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1-3-9 16:05:26

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并引导广大高中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我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特制定《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是义务教育的延伸,也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两者都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是侧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本次我省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市区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积极、稳妥、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标准》还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本次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1建立新的英语教育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2建立灵活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
3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4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为使我们的实验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实现以下五个“改变”:
(一)在课程目标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在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二)在课程模式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升学和结构单一的倾向,强调满足不同学生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体现英语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三)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强调英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在课程实施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和机械性训练的倾向,强调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在课程评价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甄别的倾向,强调体现科学性、鼓励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功能。     这五个“改变”就是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成为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 三、教学内容(一)分级目标    《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各个级别目标所描述的能力都是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构建成的。目标和任务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校领导、高中英语教师和我省各级外语教研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课程标准》,充分认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准确把握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标准,以保证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为增强可操作性,保证课程的实施,《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设置了分级目标。分级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目标为基础,共设计了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级别目 标 总 体 描 述 六 级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效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策划、组织和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能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能初步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七 级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例如:事务通知和邀请信等。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施语言实践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基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八 级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语言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商讨和制定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能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九 级能独立、自主地规划并实施学习任务。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日常生活方面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词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能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根据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将七级确定为全省高中毕业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是报考高等院校的基本要求,九级作为有意愿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可以作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六至九级四个水平等级与学生所在的年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共设11个教学段,每个教学段10周,每周4课时。课程全部采用模块的方式,每个模块2个学分,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课程。 (二)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属于“语言与文学”学习领域之下的“外语”科目,采取了必修课与先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高中英语课程结构及课时、学分安排等详见下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级别年级教学段 必修课程(10学分) 选修课程系列I顺序选修(必选)课程系列II任意选修课程模块名称(时间)周学时学分模块名称(时间)周学时学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 九 ↑ 八↑七 ↑六↑高三11 英语11
高三上学期学校开设选修课程,下学期学校开设一定的选修课程,同时安排总复习4210 英语10429 英语942高二8 英语8各校必选427 英语7426 英语6425英语5
42 高一4英语4423英语3422英语2421英语142义务教育阶段1—5级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为高中毕业生达到共同英语语言能力基础而设置的课程,按模块1-5(即英语1~英语5)顺序开设,共10个学分。每个模块2个学分,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课程。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     (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高中英语的选修课程由“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和“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两部分构成。
1.“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后供学生按顺序选修的,是必修课程的自然延伸,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生设计的目标。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共有6个模块(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学生完成模块6~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9~11的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标准》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的课程。同时,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模块9~11的课程。
2.“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分为三类: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次序,学生可以在学习必修课程(模块英语1~5)的同时或以后选修。各校可以在高一年级就提供这一类的选修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标准》允许各学校现阶段可在每类课程中开设1~2个模块,并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努力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另外,各学校还应根据自己所处地域的需要和特点,努力开发有个性、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现提供下列课程供学校开设任意选修模块时参考: (1)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 (2)语言应用类——文秘英语、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财会英语、基础医学英语。 (3)欣赏类——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英语歌曲欣赏与演唱。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精神,省内各普通高中要开齐英语必修1-5模块。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尽快做到开齐英语顺序选修6-11模块和英语任意选修模块;其他学校三年内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开设英语任意选修课程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要让学生自主选修任意选修课程,不能强迫学生同时选修某一任意选修课程,教师要加强对选课的咨询和指导工作。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安排任意选修课程:每周2课时, 开设9周, 计1个学分; 或每周1课时, 开设18周, 计1个学分。

根据《标准》的规划,高中阶段分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11个学段(每个学期2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每周4学时,但高三第二学期因时间较短,建议把全学期视为1个学段),11个模块(必修课程第1至第5模块,顺序选修课程第6至第11模块),另加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的若干模块。每个学段须依序完成相应一个模块内的若干个单元的教材教学任务,并进行模块终结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得2个学分。11个模块成绩全合格的学生得22个学分,另有选修“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模块且考试合格的学生再累计所得学分。但必修课程模块1-5的10个学分,是学生高中毕业英语科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学分和条件,不可以用其它模块(英语科或非英语科)的学分来顶替。学生依序修完模块5后,达到中学英语七级;修完模块8后,达到中学英语八级;修完模块11后,达到中学英语九级。     学校和教研部门等机构要加强对选修课程特别是系列Ⅱ任意选修课程的研究和指导,学校要加强教务管理。任意选修课程可以由本校本学科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也鼓励多学科教师合作开设同一门选修课,还可以外聘教师,做到内外结合、资源共享。要审查授课教师的资格,教研部门和学校有责任对新开课程在教材教参准备、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笔记)编写、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考勤督促和考试质量把关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切实进行检查落实,防止出现随意现象,以确保教学质量。

