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中文实名) 登录
四维英语工作室 返回首页

心路历程 http://www.jxyyjx.com/?1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载)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长的角色转型

已有 276 次阅读2013-2-20 16:42 |系统分类:教学论文| 角色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长的角色转型

[摘要]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要素都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作为身处新课改浪潮中的教研组长,同样面临着自身角色的重大转型。本文主要论述了教研组长的三大角色转型,旨在深刻领悟新课改赋予教研组长的新职能、新使命、新要求,为推进校本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团队文化找准教学转型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 新课改  校本教研  团队文化  角色转型
   
我们都知道教研组长是一所学校教育科研思想的落实者,是本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指导者。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以及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教研组长的教学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某门学科发展的方向,教研组长的教研水平决定着一所学校学科教研的高度,教研组长的领导能力决定着一所学校课程改革的力度。因此,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组长的角色转型,以及做好转型之后的教学工作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从粗放型执行者向精细化组织者的转型
 
长期以来,在“自上而下”的集权式课程管理模式下,大部分教师疲于应付和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发挥自身智慧和创意的空间十分有限。而教研组活动仅局限在排进度、出试卷、组织好公开课等粗放型的事务性内容上,教研氛围不浓。在这种特定的机制和环境下,教研组长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上级既定的计划和任务,在学科组内协助落实并完成有关的教学工作,总体上发挥着粗放型管理与简单化统筹的执行者作用。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凸显,传统课程管理体制受到了质疑和冲击,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被重视,教研组也成为广泛探讨研究教学问题,展开卓有成效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教研组建设被提到了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高度。在这种带有明显草根文化的课改实践中,随之而来的是教研组作用的提升,教研组长功能的转型,其精细化管理与全程监控的职能,被寓于内涵式的常规教学组织与管理之中。
 1
.积极加强集体备课和磨课指导
     
按照“六备三有”(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的目标,首先以备课组成员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深刻透彻地研究教材、深入浅出地处理教材,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从而带着思想、思考、思路参加集体备课;接着,教研组长引导各备课组成员将自己深入钻研教材的研究心得、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理念进行详细介绍,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出一条较合理、有创新、可操作的教学思路;集体备课后,教研组长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学习感悟及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在教案旁作旁注,可以增删教学环节,更换教学方法,添补教学内容和情节,形成“弹性化”方案,做到教学设计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让“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同时,为防止集体备课出现“千人一面、千课一腔”的现象,还必须推动“同课异构”磨课模式的广泛运用与拓展。这样,就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更大的教学发展空间。此外,还要着重抓好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规范,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新等工作,防止网上粘贴教案,力求备课磨课在深化上见成效。
 2
.搜集知识技能和跟踪教师教学
    教研组长要引导教师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去构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研组长可组织组员搜集关于实践性知识的材料。如肢体语言运用艺术、整合信息艺术、提问艺术、应变艺术、把握动态课堂艺术等。这种搜集研究能够促使教师形象、直观地反观自己的教学细节,达到对照、提升的目的。另一方面教研组长要注重发掘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具体做法是:教研组长与骨干教师跟班多次听课,掌握某位教师基本的教学情况,然后在这位教师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就某一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其反思,改进教案,再进行现场听课、评课。通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点评和同伴实践智慧的启迪,促使这位教师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反思来改进教学,使其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这种全程跟踪的教研形式不局限于一般意义的听课、评课,而是对这位教师包括教学设计、听课、评课、反思、教案改进等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跟踪指导,发挥集体实践智慧,弥补教师个体经验的不足,共享群体教学智慧,最终成就教师个体教学风格。
 3.
组织教材解读和教学反思活动
     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把教师的教研关注点引导到解读课标与教材上来,不断在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创编教材上下功夫,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从单纯的教材被动执行者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真正成为新教材的开发者、创新者。积极倡导在教案中增添“教学反思”新页,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教师记录该节课有哪些闪光点,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发现或发生了哪些值得回味和考究的事情,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该节课的不足等等,还可以通过回访学生,记下他们的评教意见等。通过持之以恒的教材解读与教学反思,就能使每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教学思维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4.
系统建立发展档案和各项制度
     作为教研组长,还要精细化收集数据,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如专业发展计划、学习笔录、案例、教学反思、听课笔记、成长故事、教学论文、课题等原创性材料等。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活动考勤制度、过程督查制度、表彰激励制度以及校本研究工作制度,确实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学。
 
