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新目标英语课程标准阅读心得体会( A5 r% D+ o9 T, v- C) A* g
4 N1 ?* v/ c0 l2 b. Y4 J2 {黄旭国1 Y) L; o, N$ p
- W1 w: j, v% X3 E& s. f; W& m H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重新制定了英语课程标准。在阅读了这一标准后,我发现与过去相比有六个改变,及
: X, E2 f/ X( Q- G1 y9 b* V1 T- b4 n* A3 r5 v& k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K3 y5 w% u9 j
( b2 l4 D/ A; S' H" w4 s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 f/ o, D) z. u( ~4 ~
2 F; m0 F+ I- r _3、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K7 z; i' o1 r; B5 m9 P7 _
7 y% U% x9 _# g( I- C5 `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N+ n$ N6 }# h1 m
+ U+ K" `. {; a. c0 s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 r {3 u. w* }0 |: |$ \3 _1 {$ `. L2 K/ Q% }3 m- [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 v3 S8 I& O" _4 B1 c6 V: w3 Y' s7 F; T
对于这六个改变,我体会如下:(请参阅原文)
7 ]- n3 K( X, I" n; e, Q0 ~
( u8 H! x( o2 H$ R* S6 d
7 }- e# \ \+ @1 @( F
1 M2 J# Q2 m7 s6 U
2 H; M- X! }' K) F% g0 {9 @提交者: 兰庆鹃 (提交时间: 2012-6-29 11:46:46)
& z2 A8 k# C* A$ n( e答题内容:
5 D$ n) i* L* o7 g/ j& [浅谈新课标与过去主要理念变化之处% ~ c3 L9 E: A3 c. G/ e& }: ?
: `" Z! |+ }; h/ a1 B% C, U# M & M0 `( D. e: ]$ I
6 H5 p u( x) u. L5 J9 Q0 \初中英语教学要不要淡化语法,应该如何教语法,这些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我们。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初中语法教学不是简单的淡化问题,而是改变认识和教法的问题。结合我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如何在语法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法教学理念。2 Q& m3 S# ]2 x3 E& C. P9 f
语法教学除了沿用我国传统语法教学中合理、有效的部分外,必须作出调整、改进和创新,必须体现新课标的语法教学的目标要求及其新的教学理念。例如,新课标的八级语法教学的目标要求是: “1. 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表达方式;2.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3. 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和情感等;4. 学习并掌握常见语篇形式的基本结构和逻辑关系。”其中第 1、2 两条要求学习者掌握某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与传统语法教学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而第 3、4 两条则在传统语法教学的目标要求上进了一步,要求学习者用学到的语言形式去做事,这种强调将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正是新课标的语法教学目标要求的精髓所在。另外,新课改实施中的语法教学必须体现“发现探究、实践运用、任务型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课标的新理念。
' Z# \4 |2 w6 \" e& K; H很多学生意识到了缺乏语法知识对其英语提高的限制,便想方设法改善其对语法的认识与掌握。便买来语法书,夜以继日地研读,结果发现越来越糊涂,始终未能理出其清晰的头绪来。要想在短时间让学生加深对语法现象的了解,使学生对语法的认识豁然开朗,英语教师可借鉴以下一些案例:! \8 r- G5 C: T
(一)同类、相似语法的联系、对比。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语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设法将语法内容进行适当的有机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况下,删除一些过于琐碎的部分,采用联系、归纳、演绎、图示和对比等多种方法。例如: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及表语从句联系起来讲解;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一同加以讲解及区别;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进行比较;将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进行比较等。及时强化、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使学生融会贯通,让他们真正懂得语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使他们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使有潜在意义的语法知识在内化过程中被理解和吸收。这种将类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交互使用的方法(Ausube,l 1988)十分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加强学生有意识记忆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言简意赅,很受学生欢迎。# u% }( w6 @0 ]. g+ t% Q
(二)中英文语法结构对比。- ^% h. v4 y [/ Q2 n8 N6 c
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加上英语在词形词序上有这样那样的变化,这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的很大的困难。英、汉语法在不少方面是相同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相同中又有不同,在不同之中也有相同之处...
