话。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要献计献策,共同导、演一篇完整的对话。然后在班级里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杰作。在形式上,可以设计任务,如:改编课文为情景剧,补充扩展对话等。教师还可以将需要拓展讲解的内容设计成练习题,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4 J/ q# q# {4 E- t" K5 s
6 t3 j1 E: b( o     第八步:课堂后记 4 Z3 w: u" w) X
8 W  U! Z1 R: L) l
“英语导学案”要求学生写出课堂学后记,反思课堂学习行为。记录自己的得与失,并写出自己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写出自己尚未明白、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课堂学后记”,便于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便于教师针对性地改革教法,因材施教。
* r( q4 y/ Z9 D& D% u
" G! m# L3 W: W7 v* ^0 U于海强 侯家中学
) X4 Z5 b# e, w3 t  u3 [我们在教案改革上已实行了2个学期了。“导学案”就是把老师所用的教案改成学生所用的导学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查看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步骤和任务,自主进行学习活动和练习。使用导学案2个学期以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对实现课堂当堂高效的训练和巩固相当有效。下面我就把我使用导学案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效果对大家汇报一下。
+ Z2 i; f. b2 s! r0 Q; F" _& L
1 S6 r% d  a7 ?: q$ N1.在导学案的开始,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0 t7 H, Q+ u' D, K& e学生一看,本节课要做什么一目了然,这样一上课,学生就可以快速投入学习,比老师想尽办法引入还要有效。还可以在上完课后便于学生自查这节课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及时查漏补缺。 ! b! ?( N4 w6 ^% [2 w8 v1 f
% U5 y0 I, R4 r
2.设置“课前准备”,要简单,明确,可操作性强。这样,就可以把课前预习落到实处,简单有效。
: }; w1 O, Z( z6 t3.词汇的训练和巩固:可以设置单词的默写或填词练习,让学生既熟悉句子又让他们在句子中记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子,句不离词,省时又方便。
7 p: l& l* j- x' W* k" p4.听力练习可以在录音稿中设置填空练习,这样,在听完后既做了练习进行巩固,又可以给学生留下录音稿,相当节省课堂时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 h2 H9 |3 M- m) L4 \5.说:在Pairwork或Groupwork后,教师通过新授课的课前导入,导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让学生记录下口头练习的对话,或者仿写对话,机械性操练,一直到掌握为止,效果非常好。 ! M/ T! s- _$ U6 L2 q3 j

( k4 t4 H8 [; a3 l6.读:阅读更是方便,泛读或者精读,直接在导学案上设置各种练习进行训练。我比较常用的有判断对错、选择、改错、根据文章回答问题等等,使学生能更透彻的理解文章。
! z8 ?& a4 R% c! C5 Z7.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课堂测验。   q* p/ G8 m" ]7 l3 N/ v9 S
在课堂的最后5分钟,学生们的任务是完成导学案最后的课堂测验,以检查学生当堂掌握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在批阅后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辅导。测验的量不宜太大,内容可以根据当堂学习的内容灵活变化,如词汇练习、听力练习、仿写或编写对话、阅读练习甚至写作练习等等。" e8 v- H6 n+ o( D7 b4 A4 j0 ?+ R
孙丽霞 文登二中
; y/ \" k  E# w& O- G/ o/ X首先,要求教师首先解惑,解答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也可以让学生小组互相解决疑难。通过师生解惑的过程,自然导入到本课重点的学习,按照“生词复现——句型学习——课本处理——跟踪检查”的顺序自然完成课本内容,为下面的“合作交流”做好铺垫。
7 }1 m$ ~8 `+ M7 ]2 V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共同探讨课本中的难点,突破知识性的重点。
; v9 P. m- b* A& |' C1 @第三,在操作上,要求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具备一定量的语料储备以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演练、书面表达、个人才技展示等形式,模式生活场景,进行语言交流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语言的运用和生活结合的重要性。
2 }5 K0 g6 ^1 }' E+ i! g第四,成果展示。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语言点进行练习和训练,分为“单词”、“句型”、“语法”、“综合”四部分巩固练习。如果仅是单词学习课,可仅设置词汇考查的练习。但务必要求人人过关,力求当堂清。4 D; b/ ~/ A1 Y3 w: j. O( Z
第五,课堂延伸。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安排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参考自己的复习资料进行自学,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大展技能。学生在课堂上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记录在此,以便老师把握学情
& C& L! O1 x) q# \7 \8 T
8 `/ V$ w5 |7 G七里中学 孙艳艳
/ @8 h- S3 f) s6 y- r( c" e$ T( x. F教师要想科学地设计和使用“导学案”,最少要掌握两方面的技能。   : z0 B- N2 g& k$ E
首先,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8 T3 t2 |$ R3 E4 S6 S& @$ Y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得讲、不该讲地不讲;该拓展地拓展,不该拓展地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  
! |6 K  N; f) K4 D2 K: h' }0 [" s# W+ d( c6 f9 a$ C+ F  O) p
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0 u9 i" l/ i8 z
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   6 b/ t6 o. J$ B8 q- Q# b# d/ ]
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   % V7 A9 b3 Y2 U; }, d) m

