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60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2723|回复: 0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议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提问

[复制链接]
龚红英 发表于 2009-9-16 20: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议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发布: 2008-12-30 15:09 | 作者: srxyy | 来源: 上饶英语教学网 英语社区 英语教研 上饶教育在线
6 v$ z5 S' @5 L+ e关键词:
3 B- A1 P1 F8 s- t新课程" X/ d3 y6 g0 U$ _' A! ]3 _
课堂提问

2 l! ]# v) H1 D" A) p+ O* |2 O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已成为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 a: z$ N" z  v, \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结合课堂教学,本文拟从提问的作用、原则、策略、要求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 x6 j* ?5 Z( e5 H$ W9 Y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 l. P5 I) {  I- N1. 启发作用8 g0 i# F5 _- O0 ?6 P9 @
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提问学生或教师自问自答,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和方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因为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 w0 v! s7 S9 ~/ j% w; E
2、调节作用' X: [' E6 H6 G- ~: k6 h
教师讲课中可以用问号(?)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教师能用巧妙的一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到一点产生疲劳感时,教师又用巧妙的一问使学生豁然开朗,心情舒畅。就这样,一堂课疏密相间,起伏跌宕,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收到最佳教学效果。9 v% N5 I# v* v: P  L& _+ H
3反馈作用7 P1 T4 R5 r0 I4 T
讲授新课之后巩固提问,就是反馈教学的一种渠道,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不是直线式的,由于学生的“课堂接受”不同,新课之后的检查提问是必要的,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以便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补火”。肯定好的学生,鼓励后进生。
" C+ Z& U' U2 I, `, a  `' D二、
- {: j$ p* f$ n& _1 \4 U$ {9 d, E
课堂提问的原则9 u9 n) U# C- ]! {
英语教师的“问”是学生“答”的前提。课堂功能的实现首先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这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问(启发性)→学生答(尝试性)→ 教师追问→学生补充回答→教师评价
3 a8 {4 e4 z1 ^0 b' ]* q, D教师如果忽视了课堂提问的原则,那么课堂提问就会失去它的作用,只会流于形式。$ U2 ?0 C5 k9 d0 H6 F3 s
1、激发兴趣的原则
# m9 S; K5 L! j) W: O心理学对注意的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长久地维持在同一物体上,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学生在听课时,他们的心理活动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但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支配下,唤醒心智,激发兴趣,很快把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点上,引发他们积极思考。
* x% S: o9 @4 w2、启发思维的原则
- I- U: }7 U. W- I: Y2 d4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布鲁姆·乔伊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方法。许多教育专家把问题解决教学作为培养有效的、成功的学习者的重要手段。
) Y! ^4 X; F6 l4 O- G0 l& l3、难易适度的原则
% z4 W! K5 l, y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当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识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6 t$ {$ z+ o- o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和策略0 k" _# H3 [! F
提问包含着教师的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应答和教师对学生应答的反应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它是整个问答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课堂提问应运用哪些技巧呢?8 Z" e, p8 \) L5 M' u; U1 a
1.3 [* n8 j% Z8 u# m! C0 e
把握好难度和提问的时机
: X3 s& e* T7 j: O难易不当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一般说来,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样,把握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 T  F: ^. L3 Q- j" g⑴新课导入时提问& p+ [" O# M8 X2 K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经验的英语教师会在新课开始时通过设疑、设问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另外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提问为自己教授新课做一个铺垫,自然地进行新课教授,这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F8 K: [1 }9 D5 h9 Y* p: W* s
例如在教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2 Colour welcome to the unit时,我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结合新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What colour is it? 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according to my description? Have you seen a rainbow? do you know how many colours there are in a rainbow? What are they?
: Q8 H* ?) k- n# j⑵过渡处提问
9 L& |$ C# S, r& ^, ~0 v. v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问题设置,使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衔接自然,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掌握所学内容。比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2 Grammar(B)时,在教完本课单词及 Do you like…? 句型后,要过渡到第三人称单数句型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x0 N8 v. i) a2 p! U5 Y5 S4 _/ ]2 }
What do you like?
; U6 V6 @6 Q& t+ ~9 j9 y* bDo you like…? How do you like…?

0 Y1 G" @1 U! b+ }0 p3 V2 A" MWhat about your friend/father/mother? etc.
! K7 H) ?, z0 h# A% i+ U2 N$ _( n从这些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句子:He/She likes….并出示Li Shan的投影图进行操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J* t! J8 I1 |$ j: u
Hobby(爱好)

7 N0 B! A8 J  i$ {2 F* ?3 F. s' r$ }
Li Shan

+ ?. {. q5 m4 |2 T
Father
! t: P" x0 a  X8 ]6 B: A! }! n0 _! o
Mother

; P, k2 m7 @. k2 z$ l1 {- }
Likes

; E) q& R( p( [4 x. n- t3 L

- ^9 T0 \" T" H* {1 v" p: n
% D+ W( I' j7 t( F* d6 y0 A5 K
9 u# @/ |6 ]) @7 u0 _
Doesn’t like
  _& `6 I1 c* x2 }