admin 发表于 2011-3-9 16:07:02

(四)内容与标准 按照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各个级别的目标所描述的能力都是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构建成的,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五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才能够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方向,探索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努力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提出的要求。课程的详细内容标准请参看《课程标准》第三部分。 1.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高中英语新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学生对这几方面的发展需求。语言技能教学,应注重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通过听、读、观察和动手获取信息;通过思维、组织、筛选、提炼等处理信息;通过说和写传递信息和表达见解。对目标描述中的量化目标,应有相应的措施来落实。 2.语言知识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同步发展、不可分割的,但在教学中可以有所侧重。高中阶段语言知识的学习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服务于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服务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服务于思维和交流的需要。教学不能为了教知识而教知识,而要把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实践活动,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所在的情境紧密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和积累积极的情感,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4.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应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索共性,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5.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四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丰富生活经历、扩展视野;有利于促进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强世界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灵活性和批判态度,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admin 发表于 2011-3-9 16:08:05

四、课程实施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新课程需要新观念的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近年来,我省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就越发明显地表露出来。为深入开展英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前提下认真实施高中英语课程,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共同基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共同基础的课程。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尊重个体差异,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特别要关心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和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和学业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了“共同基础”这个概念。“共同基础”集中体现为持续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对于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明确“共同基础”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和要求,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好这个“共同基础”。

(二)加强学习策略指导,着眼学习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有关研究证明,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学习策略是能否提高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关键,而学习策略主要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能自己制定并不断修正学习计划,能运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实践和探究,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确立阶段性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要启发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要精心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学习资源,独立地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

(三)创设运用语境,教好语言知识

   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下面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语音教学
   《课程标准》中高中阶段语音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语音、语调正确、自然、得体、流畅;根据语音、语调,能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的语句。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语音教学要求比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因此,教师在语音教学中,除了在思想上要予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该努力做到:

(1)积极使用现代教学设施,让学生多听、多看情景比较真实、语言比较地道的音像资料,要求他们反复模仿,鼓励他们大胆使用英语,使他们在语言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自然、得体、流畅。

(2)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结合人物、情景、场合、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去理解语音、语调,包括节奏、重音的各种变化及其所表示的隐含意图和态度,并能运用这些变化手段进行内容比较丰富的有效表达。
(3)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并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种英语变体,以帮助他们克服不同口音的干扰去理解大意。
2.词汇教学
   《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在五级(初中毕业)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一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基础上,七级累计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累计学会使用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九级累计学会使甩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高中的词汇教学应当处理好词汇量的扩展和常用词用法深化这二者的关系,应当充分认识高中词汇学习与初中词汇学习的不同之处。高中词汇学习应当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在特定生活话题中,在特定生活情境中,接受并巩固词汇;注重在真实语境中领悟词汇的深层意义;认真掌握特定词汇在特定句型中的习惯用法;在有意义的活动中,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词汇;重视词汇在特定语篇中的具体用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做到:

(1) 重视词汇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提倡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词汇。要把词汇学习与语音、语法、文化内涵的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运用词汇的条件和语境(如设计英语板报、设计英语广告、制作英语标志牌等),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意识地补充一些与时事、社会生活、现代科技等密切相关的鲜活的词汇。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词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 要处理好常用词汇的搭配、辨异、文化内涵等学习指导。高中的词汇教学应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表达的灵活性和得体性,更应重视语篇的支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影响,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提高学生认知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通过各种显形或隐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提倡在语篇、语境中学习和记忆词汇,提高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效率,避免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倾向。如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根据读音记忆拼读形式,通过词汇网络区别用法,根据遗忘规律制订复习计划等。
(4)及时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看到学习效果,增强信心,总结得失,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学习活动。
3.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总结。《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语法知识的教学,但强调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发展学生较强的语法意识。要以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新课程要求语言知识的学习要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避免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语法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和运用等方式进行。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以使他们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得到锻炼。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法点教学的适度循环、反复、巩固和加深,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语法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研究《标准》对语法项目范围的界定。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的度。避免涉及冷僻的语法现象。设计语法练习和试题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出偏题、怪题。

(2)合理地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根据需要,可以让学生在接触语言现象后总结语言规则,然后进行练习和实践;也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语言规则,然后按照规则进行练习和实践。在教学中,既要避免过多地讲解知识而削弱学生的语言实践,也要防止盲目地实践而忽视理论指导的倾向。

(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学习英语语法,使学生通过比较逐步掌握英语时态、语态等语法项目的功能和使用,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动词形式、主谓一致、语序等方面的异同。


