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 T# O! l5 }) v1 ~( T9 C番禺区石碁教办 陈桂娉 9 f4 [7 I) W& C! r0 ^
6 n. p) {& P8 A1 H+ V+ M' k' F, q- P
内容提要:
9 I# Z. K0 O4 o, | D' y. P' h4 E& x) _" Q6 j( \( c! L! l
本文就如何把握课型特点和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小学英语课型的分类的浅见。并对小学英语中交际课型的特征、操作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看法。
, B: b% u/ c' C2 d: I
* l% i( I8 l) u+ t- k3 T# Y关键词:课型 任务 特点 交际 活动 5 O1 K8 y( T& Q' \
9 O; _/ h5 }, R. c2 ~/ d, c4 e
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基本训练的途径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教材中教学内容和编排体系都对学生进行各项基本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然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其重点不同,其操作特点也不同。现就小学英语课型的分类谈谈笔者的看法。
& K3 j" k; O* |7 c
# R* `% o8 Q8 F9 @% [9 y一、划分课型的意义 ! p; i9 B1 B1 K0 {6 e) Z+ k/ v
“课型”是近年来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新造的词目。就拆其词而释义:“型”有两种意思:一是种类(类型);二是样式(模型)。故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课型”理解为课的类型,课的模型。
z1 Z$ X2 }3 d9 Y: {; s& `% H/ A, O
课型是课的类型。它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和教学的基本规律的。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符合该课型的特征和教学基本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巩固课(在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中一般为双课),又为练习课,它注重帮助学生将新授课(单课)的新知识点(新句型、语法点、语音知识等)梳理归纳,让学生在练习、自悟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加以操练、巩固、迁移运用。故此这样的课堂非常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教师从指挥者转变为观摩者、评价者的角色,学生是练习和活动的主动者。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规律,将巩固课上成新授课,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练得少,师生活动比例失调,根本就不能达到练习、巩固的效果。课型是课的模型,它具有结构性和参照性。“课型”与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因为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的教学结构的范型。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模式实质是指课堂的教学结构。但它不是一般的教学结构,而是教学结构的“范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课型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发展而成的。因此,根据学科特点划分课型,根据不同课型找出不同的教学规律,更有利于教师驾驭教材,调控课堂,也利于学生摸索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h# f1 t- T M f0 X. M5 V
7 T2 [+ z' f) h* C0 e
二、小学英语课型的分类 ! v! Q2 M+ L# ]" l+ Y
学科课型的种类很多。它有不同的分类,并具有层次性。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的实际,笔者认为它的分类可以是:
4 n- t5 t9 T) u o) v. o. S从课的性质、任务分有: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 4 u9 L5 E& C1 L1 i# F# s! b
从小学英语教材教学内容分有:
$ Z4 q' q2 \; T& u5 G" J1、语音教学有:①LETTERS(字母教学);②SOUNDS(音标教学);③SOUND FAMILIES(音标词的比较)。 1 ?3 k8 a# F" H
2、单词的教学有:①WORDS(看图学单词);②ADDITIONAL WORDS(附加词)。 H7 S6 l1 D1 i4 ]' ` I
3、书写的训练有:①字母的书写;②单词的书写;③句子的书写。 + F" D' b! G- s4 }5 o! h2 B3 M
4、语篇阅读教学有:①新授课(即单课)教学;②TRY TO READ;③READ AND ACT; ④LOOK AND SAY(看图说话)⑤READ AND SAY。
+ V9 s [4 l/ o" t# a5、说话教学有:①LEARND TO SAY;②LOOK AND SAY;③ORAL PRACTICE。 5 P1 z0 j- B% s3 s" h3 L$ u
6、综合训练有:①巩固课(即双课)教学;②REVISION。
& ?2 M3 E# J6 ^2 A7、活动课有:①英语兴趣课;②PROJECT;③GAME;④语言实践课(如朗诵、表演、书法、WALLPAPER等);⑤课外阅读指导课;⑥歌曲教学等。 " g8 c& q- j1 e4 N, J* Z