/ _) d9 J3 n  f/ d- F

/ W, z: `5 s* ^9 t$ T7 m
9 q2 I& d. h, u7 L3 \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时提问

# Y: \9 [3 k# w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为“教学重心”,设置一条主线,串起本课时其他教学内容。对于本课时重点内容的提问,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补充或修正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采取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化解教学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成功学习。例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5 Grammar(B),本课的重点生词是: pay for
  @/ v( v5 y! |  m* w+ _look at! H) M. h7 g/ e2 q4 Y
eat ice cream
5 t& I5 s4 p7 x3 Scarry bags. 句型是:I’m eating.
+ s: C0 q& h6 h% V5 A2 B' U" oYou are not eating. Jim is writing. Lily isn’t writing. 并要求学生能区分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和祈使句。针对上述教学重心我设计了看图问问题:What is he/she doing?然后让学生看半幅图猜Is she /he doing---? ,从学生的猜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 D( A% Y0 _3 ?% x⑷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8 k6 A- K2 L& u7 O2 S: `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可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如通过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4 Welcome to the unit 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各种慈善组织以及它们的作用, 问学生:which charity do you want to join ? What will you do ? 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在生活中要乐于助人。
. _) P8 _/ v% [4 J! y0 `0 U) O$ H1 ~' Q% q$ i) N9 b
2.
提问的广泛性
" Q4 N5 y- g4 s; L3 E* u( p8 d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美国Gillian Brown教授说:“教师的提问如果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一点,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尤其是中国学生学英语,大部分的练习时间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英语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等,一些学生就没有锻炼的机会,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3 [0 T  {0 |# }- i3 v0 U
3. 提问的实际性
+ z/ P- d2 ?# X, T( r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场景。其中一种办法就是教师在课堂里尽量用英语与学生交际。比如提一些真实性的问题,而不是为了练习而明知故问。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可用于交际的任何时机。如课文中讲到著名的女演员,教师可问学生最崇拜的女演员是谁;课文中讲到侦探故事,教师可问学生有无破案的经历等。
+ |0 _( X6 f! |4. 提问的灵活性
, v% X% }8 q; I" ]学生有时一时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问题本身没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问题,或者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如果学生对于问题里面的某个词不知道或不理解也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例如一个教师说“Can you introduce your father?”若学生没能反应,教师应迅速改变说法,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ther?”等等。毫无疑问,课堂上让那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随时给以提示,以调动他们积极参加课堂的积极性。
* E! _9 K# Y0 B5. 反馈的科学性, A( r8 c$ @* u' Z& I4 X
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要热情地给以充分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要善待那些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某种意义上就是保护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可由教师自己说出正确答案,也可让另外的学生继续回答。总之,评价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
4 t/ B; z% X1 x- N  Q6. 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6 M. D. o, G. Y+ A- y7 {(1)直问与曲问相结合。
  k% |+ }! |, D- `$ n; j( Q: L5 V. A在传授新教材和复习巩固的教材中,常用直问。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曲问开拓学生思路,可帮助他们触类旁通地找到解决问题途径,达到“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把直问与曲问相互结合适用,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又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 p. u9 ^' h* c3 w. h) x
(2)重问与轻问相交替。
8 P# ]% g  k3 l8 L! q, z4 w重问针对教材或教学重点连续提问,逐步深入,着重解决问题的关键。轻问是对教学中非关键的问题发问,留待学生自己去思考,不必有反馈。重问与轻问交替运用,可使学生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突破关键,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 F- w1 N. @1 c3 d(3)近问与远问相配合。; e. U/ \' G* U- C/ b
教师围绕教学中疑难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近问;而为后继的教学任务提问,使知识、技能连续化和系统化为远问,前者为先导,后者为前者创造条件,近远配合,相辅相成,把知识和技能纵向连贯,横向沟通,形成体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j: c+ W* R9 ?  y
四、设计课堂提问时的要求& p- E+ j& _8 f, {% w3 U5 W) x
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提出的问题,明确提问的方式和目的,但课前如果不去下功夫精心地设计问题,提问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5 B4 t, q1 X" c- C
1. 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对设计的提问应该精心选择,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尽是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以免浪费教学活动的时间。* w& ~$ g! F$ s0 `* m
2. 提问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使学生感到能够回答并产生愿意思考的积极态度。! k# `. T6 U2 d; A* C+ b8 q4 F
3. 要考虑多种水平的提问,简单问题的提问和复杂问题的提问相结合,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相结合。
& G5 Z1 t. {6 @/ [7 _4. 在设计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时,应能够预想到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及教师对回答的处理方法。( X6 _7 a; _! L: T0 M  `- m
5. 在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时,还应设计一定的提示要点,以便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7 {1 k) Y& g2 A- m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的英语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8-2 07:3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