+ W$ J% t+ R+ U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多,教师应时常对中英文的表达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汉语中经常出现主语不明和谓语是非动词词性 (而非英语中主谓的省略) 的情况时,就容易造成误解和语态辩识的难度。如碰到“公园里又建了一个游乐场”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把作状语的“公园”误作为主语,翻译成“The park builds another amusement park..”只要经过分析,学生便能明白这实际上是属于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结构,动作的执行者并没有出现,用英语表达时应采用被动语态。再如当碰到“这个女孩非常可爱”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将其翻译成一个缺乏谓语的表达(The girl very lovely),这时教师须向学生强调此类句式必须加上系动词作谓语方能成立。这样的例子是不甚枚举。* |/ ~& b6 b' v" Z4 b
1、Our classroom has some beautiful flowers.
) k; _$ [! ?) _& W7 @2、His spoken English is enough good., u+ F" r) ]1 t" o4 p( J
3、It rained heavy last night. / There was a heavily rain last night.& J p# s0 r8 Z3 r2 g( B N
4、I ride a bike / take a bus go to school.
. A0 q! t# a6 |$ S/ e, `# _5. He 8:30 goes to school. # u( s H# m" i M+ y, p; g! s
6. 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on Saturday at 9:00., N' ]. |8 [- h- Q6 m0 q% c( G
(三)注重教学中三个“点”:/ I2 g% o9 J' U2 w& X
语法规则是从语言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它反过来指导语言实践。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后,语言实践就会如鱼得水,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而对于语法教学,无论是采用归纳法教学、演绎法教学、情景教学,抑或交叉使用它们,仍会出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对语法概念 (的内涵及外延) 讲授 (理解) 得不清、不准确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原因之一。7 K5 `) d8 l2 R: v/ O. L
1、 找出教学“盲点”
9 `* Y0 `1 A* k教学中如果偏离学生的实际,抬升教学切入点,就会形成“盲区”,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以我们最常见的单数第三人称来说,这是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基本概念。然而,初学时,学生只知道“他、她、它”为单数第三人称,而不认为“我的书包”、“你父亲”、“Lucy”也为单数第三人称。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给学生讲授“人称”和“数”的概念。何为 “单三人称”? 一言以蔽之:除你我之外的一个人或一件物,不包括你我的一个集体就是第三人称单数。这里:
8 c9 d& f7 A r- z6 a9 ]/ A# V(1) 除“你”、“我”之外的人或物、不包括你我的一个集体为第三人称;6 F. W! m. v w b6 T
(2) 一个人(集体)或一件物为单数。9 ?4 \3 \3 G9 G+ W; D. O: f! c
这样,再来理解“我的书包”、“你父亲”、“Lucy”等的人称和数就迎刃而解了。
: a3 _% x- D: A4 X9 U( z2、 找准“切入点”
) d8 f" z2 p' D) h+ P一位优秀的教师,总是能恰当地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使教与学都轻松自如。以进行时态的讲解为例,在讲述现在进行时态时,老师会说,用“be即am, is, are+v-ing”表示。而此时,如果我们说“be+v-ing”表示现在进行时,用be动词的过去式,即was, were则为过去进行时,就把这两个时态的特征讲述得清清楚楚了。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就有四两拨千斤之感。
K" n* w" Y, g9 Z* H. V2 V3、 抓住“关键点”
* `5 C* C- O$ v5 O Q0 _, g以汉语表述的英语语法名称是我们的英语教学前辈们对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之后,经反复推敲才对其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命名的。反过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每一名称的特殊内涵,抓住关键点,充分利用汉语的归纳、提示作用。如“从句”:首先,“句”指句子,是形式;“从”意为“次要的”、“跟随的”, 是地位,毫无疑问,它是相对于“主要的”而言的;从从句的语义功能出发,若是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结果等的,就是状语,相应地该从句就是时间 (地点、原因、方式、结果……)状语从句等;若在句子中作宾语、表语、主语就分别成为宾语 (表语、主语) 从句。这样,让学生抓住每一语法名称的关键点,对它们的掌握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 V7 u5 U0 R( V$ } 总之,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们克服学习上遇到的每一个障碍,细致入微地去把握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层次,找出盲点,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使教与学的衔接更为有效。 * ?7 ?; ]4 d) I9 ~5 e3 V" ~! V! e0 U
(四)分析语法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初中阶段,现在完成时态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最感困难集中表现在:现在完成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和一般过去时有什么区别,有些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用延续性动词,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 have been in又有什么不同。说惯汉语的学生,在说英语时,容易以汉语习惯去套用英语,他们容易犯这一类的错误,如I have seen this film last year. He has left for five minutes. 等等。要想使学生了解这个时态,明白了学生们的困难所在,进行适当的讲解是必要的。