4 c( S7 a' f6 `* t/ k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切忌一刀切,好、中、差一个样。这样必然会扼杀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2 b. a5 }9 v% k  T
当然,教师在因人而异地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不是说说就能搞定的;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有很大的耐性和热情,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品德。   1 {( ]2 H1 [3 h8 ?

6 c* H* l& _' x6 O3 K+ P2 d# `5 ?丁爱欣 文登二中
3 j% v) ]/ |' g: ]: i7 |( G4 ~9 F8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是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对已有知识储备加以整理。 2 h9 P: u# \2 F; h8 |; K, a  q
它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课前一般是1.预习单词,可把单词分类,让学生根据语音规则预习单词,对单词的分类总结渗透着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2.对旧语法点的回顾,为语法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课中可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新的语法知识。这有利于教师在新授课环节以旧带新,课后部分是归纳总结知识,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运用真实情境、创设文字情境或提供图片情境等形式,让学生在运用中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等方面回顾所学,思考所获,总结所得。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运用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 z( J0 w  b( Y, q# H5 }于青 文登二中
; s; V# j, \6 ?5 E# ~& W0 [导学案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
; q1 v. l1 U" I& L- a合作探究环节设计主要意图: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 ?1 g' j0 A* b/ N$ Y4 B: d5 ?% F“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深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好点拨工作,学生做到主动、互动。4 x" E" U0 h4 o0 ^+ H
1、点拨
7 X) l  f  t: u/ I7 {" a& g, B; k  ?$ F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的广阔舞台。教师在学生学习时点拨,在学生合作探究时,进行巧拨妙引。为学生释疑解惑,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有效性。2 I* T" a' Q: Q6 O8 W6 E
2、主动# |+ L9 _( ^; g) p
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的发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五让”作用: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i) f2 j) h( s3 b0 m2 j7 |) i
3、互动
. r, A: P& O7 ~' W* p+ l; f自主学习的课堂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工程中做到:“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组组互动”,从而达到“兵教兵”、“兵帮兵”、“兵学兵”的自主有效互动学习。
+ `/ m- Y8 [0 @+ T. Y8 d' P隋爱敏 文登二中, V7 [* r1 d: n/ d8 L, q2 w
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 5 f. `. ^2 _8 r) G7 t5 V
、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 _( ~2 Z% x3 {( S. O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教学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N6 a2 l. L3 v# _9 i  B
     
. V6 I! V  x8 g  R+ n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怎样设计问题呢?
; r' f7 g+ v# H8 b
! {/ N8 s! P: E+ U( ~' v6 }0 K①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 f0 n- p, ~* |. e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J) }/ p( @( f" @9 {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 j1 Q# s. ?& W, S% z6 a2 f! l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 u, o$ q) Z5 S3 J, I8 B, G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 [% ~2 L$ }4 z5 }" @9 r5 f2 Z2 @4 k" u( I
3.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 I. `9 t3 }5 h* K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 G; F4 h  l5 K9 T8 h8 h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 t& \% ], f/ a: V6 i0 `/ ]# i
杨晓明 文登二中+ l% m$ g, W& s: t( h2 T
我认为导学案在设计环节中要包含“预习”、“讲授”、“训练”三部分。/ {: L/ _( F- W7 o9 l
预习学案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和发现问题,产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我们在设计中应首先向学生展示预习目标,帮助学生弄清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其次,充分利用课本基础内容设计问题,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预习学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问题应难易适中,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多方兼顾。
) d% d- m  G9 @' {8 R( ^7 f! Y讲授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并不是抛弃了教师的讲授,关键是解决教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讲授学案中,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去突出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精讲点拨两个方面。不求学案上体现教师知识归纳、罗列等,而是应注重通过运用合理方法、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自己学会知识,生成能力。
# R7 Q2 x6 C" t训练学案中要突出巩固训练和拓展提升两个重点。我们设计的训练题目应包括课堂知识对接、精选题组等多种类型,对当堂知识温习回顾,及时自查巩固。在拓展提升训练中,拓展训练难度、深度、宽度,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8-2 07:37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