从活动形式又可划分为:①交际课;②欣赏课;③游戏课;④故事课等。
6 k6 l: V# ~' @1 \) U; s: w+ B这二、三十种课型,我们都需要去研究,正确把握它们的特征和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地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语言的训练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交际功能。
6 ?8 \8 y1 X! i4 w
4 a1 F9 ^4 p; z z1 N7 z/ T: d) ?. X三、把握课型特点,突出研究的重点 4 _( f3 Z' p/ m7 X4 J& j- N! O3 c+ u
每一种课本课型都有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型的类别不同,其操作方法、特点也不一样。在课型教学探索中,我们侧重于对交际课型的探讨。 6 d7 z! d+ m0 G, y
' {- j/ ]' B$ N1、听说交际课课型的特征 ( g( a( f) T* ]& O$ I% \5 x
交际课课型的教学方法的情境教学法。交际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而这四种形式是相辅相成的,经常结合在一起的。在听说交际活动中并不是学生开口算是交际。如果认为学生读单词、背词组(短语)、机械地背课文,机械地口头造句,就认为是口头交际的话,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这种机械性的缺乏沟通、缺乏创造的读与背的训练只是一种语言能力的训练。而真正的交际活动首先是活动者要有交际的愿望,也就是说要有信息沟的存在;第二,在有交际的目的;第三,在有语言的变化,也就是要随着对方的反应而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调整,从语言、神态、动作方面作出应变,作出反馈。第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干预控制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材料。
1 n/ p Z% ]( c$ t3 }
9 u* s, ^( {* Y- J3 f2 O* x; X2、听说交际课课型的操作模式
; u3 h$ L( m9 @; p3 a( J4 T+ X; p2 D语言活动与交际活动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语言活动是顺利开展交际活动的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据何广铿老师在《英语教学法基础》中转述利特伍德(Littlewood)的看法,认为交际法活动类型可分:交际前活动和交际活动,即:
5 O" L" @' e; K4 H语言结构性的活动
* P% p( r, t% u4 U, v; I交 际 前 活 动 (Structural Activities) + ?1 d6 F. e* e+ }
(Pre-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准交际性的活动 3 h) S$ ^8 d @6 y6 h
(Quasi-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 u7 a- \4 [+ E; }7 N' [/ z. A9 D+ P- u, V# i. p
功能性交际活动(Functional ( R3 `' ~$ Z" m0 B- f, ]
交 际 活 动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6 W$ L0 \$ J" b
(Communicative 社会交际活动
9 t- |5 k5 R3 |/ o# lActivities ) (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ies)
/ X7 J. F k3 ~8 L' R据此,我们可具体归纳为PMMC模式,即呈现(Presentation)机械性训练(Mechanical Drills)、有意义操作(Meaningful Drills)到交际性练习(Communicative Drills)。 # E) x# M4 c) i6 k: c3 Q
虽然有些老师可能会认为机械性训练稍显过时,但正如利特伍德所说:“我们对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了解太少,不能断言什么对语言学习有帮助,什么对语言学习没有帮助。”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结构操练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手段,尤其是当教师希望把学生的注意力强烈地、毫不含糊地集中在结构体系中某一重要特点的时候。当然,机械性训练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运用恰当,为以后意义的操练及交际性练习作准备。
6 x5 B& [/ Q6 L! w& X1 w有意义的操练是把“意义”介入到结构中去,是我们在语言和功能之间所架设的桥梁。下面以一位老师在执教BookⅥ Lesson Five (Ⅱ)时的片断作举隅: . p5 O4 m" m& V3 C2 I! g
T: I am a teacher. I work at a primary school.(示电教软件) But that lady…(图中人物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和工作场所)。 : Y6 e# t9 V: h( J
Task1:让学生据图仿造句子。 " J0 L) U( N L4 a! Z9 ^ Z3 j$ W
S: That lady is a worker. She works at a factory.
9 i* W! a* v- h+ BTask2: 设计对话,两人谈论图中人物的情况。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交谈,反馈:
! W& P9 C8 F8 X2 b- e, `. }A: What’s the lady’s job?