(4)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练习和运用所学语法项目。特别要借助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语景中感悟语言功能,重构语言规则。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

(5)将语法学习与逻辑思维、语用语境、意义功能、语体特点、情感态度、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学习语法不只是熟记规则,而是要学会如何运用所学规则进行有效表达和得体做事。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受到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
&nbs, p;


(6)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错误持宽容态度,将其视为语言发展的必经过程,鼓励学生不怕犯错,从错误中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对所有错误都放任自流,而是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有效地发展英语语言规则系统。

(7)鼓励学生采用探究的途径学习。教师可以针对某个语法项目,从意义、结构、文化和文章体裁对语法的影响等方面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摘录要点,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讨论和交流。在学生自学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引导和点拨等作用。 4、语篇教学 首先,要把语篇看成是信息的载体,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材料,使他们学会接受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信息的获取能力只有通过参与信息的获取过程来获得,不可能通过教师讲解和传授知识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而不应该简单地告诉学生信息的结果。其次,把语篇看成是知识的载体,要把语言知识放在特定语境当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行之有效的“双基”训练,使学生在使用英语的实践中学会英语;同时还要把学习英语的过程看成是训练思考、培养性格的过程,使学生在单边、双边、多边各类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获得与人合作的经验,同时获得个性的发展。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量在七级时应达到:“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标准》精神调整教学策略,利用阅读契机,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养。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1)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语篇体裁,分析语篇结构,从文章的关键词、句、段中把握语篇的内容、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意图等。 (2)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 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 如:预测、略读、跳读、细读、词义猜测等),通过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 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 感受文化熏陶。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体裁广泛的英语读物, 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 形成跨文化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
(5)教师应总体规划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达到《标准》提出的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在高中不同学段,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目标,以及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广泛性和多样性。既要考虑泛读材料的时事性,也要考虑选取英语经典语篇对教材有限材料的拓展和补充。
5、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围绕《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进行教学的设计: (1)以教学模块为单位,设计和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高中教师要了解初中的英语教学,把握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在每一模块教学的开始即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各项任务,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心理基础,也为他们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教、批、辅、导)上遵循以下原则:英语课堂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备课不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应有学生的参与,师生一起完成,共同构建民主、和谐和公平的课堂教学环境;新型课堂强调师生两者相得益彰的行动,倡导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和网络的互动、学生和家庭的互动以及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倡导学生之间的连动,从而进行大量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应该倡导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提倡“用中学,学中用”的思想。 (3)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策划与实施应着力于六个方面的转变:
1从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提炼转变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体验;
2变教“应试英语”为教“应用英语”;
3从满堂灌的传授转变为开放式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
4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大胆取舍教材,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5从过去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教学评价转变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不断探索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评价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6从单一的听(课)中学、(阅)读中学转变为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学中乐,乐中学。 (4)对不同学校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要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应用英语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平台或电子阅览室将网络资源引进课堂,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组织辩论赛、英语角和英语晚会等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也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充分利用黑板、挂图和录音机等教具以及书籍杂志等多种学习资源,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言基础。对确因基础差,学习必修和选修模块有困难的班级或学生,教师应该依据课程的要求大胆设立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校本课程,并对使用的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学生的水平做适当的删减、替换。同时,课堂教学应积极推进合作性学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获得进步。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多数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
2多数时间里,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3教师不是简单、直截了当地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4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5学习不是整齐划一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同样的事情,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
(四)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它们又都有其各自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既要重视各专项技能训练,也要重视综合技能训练,尽可能将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2.听和读的训练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采用猜测、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方法帮助理解,利用比较、假设、因果、转折和承上启下等话语标记促进理解,借助具体的题材、体裁等语境因素和篇章结构特点提高理解的正确性。在听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练习形式,诸如:听与口答、听与笔答、听与仿说、听与填表、听与记提纲、听与讨论的方式等。在读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办法。

3.说和写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方式组织并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说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问答、看图说话、复述课文、扮演角色、命题谈话、专题讨论等练习方式,启发学生运用自然得体的语音、语调、重音、节奏、语速等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图。在写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看图写话、课文缩写和仿写、短文改写、按提纲和关键词写作等练习形式,并指导他们学会构思,学会选择适当的词语和结构等。

4.语言技能教学不但要与语言知识教学相结合,还要有更高层面的、含有文化、策略、情感态度等丰富内涵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五)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多种途径,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和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具体地讲,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知识,熟练技能,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3.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符合学情、教情的教学方式,采用最适合当地的教学途径,吸引和鼓励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发挥不同教学途径的长处,根据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防止将任何教学理念或教学途径神化、泛化、符号化、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避免在教学中以大量的事物性活动取代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做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