二、从单纯的统筹管理者向多元的引领研究者转型
    
在以前日常教研工作中,教研组长由于要承担组织教研活动、制订教研计划、分配教学任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公开课教学、评课),还要参与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引领等大量工作,多少带有一定行政组织者的管理特征。因此,教研组长总体上的角色功能,尚处于以执行为主的统筹管理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烈需求,教师研究探索自主性的日益增强,教研组长的职责重心并不在于管理,而是在于引导其他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由单纯的统筹管理者转变为引领研究者。在教学研究实践中,教研组长不但要引领本组学科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握课程理念、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激活和培育教师研究意识,还要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的校本研究。这种多元化的研究,迫切需要教研组长承担起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
.主动开展合作研究
   在以前,许多教师认为教研是学校和教研组长的事,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不认可,不欢迎。在实际教研活动中,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过程的开展及最后反馈等任务,都落到教研组长身上,教研组长成了教研活动彻底的包办者。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迫切需要广大教师参与其中,主动平等地开展合作研究。因此,作为教研组长,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教师认识到每位教师都是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应该一起克服教研活动存在的困难或障碍。另一方面教研组长要放下架子,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自我反思,与同组老师一同探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不断带动和引领同组老师开展合作研究。
 2
.科学组织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习“三位一体”的活动,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性的研究活动,积极解决课程中遇到的多方面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因此,作为教研组长一方面要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设计好每个学期以及每个阶段的活动计划,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努力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另一方面要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校本教学研究的核心,指导教研组广泛开展“两课(课例、课题)三化(专业引领本土化、同伴互助专题化、教学反思系列化)”模式的校本教研,将“聚焦课堂”作为校本教研的工作重心,切实抓好常态课和常规课,不断深化和拓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将课例作为载体,切实抓好研究课和观摩课、录象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切磋,积极推动课前个人说课、一人或多人上课、课后集体评议、写课例分析等活动,分享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合力,逐步形成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3
.引领教师学习研讨
    教研组长的工作着力点是引领本组教师广泛开展学习研讨,帮助每个成员都树立起“合作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理念。为此,在学习研讨形式上,教研组长要广泛而适时地采取以备课组、教研组团队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以课例和案例为主要内容的情境学习;以身边优秀教师为示范的传承学习;以新课程实施中问题解决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发现规律为追求的研究学习;以纵横对比中经验提升为目的的反思学习等形式,使学习研讨更加形象丰富,富有成效。在学习研讨引领上,要把自己置身于教研活动中,与教师互动,在共同的学习、探讨、实践中与大家交流。在学习成果分享上,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研讨的成果,把分享的过程变为一种理念内化与升华的过程。
 
三、从本学科的精英领军者向团队文化的培育构建者转型 

 教研组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其核心是为教师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个教师都能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积极主动谋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而作为教研组长,要善于从文化层面来思考教研组的建设,根据本教研组已形成的文化氛围和特定气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寻找不同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策略,努力使自己成为这一文化的培育构建者与主导推动者,不断建构对话、合作、反思、慎思的教研组文化。    

1.营造民主开放的氛围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基石
   学校教研组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研组成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教研组的工作氛围,组长的管理水平,组内的制度建设等,直接影响着教研组建设的效能。因此,教研组长要成为教师状态的解读者,读出组内教师的个性、弱点以及发展空间;教研组长要成为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在解读组内教师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不同状态的教师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和促进措施;教研组长还应是教研组文化的策划者和创建者,教研组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关心组员、帮助每个组员体验成功,这样就容易得到组员的认同,容易营造起教研组内部宽松、开放、民主的文化氛围,以推动教研组日常工作的开展。
  2
.树立积极主动的态度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前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这是教研组有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教师个体努力与否,教师自身的专业信念、专业自觉程度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教师把握学科教材、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精神的深度和效度。因此,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的营造,需要教研组长积极带头,并以自己勤勉进取的学习、工作精神感染每一个成员,从而构建起积极的教研文化。在这样一个免不了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中,我们更要提倡一种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淡定从容与执著。作为教研组长,理应承担起对教研组人员进行价值引领的职责,把引导教师在积极的教研文化环境中确立起良好的职业心态作为教研组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3
.构建合作互助的团队是教研组建文化建设的途径
    教研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根本上讲决定于教师的发展需求、实践体验和自我反思,但也同样离不开同伴互助和团队合作。强调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并不意味着把教师孤立起来,而是要让教师保持开放心态,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周围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善于向同伴学习,与团队合作,努力寻找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以此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此,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建设中要善于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在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沟通中,让个体智慧、团队文化相互支撑和滋养,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进,从而建构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教研组文化。 
     
总之,在新旧课程转型,新旧观念碰撞的过程中,教研组长的角色职能面临转型的“十字路口”。因此,作为教研组长要积极适应这种转型,努力从传统的学科管理者向引导者、开发者、研究者的转变,全方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真正成为新课改的中坚力量,学科团队的领军人物,团队文化的培育构建者。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什么是“教研组文化”?上海教育科研,2006(7).
[2]
李政涛.“教研组文化”的当代转型.上海教育科研,2006(8).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中文实名)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王建华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4-5-19 03:36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