! Y8 o7 z& U9 F) K' N7 X(五)利用直观形象的例子讲解语法。当我在强调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时,给学生们举出这样一个例子:I can’t enter my office now. Because I have lost my key. 告诉学生:如果我用了I lost my key, 只表示过去发生了某件事情,和现在没有联系,也许现在已经找到了丢失的钥匙。再比如对于学生常写的错句:He has died for ten years.我在黑板上由上至下画出一个长长的箭头,边画边告诉学生,现在完成时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箭头上每一个点都是句中那个动作的进行,当学生知道他们所写的这个句子表示die这个短暂性动作持续了十年之久,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趁此机会,告诉学生只有be dead这个状态才可能持续。然后让学生一起来判断一下哪些词可延续,哪些词不可延续,相应地它们又该换成哪一个词或词组,然后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可以再举一些例子,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对此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3 [0 f" ^6 R9 i9 s3 v/ Q: F(六)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句型即句子结构,是从大量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式。语法教学应与句型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先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句型,是为学生学习语法提供感性材料,在句型操练的基础上,进而学习英语的词法和句法。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疯狂英语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讲解,以句子的形式巩固,以句子的形式练习,让学生始终在句子当中理解语法的使用。在对现在完成时态和一般过去时及过去完成时态的比较教学中,我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的句型,如:He has worked in our school since he came to China.(提醒学生注意since前后的时态);He has bee away from here for ten years.(注意不用leave);Have you seen this film? Yes, I have. When did you see it? I saw it last week.(注意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态的区别);Where is Jim? He has gone to Beijing. He has been to Beijing three times. (想想gone to和been to的区别);When I got to the station, the bus had left.等等。学生们熟记了这些句型,碰到类似的再举一反三,渐渐地他们自己就掌握了这些句子的语言环境。这样,学生在应用和考试过程当中,就可以省却了由语法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步骤而能熟练地使用了。
( @: {5 t, F J+ \ F2 t(七)适时复习以及合理练习。我们要科学地指导学生巩固知识,而不是自己一味地讲解完后,再让学生课后自己死记硬背。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原理,人类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我让学生在学习该语法后,通过布置作业在当天晚上、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和半年后这几个比较关键的时间,有效的巩固知识,这样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练习,可以集体做,也可以自己做,练习不必过多和过难,目的只是为了巩固学过的东西。通常,可以让学生进行动词时态填空,让学生们在所学的众多时态中判断出哪些该用完成时态,并说出理由。如I won’t go to see the film today because I ________ (see) it;句子翻译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复习所学所记的句型结构,如:自从他出生他就住在这儿。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句型:He has worked in our school since he came to China.当然,语法练习不能只停在单项练习上,因为单项练习很难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培养,仅靠单项语法知识是办不到的。一定要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的练习上,两者练习形式要紧密结合,互相补充,交替运用。
1 Q! Q/ k+ j! H8 d1 |0 }* ]* t英语语法的教学要精讲多练,不要单纯的讲解语法知识,要通过反复使用,反复操练基本句型,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语法现象,归纳规律,并让学生建立一种语言习惯。3 E/ J- j, C1 \, w% h M; R: ~' J
总之,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教学的度。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教学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实施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 / u+ Z7 y" F- M; i9 ?
, H K& w% m) @' b
( M b3 b5 \5 \
) G& y/ @- R7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