8 Z" m* l4 u6 r5 T+ n) @B: She’s a worker. 3 O5 r+ a$ W. v' ]
A: Where does she work?
& Y7 v2 I" Z; kB: She works at a factory. $ r% |3 k5 P9 t
A: What country does she come from?
z0 ]3 c- C+ a7 J! ~B: Sorry, I don’t know. I think she comes from the U.K. 2 T* |' A. r5 X. H: W: k( f, c9 [
通过对比,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后者的生动性,因为功能与意义的结合更接近于生活情境。意义操练在功能与交际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是毫不夸张的。 ' v% X1 d: x6 M0 L; j6 ~
在经过了一定的操练之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交际练习的时机已经成熟,教师应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其语言能力,开拓其交际能力。这种练习的特点是要求学生综合性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进行交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从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不加控制。教师还要注意结合直接有联系和间接有联系的情境进行引导。如BVI L5 (II)中的交际环节,教者创设有联系的情境:如乔治-布什、米高佐敦、伏明霞等名人,让学生在意义操练的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这样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从而迅速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交际训练。 0 [0 q- e) I; o! a* d: e
# O; W$ R9 z" I+ M3 ?3、听说交际课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 a2 V$ C4 V! C Z# @! \3 v) z& g
根据交际性的教学原则,为合理地给学生设置语言的环境,通过大量的交际活动总结和掌握语言的规律,并在交际的活动中去实践,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从课堂的组织形式上采用Pair work 及Group work。 Group work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活动,通常是4到6人为一组围圈而坐。这样能为学生在对话、问答、讨论等活动中提供更多讲英语的机会,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此外还提供了合作机会,可以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时可以活跃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4 a2 E# t# `# l; b" i
活动形式可以是角色表演(ROLE PLAY)、语言游戏(OCMMUNICATION GAM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ING)、模拟表演(IMULATION)、辩论(DEBATE)等。
: K. @9 F7 _- j4 K. r% S1 F3 m) b: G另外,在交际活动中注意语法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交际中体会、总结和熟悉。如BookV Uint4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模拟购物的情境表演,让学生在模拟的交际中熟悉购物用语,从而熟悉购物用语及价钱的表达,还可让学生创造性地增加讨价还价、评从物品的语言。又如BookV Uint5中“like ~ing”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熟练地掌握的难点。教师在练习时可抓住以下两组句型让学生找出规律:
/ v* w! R2 H' P1 K* KDo you like ~ing? Yes, I /we do. No, I /we don’t.
7 `7 {4 C8 T* Y3 }Are you ~ing? Yes, I am /We are. No, I am not/ we aren’t.
7 k0 F+ K5 M( ?/ i6 g8 w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交际中运用比较,找出规律,那么比单纯性的语法分析要如得多了。 6 n( \6 n9 S1 D) ^8 M i! d
( F0 ?- N7 T: d& n# F6 ~4、听说交际要注意“五不”
8 }. C" m, y/ H6 ]- |! u( E9 c9 X一不要教师一言堂,牵着学生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 H. i8 | b* x; {: z" i二不能低估学生的水平和创造能力,教师一味讲解、包办代替。 / W+ ~. @0 T( r' t) y/ @# X7 ~
三不要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过多打断学生的思路,过多引导,过多纠错。
2 x% f D- k4 R8 b) d1 F四不能漠视学困生。
: W3 ]0 y, w3 W* w; M* Z1 y, V+ T' B五不能只有单向性的交流。
5 w6 I) r- [- W2 l4 n当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并不局限于一课一式,一课一型,笔者认为一节课可以有一、两课型,多种教学方法交替运用。只要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先实践后总结,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教学原则,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把握课型的教学规律和操作方法,就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标。 7 s: y& P2 t/ q& {/ m3 Y Q
" W1 z" v$ f, x; H
主要参考文献:
7 ]6 J4 G$ p( c, k+ ]! m/ d$ Z① 李德燊《对课型研究的几点认识》,《广州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 . ~3 J* ^( M" ?( U: L
②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 # Z: D( h7 _9 ~- K7 T& c
③ 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